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领域的重点技术及攻关方向:
1.智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高温金属材料研发及应用
700摄氏度高温材料(HT-700T)的制备与验证
800摄氏度高温超超临界机组用先进高温合金的设计研发
奥氏体钢锅炉管内壁表面合金化技术的应用
3.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效火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及试验平台建设
4.脱硫废水旁路烟气蒸发技术
西安热工院是我国电力行业国家级发电技术研发机构,是电力科技的“国家队”,也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多年来,西安热工院坚持“三个面向”,围绕节能环保、水处理和废水零排放、新能源、智能电站、金属材料、电站化学、燃气轮机和分布式能源、核电、电气等重点领域,聚焦清洁煤利用、智能化和新材料技术,从前沿技术、跨专业重大共性综合技术和实用型应用专项技术 3个层面,积极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和业绩。
面向未来,西安热工院将按照安全、绿色、低碳、高效和创新的原则,以科技创新引领助推火电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关注超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新型高效燃煤发电系统、燃煤发电污染物深度控制、智能发电系统体系研究等领域,形成更加完整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体系,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西安热工院还将以设立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研发中心为契机,组织开展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和管控措施的基础性、前瞻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构筑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天网”。
新能源领域重点技术及攻关方向:
1.风电方面
复杂山地、低风速及海上风电场精细化设计和风机优化布置技术
风电场提质增效技术
深远海风电技术
2.光伏方面
开展组件级“MPPT+”技术研究和钙钛矿光伏电池研制
推进智能集群式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
3.光热方面
开发采用熔盐作为传热和储热工质的先进高效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4.储能方面
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
百千瓦级熔融碳酸盐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5.海洋能方面
开展南海岛礁综合能源供给方案研究
6.地热方面
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
高温地热田尾水回灌技术
干热岩技术
清能院致力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在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自建院以来,清能院积极发挥对集团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为“光伏领跑者”项目申报,推进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发,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难题提供技术方案。目前已研制出我国首台 1.5兆瓦线聚光直接蒸汽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及储热系统,开发出智能集群式光伏发电技术、风电场微观选址及风电场优化设计等技术。多项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并开始工程应用。
为了给集团公司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集团公司决定成立华能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与华能清能院实行“两块牌子,一个机构”管理。中心内设新能源勘察设计部、新能源运维技术部、新能源新技术研究部和海上风电技术部 4个研发部门。未来,清能院将着力以新能源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技术进步为方向,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抓手,建设成为具备自主掌握新能源资源评估、设计、运维、检测诊断等关键核心技术能力,能够引领和带动集团公司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新能源技术研发平台。
核电领域重点技术及攻关方向: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建设及调试关键技术研究
运行燃料管理研究
石墨粉尘去污技术及辐射防护技术研究
一回路在役检查技术研究
二回路热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关键设备维修技术研究
关键设备老化防腐措施技术研究
可靠运行技术研究
集团公司自 2004年开始涉足核电领域以来,不断加大核电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该工程是世界首台开工建设并将最早投产的具有第四代特征的核电机组,于 2006年 2月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项目,于 2012年 12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完成反应堆冷试,开始热试,计划于 2020年最终完成首次装料、临界和并网发电。
十余年来,为保障示范工程顺利建设以及投产后安全稳定运行,集团公司牵头实施了示范工程建设类、设备制造研究类、运行技术研究类、燃料生产和运输研究类等多项课题。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成了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和关键设备的研制工作,逐步解决了土建、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多项技术难题。
为加快消化、吸收、掌握四代核电技术,占据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化推广在调试、运行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核电公司将继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培育华能核电专业化力量,深挖潜在运行技术研究项目,形成能够保障示范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制度、人才和技术体系,建立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确保示范工程技术活动满足有关法规要求及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提前布局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推广。
煤炭及煤化工领域的重点技术及攻关方向:
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示范项目建设
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冲击地压、矿井水害、瓦斯)关键技术研究和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系统建设
绿色矿山低损害开采新技术、新工艺(充填、保水、复垦)开发研究及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新型煤化工安全高效绿色运行保障系统研究和故障自诊断自保护实时监控平台、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开发建设
