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7日举办的2019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海上风电发展及产业链主题论坛上,开发商、主机商、零部件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如何看待抢装、如何应对海上风电补贴下滑、海上风电未来技术趋势等三个问题各抒己见。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杰出席本次大会并参与对话讨论,以下为发言节选。从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报道 > 正文

龙源电力杜杰:抢装潮会带来施工质量隐患和供应链难支撑问题

2019-09-12 09:28 来源:能见App 

在9月7日举办的2019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海上风电发展及产业链主题论坛上,开发商、主机商、零部件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如何看待抢装、如何应对海上风电补贴下滑、海上风电未来技术趋势等三个问题各抒己见。

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杰出席本次大会并参与对话讨论,以下为发言节选。

从第一个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投产以来,中国海上风电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风机容量从2兆瓦发展到6兆瓦,进步非常快。龙源2009年在江苏成立了海上风电公司,随着海上风电从近海不断向远海发展,造价也在不断增加。海上风电技术的进步和设备制造成本的降低,还不足以弥补电价快速退坡。

抢装潮会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是施工问题,国内海上安装施工船大概30多艘,每年安装容量在200到300万千瓦,打桩船在20艘左右。江苏2018年底核准了670万千瓦,广东核准了更多,如果都要在2021年投产,肯定不可能。我认为现在每年海上的安装容量在200万到300万千瓦左右,盲目抢装会造成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隐患。

第二,设备产业供应链也很难支撑强大的抢装潮。现在风机设备以及海缆的产能对抢装潮的支撑力度是不够的。风电行业都很清楚,2015年全国出现了陆上风电的抢装潮,当时是在成熟的产业链基础上抢装,但现在抢装的海上风电主流机型都在3到4兆瓦,还有的到了6兆瓦,产能是否支撑快速增长?今后的运维也会增加一些隐患。

(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