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前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被广泛认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清洁燃煤发电、新一代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新兴电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世界能源格局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欧州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制定各种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关注|能源局科技司: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促进电力行业科学发展

2018-10-25 08:36 来源:《中国电业》 作者: 杜明俐

是当前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被广泛认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清洁燃煤发电、新一代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新兴电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世界能源格局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欧州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新兴电力技术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负责同志。

记者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做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把能源转型变革提升到革命的战略高度,实现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理论的重大飞跃,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科技创新是引领电力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国家能源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和科技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科学研判和牢牢把握全球电力科技创新新特征、新趋势、新动向,立足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加强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依托能源工程推进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储能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清洁燃煤发电、先进可再生能源、新一代核电、现代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先进适用技术,以及超导输电、燃气轮机等战略性技术装备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部署了相关创新行动和示范任务,为我国电力行业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总体遵循和行动指南。

记者

国家能源局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推动相关政策精神落地?

:为抓好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切实得到落实,推动电力行业技术进步,近年来国家能源局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具体工作:

一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指示,建立健全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搭建电力行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清洁燃煤发电、新一代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热发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超导输电、大容量储能等重点领域设立了一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在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燃料电池等重点领域设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依托技术创新平台牵引行业创新资源集聚,有效带动了电力行业技术进步。

二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指示,积极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骨干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在重大政策、科技项目、科研资金、装备研制等方面探索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为电力行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按照“三个一批”发展路径推进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指示,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和成熟技术产业化推广工作。在700摄氏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海洋核动力平台、智能电网等方向部署了一批集中攻关项目;在能源互联网、微电网、多能互补等方向部署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在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方向部署了一批应用推广项目。

四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推动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岸电设施等领域新建了一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核电、水电、电网等重点领域制修订了一批重点标准,针对储能等新兴领域研究建立了标准体系,启动了“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

我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果?还面临哪些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经“政、产、学、研、用”各有关方面的协同创新和不懈奋斗,我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燃煤发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超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开发,投运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和总容量均居世界首位。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世界首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间接空冷机组开工建设。25万千瓦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示范项目建成。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实现广泛应用,截至2017年底,全面启动并累计实施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6.4亿千瓦、节能改造约5.3亿千瓦,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世界最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系统。

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水能利用国家,建成了完整配套的水电勘察、设计、施工、维护和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产业体系。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水电技术研发平台。攻克了世界领先的300米级特高拱坝、深埋长引水隧洞群等技术,相继建成了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深埋式长隧洞(锦屏二级水电站)及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的土心墙堆石坝(糯扎渡水电站)。大型水电机组成套设计制造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掌握了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3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和制造技术。

锦屏一级电站。 资料图

锦屏二级电站。 资料图

核电技术总体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已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工程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单位造价持续降低。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完成三代AP1000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品牌的CAP1400和“华龙一号”三代压水堆技术。四代核电技术、模块化小型堆、海洋核动力平台、先进核燃料与循环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建成实验快堆并成功并网发电,开工建设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钍基熔盐堆研发进展顺利,可控核聚变技术得到持续发展。先进核燃料元件已实现国产化制造,建成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

新能源发电技术创新呈现明显的后发优势。

风电、光伏等产业化技术和关键设备与世界发展同步,建设成本显著下降。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体系和较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体系,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示范应用,大型风电场运行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始实际应用。规模化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形成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体系并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截至2017年底,批量化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20%,多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9.2%。新能源消纳难题得到明显缓解,2017年弃风率、弃光率同比分别下降5.2和4.3个百分点。太阳能热发电以及生物质能、海洋能、干热岩等新兴发电技术正在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电网技术装备和安全运行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国际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开始应用,掌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大电网调度运行能力不断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水平有效提高。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化,新能源发电并网、电网灾害预防与治理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取得突破,智能变电站全面推广,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主流储能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先进电力电子器件、超导输电技术获得长足进步。

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成效卓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不断优化升级,电力技术装备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在“一带一路”等战略带动下,我国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火电、水电、风电、光伏、输变电等领域技术装备“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核电“走出去”也取得重要成果,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的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正式开工,中法合作建设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实质性启动,具有四代核电技术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得到全球广泛认可,并签署了多份合作文件,相关核电设备也成功出口海外。

华龙一号。 资料图

电力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兴起。

在国家相关试点示范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下,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电力大数据、光伏云平台、多能互补、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与增值服务等领域创新十分活跃,各类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正在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聚变效应”,将对电力系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电力行业科技工作与新时代推动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模式有待升级,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成果较多,与国情相适应的原创性成果不足;二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创新投入的低收益问题仍较为突出;三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仍受制于人,重大能源工程依赖进口设备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技术“空心化”和“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象尚未完全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抓紧补齐短板,以科技创新引领电力行业科学发展。

原标题:《中国电业》权威声音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促进电力行业科学发展 ——就推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专访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负责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