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 凌晨,在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架空线入地工程现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吊装操作。同时,南礼士路、黄寺大街、幸福大街、南横西街、白广路等18个施工现场也在火热作业中。


2018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两级委办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作继续全面开展。自今年3月底以来,国网北京电力启动对核心区(东、西城区)范围内80条道路两侧的电力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工作量达到2017年的1.7倍。
目前,2018年首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第一阶段23项工程基本完成送电投产,第二阶段57项工程即将全面启动。
创新驱动 施工工艺更先进
在2018年首都核心区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工作中,国网北京电力充分考虑道路交通因素、关注百姓生活需求,从环保施工、降低扰民、保障出行、安全管控等方面入手,创新使用新工艺、新理念,有效推进工程有序实施。


新技术应用 夜间施工不扰民
▲ 永磁起重器:规范了钢板装卸和铺设行为,解决了传统方式下钢板吊装和铺设过程中噪音大、就位困难等问题,有效防止和杜绝了夜间施工造成的扰民现象。

▲ 静音发电机:发电机满负荷工作时最高声音在50分贝以下,环保静音,降低对周边百姓生活的干扰。

▲ 新版标牌:施工围挡重新设计了新版标牌,给民众形成专业施工形象,同时工程公示牌起到告知作用,让周边百姓了解工程概况。

▲ 橡胶衬垫:在电杆拆除方面,采用橡胶衬垫铺设于运输板车上,降低拆除电杆在吊装上车时相互碰撞,噪音扰民。

环保措施到位 防尘降噪减污染


▲ 高压雾炮:架空线工程落实绿色施工“六个百分之百”,全部土建施工采用湿法作业,每个土方作业点位配备高压雾炮,洒水车每间隔90分钟对路面进行一次洒水喷雾降尘,渣土运输采用环保密闭式渣土车辆进行清运,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 密目网苫盖:针对架空线工程所有开挖后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地毯地垫)苫盖等措施,并进行洒水浸润处理,有效降低施工间歇期和路面永久恢复前的扬尘。
预制式设备基础和井室:现场包括基坑开挖、预制式基础吊装、回填土,仅需3天内即可完成,大大缩短现场施工周期,进一步降低施工扰民。
三维设计新理念应用:通过测绘数据自动还原工程场景原貌、自动生成施工纵断面图,辅助优化电缆路径,具备交跨检查功能,辅助指导施工作业,有效降低市政管线外力破坏事故概率,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
专业施工 加强管控保安全


▲ 专用标准化装配式围挡:架空线入地工程采用研发的专用标准化装配式围挡,新式标准化装配式围挡抗冲击力强、坚固耐久性强,有效避免扬尘及施工沙土外溢。



▲ 应急照明灯塔:架空线入地工程使用的应急照明灯塔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灯塔内置5千瓦静音发电机自发电,升降高度7米,最大照射距离220米为施工点位周边提供公共照明,方便周边百姓出行。

▲ “智慧工地”移动监控终端:依靠信息化手段,对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管控,确保施工现场的规范性、实时性,每条街每项工程在位置结合现场安全巡检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立体化覆盖。

安全监督员现场检查核对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证件是否合规。
现场巡检实现11项标准化管理。倒排工期,编制施工“一路一册”,严控计划执行刚性,动态纠偏,保证工程如期竣工。
施工现场机械化设备:针对架空线入地工程施工工期短、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施工过程中选择性采用小型化机械设备,例如使用小型履带式挖掘机掏挖土方作业、小型压路机夯实回填土作业。施工现场机械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缩短工期。
党建引领 组织保障更坚强

为全面打赢架空线入地攻坚战,在现有临时党支部和党员突击队的基础上,北京市电力公司增加组织力量,成立临时党总支和6个临时党支部,凝聚团队力量,加强区域共建,做好服务保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工程实施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