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洪流推动着我国核事业的步伐一刻不停地奔涌向前:“华龙一号”的全球建设如火如荼;“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核集团与多个国家的对外合作向前推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改革、转型、合并、重组……一轮又一轮的资源调配,重新构建着这家集团新的肌理。

一张照片印证“核电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在日前中核集团总部的会议中,董事长王寿君指出,核电“走出去”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这一点毋庸置疑。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推介“华龙一号”的照片充分印证了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意义。“它直接决定着我国能否抢占世界核电技术制高点,能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继而实现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
“核电走出去”需要核工业全产业链发力
而实现核电走出去,却不是核电单一产业的使命,它需要核工业全产业链发力。面对产业“出海”话题,王寿君强调:“核电‘走出去’,必须是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走出去’,它必然包括铀资源、核燃料、核环保工程等这一闭合核循环体系的各个环节。我有能力帮助你建设、帮助你维护、帮助你退役、帮助你处理好乏燃料……这样才能担负起真正的核能输出责任。而中核集团多年来的自主创新是全面创新,所形成的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我们‘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核安全”是核大国必备的能力和态度
强调能力的同时,王寿君也强调态度。他表示:“核电‘走出去’的实力不仅仅来自核工业,它是中国工业制造水平与能力的总和。正因为如此,核电‘走出去’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整体水平,我们要从更大的格局来考虑。”在王寿君看来,进入核电“世界杯”,我们与其他国家的核电技术虽然有竞争,但同时也是合作。他说:“在全球拥有核出口能力的国家毕竟有限,我们彼此之间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大家知道,核行业有一个共识:核安全是生命线。大家虽然技术路线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我们努力的共同目标是一样的,维护核安全,共同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以上两点,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核大国所必备的能力与态度。”
原标题:带上三件“宝贝” 王寿君为核工业第一批厂矿“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