煤业公司是集团公司系统内从事煤炭开发、建设、运营的专业化管理公司,也是集团公司煤炭及煤化工产业板块的管理平台,与集团公司煤炭事业部、煤化工办公室按照“一个机构、三个牌子”进行管理。煤业公司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围绕煤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强安、科技兴安”战略,持续开展重大灾害防治科研攻关,推动职工“双创”工作,解决了现场部分技术难题,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和科技奖励。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由煤业公司出资成立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公司拟设置综合管理部、安全开采技术研究部、绿色开采技术研究部、智能开采技术研究部四大部门共 9个研究室。其战略定位是按照面向行业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集团公司重大需求的总体原则,创新运行机制,凝聚尖端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国家级高水平技术研究平台,致力于研究解决影响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核心性、前瞻性技术难题,突破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推进绿色开采和智慧化矿山示范建设,推动煤炭产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水电领域重点技术及攻关方向:
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工程项目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
水库大坝安全诊断与管理
高坝大库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
径流变化及水资源高效利用
2.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公司生产经营的融合发展,推进水电领域工业互联网建设
澜沧江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面向生产经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积极搭建两级科技创新体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与大坝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华能集团水电建设和运行技术重点实验室、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等科技研发机构和云南省马洪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创新团队等科技创新平台,为云南科技创新智库唯一企业成员单位。公司在多年水电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奠定了水电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以创建世界一流水电企业为目标,澜沧江公司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创”工作要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是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发挥各级科技创新平台效能,强化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模式 ;二是发挥研发队伍专业优势,深入推进“双创”工作,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 ;三是深度融合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为重大工程建设、电站生产运行、生态环境保护、电力市场营销提供科技保障 ;四是持续做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应用,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奖励,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科技成果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效益。
检修领域重点技术及攻关方向:
通过改革检修体制机制,推行状态化检修,有效推动检修市场竞争能力
确保集团公司各单位步调一致开展检修,有效推动检修资源高效应用
促进重点单位检修人员自主检修,通过实际操作不断积累经验,有效推动检修技能力量的提高
鼓励系统内生产标兵、技术能手等优秀技能和管理人才踊跃参与优化组合和双向选择,有效推动检修技能人才的良性流动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远程诊断和数据分析,加快检修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有效推动检修高端技术的创新应用
近 20 年 来,随着电力高速发展、节能环保改造总体要求不断提升,部分电厂市场化外包检修占比大幅上升,客观上造成部分电厂自行承担的检修范围缩小、检修能力弱化、检修质量不高、设备可靠性下滑、检修力量区域间不平衡、劳动生产率下降。为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达到提质增效目的,集团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检修中心。检修中心内设检修计划部、检修项目管理部两个部门,下设上海分中心、北方分中心、山东分中心、陕西分中心 4 个区域分中心。
检修中心将加强对集团公司内人、财、物、信息等核心资源的统一运作和优化配置,通过检修专业化管理、集约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区域化资源整合,建立健全集团公司检修技能人才良性流动和才能发挥的创新机制,提高现有检修人员的工作饱满度,强化提升检修能力,掌握高端核心检修技术,逐步从传统的煤电机组检修扩展到燃机热通道检修及风电、水电、核电核心设备检修,打造一支具有华能特色的作风硬朗、管理高效、技术精湛的检修队伍,实现规模化自主检修。
信息化领域重点技术及攻关方向:
自主研发建设以分布式星云架构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平台的多元化、分布式连接
将工业互联网火电板块的锅炉效率优化、脱硫脱硝、智能吹灰、管壁爆燃等作为攻坚克难的重点,通过“机理 +AI”的方式挑战突破传统生产瓶颈
继续加强水电、风电板块辅机、主机类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研发,通过智能集控的方式,实现对设备健康的预警诊断、优化运行的远程指导
近年来,信息中心以“工业互联网”“云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围绕“数字华能”“智慧华能”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希望能够利用信息化应用系统、传感器、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实时感知公司的生产、经营状态信息,使得公司所有业务管理过程都能通过信息化完成。在此基础上,力求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管理优化和智能分析,实现自动识别风险、自动优化生产过程和智能辅助决策。
目前,“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获批工信部 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信息中心正按照《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 2018 ~ 2020年建设方案》加快华能AIdustry工业互联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已开始应用于设备状态检修和经济运行。信息中心自主建设的企业云和云数据中心,计划于今年 6月 30日投入运行,该中心按照国家 A级机房标准设计建造,全面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互联网 +”和灾备等业务,实现了集团公司企业云零的突破。
未来,信息中心在技术应用方面将坚持强强合作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全面云化道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信息大平台,实现区域集控、跨区集控和具有星云结构的外联生态,最终形成工业互联、产业互通、智能引领、数据驱动的信息化新格局,建成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