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5月23日,新集公司板集电厂1号机组实现“零非停”1000天,创国内百万千瓦级机组“零非停”最长天数记录。
(来源:中煤新集在线)
截止目前,板集电厂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42天,两台机组各项生产指标完成持续良好,累计完成发电 279亿千瓦时。
人员精干高效
是实现“零非停”的前提
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越高,对员工素质要求就越高。板集电厂现有10个部门,仅有员工212人,平均年龄33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83.8%,部门精简,人员高效。坚持党管人才自主培养核心员工,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
目前,80后占中层管理人员 61%,“85后”员工几年前已经走上部门副主任岗位,“90后”优秀大学生员工,已从集控巡检走到到集控主值岗位,为公司电力发展储备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优质基建质量
是实现“零非停”的基础
板集电厂一期工程创造了十项全国之最、七项安徽省首次,催化了14项发明专利、34项应用型专利,其中全负荷脱硝技术解决了电力行业多年难题。工程竣工决算52.43亿元(单位造价2621元/千瓦),工程造价全国最低。机组发电标煤耗262.5g/kWh,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远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实现废水零排放,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19项,2017年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2018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为机组长周期“零非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规范管理
是实现“零非停”的保障
安全管理上实现了本质安全
板集电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安全七无”为目标,实行“公司、部门、班组、个人”四级目标控制,践行“零涉险、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四零”理念,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安全班组、风险预控体系和安全文化“四大安全工程”建设。
强化安全精细管理,始终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从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从严、从实、从细狠抓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筑牢安全生产事故防线,巩固安全基础。
加强“党管安全”,深入开展 “党员每月安全之星”“党建示范班组”“人人都是安全员”等特色活动。注重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实行部门点检、专工以及公司中层干部安全管理述职,并全面推行员工岗位晋级前安全素质测评,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经营管理上实现了靶向精准
板集电厂修订了2019年月度绩效考评细则(试行),召开月度经营分析会和绩效考评会,深入开展对标工作,梳理短板,制定措施,真正形成生产经营、安全、党建考核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坚持以“零非停”为着力点,制定行动方案,严格落实迎峰度夏、度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点防控,确保生产和基建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向非停宣战,提高设备可靠性。
严格外委维护队伍管理,管理标准按照“六个统一”标准与公司内部同等要求,即“统一管理体系、统一安全培训、统一安全理念、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班组建设、统一监督检查”。
设备管理上实现了平稳可靠
目前我厂设备管理采取点检定修模式,实行核心管控、充分外委的管理模式。
制定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标准》,点检按A/B角进行相互补充搭配,加强对外委单位的专业管理。认真落实设备点巡检制度,加强设备消缺管理,强化人员到岗到位和夜间值班管理,严格设备缺陷24小时消缺要求,及时消除了各类设备隐患,保障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检修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根据设备状况和检修规范,做到应修必修,同时做到不欠修、过修,顺利完成了机组检修工作。
技术管理上实现了创新支持
板集电厂高度重视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开展技术监督工作,在工程基建阶段即成立了三级技术监督网络体系。
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通过与电力科研院所合作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提升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
开展技术攻关,增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和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点,不断提升机组性能和设备可靠性。
突出重大检修作业的技术监督,重点解决了空预器漏风率大、2号机组给水泵汽轮机封间隙大、炉管频繁超温、锅炉受热面磨损大、化水超滤反渗透结垢等问题。
运行管理上实现了敬业求实
板集电厂运行管理采取大集控方式,科学配置主机和化学运行人员,灰硫和输煤系统运行外委。
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手段,如专业技术讲座、座谈会交流等,提高运行人员素质;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规范巡检路线、时间、标准、内容,对异常设备及时调整巡检时间和标准,采取特巡方式,确保机组安全运行;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对于设备缺陷或异常问题,及时地针对现场实际制定相应专业措施,确保准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