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落地福清核电。自2015年5月7日FCD以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设进展顺利,各工程节点均按期完成。目前,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正处于建设高峰期,为交流巴基斯坦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建设经验,了解中原公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报道 > 正文

华龙一号国内项目管理团队的“巴核”初体验

2017-11-03 10:53 来源:中核集团 

编者按: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落地福清核电。自2015年5月7日FCD以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设进展顺利,各工程节点均按期完成。目前,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正处于建设高峰期,为交流巴基斯坦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建设经验,了解中原公司对外工程的项目管理体系,增进华龙一号项目间管理交流,10月16至21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及中核二三、二四公司福清项目部等6人组成交流团赴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基地、卡拉奇K2、K3核电工程现场进行交流学习。

中国有句话老话说“出门饺子进门面”,在中原公司驻伊斯兰堡办事处,接待人员贴心的为我们准备了一份热腾腾的面条,瞬间暖化了所有人的心,一路的疲劳和时差的不适一扫而空。美美的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清晨5点启程前往恰希玛核电基地,也就是“恰友”口中那座充满传说的、见证了中巴友谊的核电站。

在安保人员的护卫下,我们一行乘坐的防弹车从伊斯兰堡办事处驶出,看过巴国高速公路的日出,驶过巴国空旷的原野,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路过村镇的时候会看到狭窄的马路边很多穿着制服排着队去上课的学生,每当我们车队经过,他们都会驻足招手。

6个小时的颠簸之后,17日中午11时顺利抵达恰希玛核电基地,入住基地的中国村。简短的休息之后便到了午饭时间。午餐是一顿丰盛的中式自助餐,木耳、牛肉、花卷、米饭,味道可口,色香味俱全。如果不是炙热的阳光和略有不同的植被,这里的餐食足让人忘记此刻身处异国他乡,这也许就是中国美食的魅力吧。

 

敬业的“C”:恰希玛精神

下午,我们进入已经建成投产的恰希玛核电基地参观,进入厂区之后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恰希玛核电基地四台机组采用单堆布置的方式,一字排开,在绿草如茵、三角梅怒放的厂区内蔚为壮观。从首台机组1993年8月1日开工建设,到2017年9月8日C4竣工,中国核工业人在这里谱写了一篇篇辉煌动人的乐章。其中恰希玛精神和恰希玛作风正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恰希玛精神:爱国爱企、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求实创新。战斗在异国他乡的核工业人代表这中国的形象,爱国是他们的自发心绪,为国争光是他们强烈的心愿。国外的核电建设环境不同于国内,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同样作为国内的核工业人,我能想象到他们所面临的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国内。每当困难出现的时候,身在巴国的中国核工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等、不靠,用中国人的智慧和双手,圆满完成了恰希玛核电基地的建设任务,使之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为中核集团打开巴基斯坦的核电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严谨认真,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问题,雷厉风行,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这是恰希玛作风;“不推诿、不扯皮、不埋怨、不指责、不坐等,顾全大局,砥砺前行”,这是恰希玛风格。十几年的时间,跨越两个世纪,中国核工业人用自己的行动在异国他乡忠实地践行了中国核工业四个一切的精神,并将其进一步升华,提炼出字字千金、闪耀着光芒、让万千“恰友”传颂的恰希玛精神、作风和风格。这也正是我们国内的核电建设者所要学习的精神。

18日,我们结束了在恰希玛核电基地的交流学习。送别时,中国村的核工业人聚集在中原公司项目部办公楼门前的大枣树下,一声声珍重,一双双不舍的眼睛,此刻略显寂寥的中国村,满满的都是深情。

实际上,巴基斯坦的民用核电起步早于中国。1966年其第一座采用重水堆技术的位于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的坎努普核电站开工建设,1972年投入商业运行。我们此行的第二站就是华龙一号海外首个项目,建设在卡拉奇的K2、K3项目。与恰希玛核电站中国村不同,卡拉奇的中国村热闹非凡,一栋栋别致的楼房后面是一排排板房,英文名叫“MAO BLOCK”。这是就是中国公司的生活营地,中原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就住在这些板房里。

卡拉奇的10月太阳依然热烈,白天的气温保持在37度左右,而华龙一号工程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站在这里拔地而起,像一座丰碑高高耸立在阿拉伯海的沿岸。五星红旗和中核集团蓝色的司旗飘扬在巴基斯坦上空。

K2、K3是中核集团出口巴基斯坦的第二座核电站,核岛、常规岛、主要BOP厂房全部由中国企业负责建造。K2机组2015年8月20日举行FCD仪式,2017年10月13日实现穹顶吊装。在繁忙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和国内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现场几乎相同的场景,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些大胡子的巴基斯坦工人。陪同我们参观的安全管理部巴籍员工韩成竟然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着实让我惊讶。还有在华兴公司安全体验中心的巴方工作人员,在用中文向我们介绍安全设施的时候也是非常的专业。

战斗在海外的中国核工业人,因地制宜,发挥集体的智慧,在K2、K3项目上创造了独特的施工方法,比如不锈钢先贴法、堆芯水池不锈钢模块化、主设备预引入法。其中最受关注的也就是反应堆厂房主设备预引入法。主设备预引入法不同于传统的核电主设备使用环吊吊装的方法,而是在穹顶吊装前,使用大型吊车先将反应堆厂房环吊、压力容器、主管道和3台蒸发器吊装就位,而后再进行穹顶吊装。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降低了主设备的安装难度,还可以大大提前主回路的安装时间,对缩短总工期有着很大的贡献。

在K2、K3的项目的施工现场,从核岛到常规岛、到主要BOP、再到海工工程的施工现场,穿梭忙碌的都是中、巴双方工作人员的身影,现场标语牌上的汉字更是让这里处处充满中国的气息。此刻深感祖国的强大,中国的核工业真的是走出了国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K2、K3的工地上,中国人是师傅,不仅在帮他们建设先进的核电站,还在向他们的工人传授施工技术,向他们的管理人员传授管理经验。这正是我们祖国自信、强大的表现。

华龙出海,遨游九天。在巴基斯坦交流参观期间,适逢中国共产党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国外观看习总书记讲话时,让人心潮澎湃,对未来充满希望。中国核工业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国内外同铸国之重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中核梦,以中核梦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原标题:一带一路|华龙一号国内项目管理团队的“巴核”初体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