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福建莆田海域竖立着一台台巨型大风车吱哟哟地转着产生源源不断的电能。这些大风车就是海上风电场中的重要人物海上风力发电风机。如何将这些大家伙牢牢地钉在莆田海域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上?为此,振华重工下属龙源振华公司数年潜心研究,全球独创了3D嵌岩施工技术,并于近日陆续成功完成国内首台Ⅰ、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技术 > 正文

全球首创!振华重工3D技术攻克海上风电施工难题

2018-04-18 10:09 来源:振华重工 

遥望福建莆田海域

竖立着一台台巨型“大风车”

“吱哟哟”地转着

产生源源不断的电能。

这些“大风车”就是

海上风电场中的“重要人物”

——海上风力发电风机。

如何将这些大家伙牢牢地“钉”在

莆田海域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上?

为此,振华重工下属龙源振华公司数年潜心研究,全球独创了“3D”嵌岩施工技术,并于近日陆续成功完成国内首台Ⅰ、Ⅱ型嵌岩无过渡段单管桩基础施工。

众所周知,海上风电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尚未挖掘的“宝藏”。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资源探测、施工技术、管理经验等与发达国家相比略显薄弱。“我国海上风电资源极为丰富,但受制于开发技术,成为一块吃不到嘴的‘肥肉’。”龙源振华总工程师王徽华说道。近几年,单桩因其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型式。龙源振华针对不同地域的海况进行风电施工分析、研究,在完全掌握海下砂土地质条件下的无过渡段单桩基础施工技术后,开始挑战“海上风电施工制高点”——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项目

该项目位于风能资源极为丰富的福建沿海地区,但其开发海域内的基岩全部为花岗岩。花岗岩因其硬度高、耐磨损,常常作为露天雕刻的首选,最大饱和抗压强度超过130兆帕,海上风电施工用的常规钻机无法在如此高强度岩基上进行钻孔。受限于缺少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国内外尚无此类型的施工成功案例。龙源振华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龙源振华研制的世界设计能力最大的多用途工程钻机

攻坚之路一度步履艰难。“由于花岗岩硬度高,咱们常规钻机钻上半天,就像在‘挠痒痒’,卡钻、断钻杆是常事。”项目经理冯小星笑着说道。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龙源振华总经理李泽带领团队成员奔赴英国、荷兰等国寻找合适的钻机,却失望而返,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引进后还需“入乡随俗”进行改造。技术团队决定放弃,转战国内寻找钻机制造商。历经两年多,几经周折,自主研制出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设计能力最强、性能最先进的多用途工程钻机。

▲ 福建莆田南日海上400MW风场首台Ⅰ型单桩嵌岩施工

解决了设备问题,如何高精度的打桩又摆在了技术团队面前。将一根长度58米、直径6米的巨型“柱子”嵌入岩石中,还要保持在千分之四以内的水平垂直精度,简直不可想象。龙源振华借鉴国外70兆帕强度岩基施工方法,全球首创无过渡段单桩嵌岩“3D”(drive -drill-drive)施工技术,成功解决这一难题。“这个‘3D’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三维的意思,而是针对单桩嵌岩施工提出的‘打-钻-打’的新技术。”冯小星介绍。为了将单管桩嵌入岩层2-5米处,首先进行常规基础打桩,直至岩石层,再使用自制的重型钻机将岩石层钻至设计标高后,最后采用液压打桩锤沉桩至设计标高,通过“三步走”将单管桩牢牢地“钉”入岩石中。

▲ 福建莆田南日岛风电场沉桩施工

在重型工程钻机和“3D”嵌岩技术的保驾护航下,龙源振华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域将国内首根Ⅰ型单管桩“钉”入海底岩石2-5米处,经检测垂直度为千分之二,远高于千分之四的国际标准。

“要想攀高峰,就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研究。”王徽华说。

目前,龙源振华是国内唯一成功掌握大型单管桩嵌岩技术和核心装备,且有成功施工经验的企业。他们以每台风机7-10天的安装速度已成果完成6台风机基础施工,让业界钦佩。

原标题:全球首创!振华重工3D技术攻克海上风电施工难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