“2003年左右,在很多客户看来,国产技术意味着就是落后的技术。”
“环保行业是一个低盈利水平的行业,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够保证企业健康生存发展就已经实属不易了。”
“在整个经济形势严峻、资金环境紧张的背景下,想要企业扩大规模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贷款余额不缩水已经是万幸了。”
“环保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资本加入,清新环境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资本加持。”
“因为市场不规范竞争,很多项目的价格被大幅压缩,已经低于我们的成本线了,根本没有办法承接。”
“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规范化引导,在行业内开展信用评级,把好的企业坏的企业分出‘三六九等’,这样好的专业化公司才能发展壮大。”
……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清新环境常务副总裁王月淼谈了很多对环保产业的看法,涉及技术、市场、资本等多个方面。
从昔日不被市场认可,到如今稳居行业领先地位,清新环境靠什么安身立命?这对环保企业又有哪些启示?
(来源:微信公众号“环保创业邦” ID:huanjingjingjizazhi 作者:雷英杰)
8月27日,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新环境,证券代码002573)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实现营业收入16.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亿元。受此影响,当天清新环境股价上涨,报收6.99元,涨幅2.64%。
自上市以来,清新环境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11~2018年其营业收入从4.84亿元一路飙升至40.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从1.03亿元涨到5.25亿元。
清新环境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创业之初,为何其自主研发的技术不被市场认可?如今,又凭借什么连续多年稳居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龙头地位?
打破“国产技术意味着是落后技术”的固有看法
公开资料显示,清新环境成立于2001年。
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清新环境已经是一家以工业烟气治理为主业,集技术研发、项目投资、工程设计、施工建设与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商。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度火电厂环保产业登记信息显示,清新环境燃煤电厂脱硫超低排放改造业务订单获取量、工程投运量指标名列前茅,其他多项指标保持领先,强化了公司在大气治理行业的领先地位。
面对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清新环境可以跻身行业前列,靠的是什么?答案呼之欲出,就是自主创新技术。
2003年,清新环境自主研发的旋汇耦合湿法脱硫技术正式取得国家专利。
彼时,脱硫的技术主要靠引进,很多大的工业企业也信赖国外技术,所以国产技术几乎无人问津。空有一手好技术却无项目可用,让清新环境的发展步履维艰。
“那个时期在很多客户看来,国产技术意味着就是落后的技术。”时隔多年,已经是清新环境常务副总裁的王月淼,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刻提醒着自己、提醒着同行:环保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自主创新技术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火电厂脱硫脱硝的政策法规。
其中,对脱硫脱硝市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规定了不同时段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的最高排放浓度标准。新标让电厂看到了日趋严格的环保形势,脱硫脱硝治理也从观望开始转变为实际行动。
“恰逢2004年底前后,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使用国产技术并有一定资金支持,我们抓住了这一机遇。”王月淼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借着这股东风,清新环境承建的河北陡河8#机组湿法脱硫装置成功投产。
河北陡河8#机组湿法脱硫装置成功投产,标志着由清新环境自主研发的技术开始助力大型火电机组实现达标排放,也让清新环境在脱硫市场站稳了脚跟,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一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推进电厂环保治理达标;另一方面,随着火电厂脱硫快速推进,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脱硫项目无法实现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2007年国家开始试点特许经营,希望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也恰恰让清新环境抓住了第二次腾飞的机会。
图为内蒙古托克托电厂烟气净化运营项目
“首批特许经营试点项目有11个,涉及7家脱硫公司,清新环境成为火电烟气治理第三方的首批践行者,成功签署了内蒙古托克托电厂8台60万机组烟气脱硫特许经营合同。”王月淼告诉记者,清新环境又一次走到了行业前列。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悉力、过硬的自主创新技术、靓丽的销售业绩,清新环境于201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开启了上市后的新征程。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含在建和项目已纳入国家火电建设规划的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燃煤发电机组必须安装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
同年,清新环境成功研发出了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SPC-3D),对现役机组提效改造及新建机组实现二氧化硫和烟尘特别排放限值及深度净化,带来了创新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和欢迎。
“这项技术比常规技术更节省投资,脱硫除尘效率更高,且具有改造工期短、工程量小、不额外占地等多项突出特点,截至目前已经成功运用于国内近700台套火电机组的超低排放运营中。”清新环境技术中心总经理王玉山告诉记者。
此后数年里,自主创新俨然成为清新环境一张靓丽的“名片”。
凭借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清新环境成功研发并拥有了高效脱硫技术、活性焦干法烟气净化技术、SCR/SNCR混合法技术等一系列环保节能技术,并成功将自主研发的技术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多个行业工业烟气的治理中。截至2018年底,清新环境已授权专利达到101项。
随着今年《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出台,清新环境一方面继续深入燃煤电厂超低排放业务的拓展与布局,机组容量从大型火电机组向中小机组及燃煤锅炉逐渐展开。另一方面,在非电领域,清新环境已经布局钢铁、焦化、有色、石化等行业,获取了更多的市场订单。
不难看出,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到《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再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表面看清新环境抓住了每一次重大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其拥有卓越而经济的自主创新技术,也正因此才能在发展浪潮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这从清新环境上市以来的业绩足以说明:2011年至2018年营业收入从4.48亿元一路飙升至40.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从1.03亿元涨到5.25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龙头地位。
“环保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资本加入”
继东方园林、启迪桑德、碧水源之后,清新环境也引入了国有资本。
不过,和很多环保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是为了解决企业债务问题不同,清新环境是基于短期需求与长期战略的一种考虑。
在王月淼看来,环保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资本加入,清新环境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资本加持。
清新环境控股股东与四川发展国润环境举行重大合作签约仪式
今年4月30日,清新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世纪地和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地和)与四川发展国润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润环境)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同意将其所持清新环境 2.74亿股股份协议转让给国润环境,转让价格为每股9.08 元,转让总价合计24.85亿元。
据了解,国润发展母公司为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发展),其持有国润发展100%股权,四川省国资委为国润环境实际控制人。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世纪地和持有清新环境股份 2.1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国润环境直接持有清新环境股份 2.7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31%,成为清新环境控股股东。这意味着清新环境将易主四川省国资委。
5月27日,清新环境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四川省国资委印发的《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四川发展下属公司国润环境收购清新环境项目的批复》。
根据批复内容,四川省国资委同意国润环境协议收购世纪地和持有的清新环境25.31%股份。此前清新环境一直筹划引入国有资本的战略计划终于尘埃落定。
民营环保企业引入国有资本,一直都是业内关注的话题。清新环境创始人张开元接受媒体采访时,用“顺势而为、大势所趋、蓄势待发”来概括此次合作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清新环境牵手国润环境,正是基于双方优势的互补。
根据《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清新环境主营业务为燃煤电厂大气治理装置的建造和运营,而国润环境主要业务为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运营,以及有机废弃物等固废处理项目的建设、运营,不涉及大气治理装置的建造和运营。
除了优势资源互补之外,此次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打通清新环境的融资通道。
2018年以来,在去杠杆、强监管的宏观环境下,表外融资回表困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从2017年底的12%回落至2018年底的9.8%。尤其去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资金面紧张成为业界共识。
信用紧缩使市场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信贷更倾向于信誉度更好的国企,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持续紧张。再叠加轰动一时的东方园林发债失败进而引发的资金危机,让不少资本持谨慎态度,加剧了整个环保产业市场的波动。
“环保行业是一个低盈利水平的行业,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够保证企业健康生存发展就已经实属不易了。”王月淼告诉记者,尤其是在整个经济形势严峻、资金环境紧张的背景下,想要企业扩大规模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贷款余额不缩水已经是万幸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银行信贷方面,民企贷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水平上上浮30%~40%,国企则上浮10%。在资产负债率审核方面,对国企放款条件是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而民企则要求不高于65%。
所以,此次清新环境与国润环境牵手,一方面可以依托国企品牌优势、政府资源优势,更好地获取项目;另一方面,凭借国企资金优势、融资成本优势,更容易撑起大型项目。
不过,这次合作设有业绩承诺。
根据《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在国润环境不干预清新环境正常经营,且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或会计准则、上市公司适用的会计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清新环境2019 年度、2020 年度和 2021 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每年均不低于 4.5 亿元。
关于外界担忧的国进民退现象,王月淼回应称,市场要理性看待。“这次引战,我们认为是利大于弊的。四川发展将始终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此次合作将发挥协同作用,实现‘1+1>2’。清新环境有这样一个好的合作伙伴,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公司未来充满信心。”
“尝试建立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
作为一名摸爬滚打多年的环保老兵,王月淼对环保这个行业可谓是“爱恨交织”。
“爱”,其实很好理解;“恨”,更多的是对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的担忧。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规范竞争,这被业界诟病多年。
2018年,清新环境实现营业收入40.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5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减少0.16%和19.45%。
王玉山向记者解释说,“与2017年相比,2018年清新环境拿到的合同订单量差不多,但价格下来了,所以利润才会出现明显下滑”。
王月淼分析称,2018年业绩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不规范竞争,很多项目的价格被大幅压缩,“已经低于我们的成本线了,根本没有办法承接”。
不规范竞争也好,恶性竞争也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到位。王玉山告诉记者,“新技术刚推出来,企业利润率是很高的。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企业模仿、复制,最后都涌入到市场中,整个环保行业的利润率就下来了”。
对此,王月淼认为,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规范化引导。她建议在行业内开展信用评级,把好的企业坏的企业分出“三六九等”,这样好的专业化公司才能发展壮大。
其次是应收账款高企,这是业界普遍面临的问题。
根据本刊记者统计,超一半的环保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较同期相比有所增加,清新环境也不例外。
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应收账款?王月淼解释说:“清新环境的客户多是大的国有企业、工业企业,在产业链条上具有很强的话语权,所以追缴欠款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针对账款清欠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开始行动。自去年底以来,国家开展专项清欠活动,要切实解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问题。
清新环境也在努力解决这一难题。据了解,清新环境加大了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力度,项目落实到人,把回款率纳入考核指标,减少应收款项的沉淀,将应收比例控制在合理的目标范围内。
对此,王月淼建议,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改变过去由电网支付电厂、电厂支付环保公司的支付模式。电网把钱支付到第三方平台上,只要电厂和环保公司结算后没有异议,第三方平台就可以直接把钱支付给环保公司。
第三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业界的共同心声。
2015年以来,环保行业这块“大蛋糕”吸引了不少企业和资本的进入。通过并购手段,国企也顺利进入。但国企跨界环保一事儿,业界始终褒贬不一。
有观点认为,国企进入环保领域,不仅可以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填补治理资金的巨大缺口,也会给环保产业带来一定发展动力。也有观点认为,国企没有技术,凭借资本优势并购环保企业,进而抢食市场蛋糕,是“搅局者”。
“其实,说到底,就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和民营环保企业各自的优势。再具体说,就是要让国有资本能够发挥最大效用,让民营环保企业更专业化。”王月淼告诉记者,“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技术与资本融合的清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