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然气概述中国燃气是一家燃气运营服务商,主要从事燃气分销业务,专注于在中国大陆从事城市燃气管道投资、建设、经营,燃气接驳,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和经营,管道燃气销售,液化石油气批发和零售,与燃气有关的终端增值服务。截止2017年3月31日,北京控股公司有限公司(港股代码: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市场 > 正文

深度分析丨中国燃气分析报告

2017-10-09 10:01 来源:雪球 作者: 复利长生

一、中国然气概述

中国燃气是一家燃气运营服务商,主要从事燃气分销业务,专注于在中国大陆从事城市燃气管道投资、建设、经营,燃气接驳,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和经营,管道燃气销售,液化石油气批发和零售,与燃气有关的终端增值服务。

截止2017年3月31日,北京控股公司有限公司(港股代码:00392)拥有24.91%股权,是第一大股东;公司执行主席、董事总经理及总裁刘明辉个人及受其控制公司拥有21.87%股权(个人拥有28163.6万股,以购股权方式实益拥有之5000万股相关股份;具有50%权益的CGGL实益拥有75490.8万股,CGGL另50%股权为受邱达强绝对控股公司拥有);韩国SK控股拥有15.72%股权;美国资本公司拥有5.95%股权。公司执行总裁黄勇拥有2.36%股权。

二、业务分析

(一)2009年-2016年业绩统计

备注:该公司会计年度截止为每年3月31日,如2016年财务年度为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

2009年至2016年7年之间公司业绩大幅增加,营业额复合增长率为17.7%,销售成本复合增长率为16.5%,毛利复合增长率为21.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4.9%。特别是在2011年之前增长率很高,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基数比较小,且燃气市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司不断外部收购。从2011年开始,营业额增速明显降低,但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仍然增长较快。从财务数据表现来看,是因为公司销售成本及三费控制能力强,一方面表现为销售成本增速低于营收增速,另一方面三费率从2009年的15.4%降至2014年的9.9%,近两年三费稍有增加。

公司的营业额、毛利增长相对稳定,但净利润容易受到国际金融环境、国际油价变动的影响。如2009年营业额、毛利大幅增长,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的则增加744.6%,除了毛利增加、三费率下降的影响之外,受其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很大。2008年因国际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在利率掉期合约的公允价值上确认了36632万港元的减值,2009年则增加37275.5万港元2010年则因为2009年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增加较多,在毛利增加的基础上,净利润反而下降。

2015年营业额较去年下降6.9%,毛利增长11.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

(二)具体业务分析

按照业务收入种类划分,公司业务可分为三大业务板块:天然气业务(含燃气接驳与管道燃气销售)、液化石油气业务、增值业务。2016财政年度燃气接驳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97%,燃气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07%,液化石油气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6.43%,增值业务占收入的比重为2.54%。

1、天然气业务

1.1 城市燃气管道投资、建设、经营

城市燃气管网是燃气供应企业经营的基础。公司修建城市天然气管网的主干管网及支线管网,将天然气管道接驳到居民用户和工商业用户,并向用户收取接驳费和燃气使用费。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累计共于25个省、市、自治区取得330个拥有专营权的管道燃气项目,并拥有14个天然气长输管道,累计已建成95,455公里燃气管网。公司还拥有497座储配站和LNG气化站,站点设计日供气能力为105,210,000立方米。

在上游资源方面,公司还有1个煤层气开发项目。

1.2 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和经营

公司本年度新增CNG/LNG汽车加气站9座。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拥有580座压缩╱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1.3 天然气用户接驳

公司天然气用户分为居民、工商业及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加气站。

(1)居民用户

期内,公司完成新增接驳2,564,943户居民用户,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1%,居民用户平均支付的管道燃气接驳费保持平稳,为每户人民币2,540元(截至2016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人民币2,530元每户)。公司在接驳新建楼房的同时,继续大力发展存量居民用户的接驳,新接驳存量居民用户数占当年新接驳居民用户总数逐年攀升,达到本财年之34%。

(2)工商业用户

本财政年度,公司共新接驳1,569户工业用户及27,411户商业用户(未包含期内新收购的1,244户工业用户及27,582户商业用户),其中新开发的「煤改气」工业用户占新增工业用户的45.0%。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共有7,403户工业用户及141,969户商业用户,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1.3%和63.2%。工业用户及商业用户的平均接驳费分别为每户人民币235,525元及人民币28,706元。

(3)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加气站

公司本年度新增接驳CNG/LNG汽车加气站9座。

本财政年度,公司录得接驳费收入5,748,458,000港元,占公司年度总营业额的比例约为18.0%,接驳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9.9%。

1.4 天然气销售

本财政年度,公司共销售12,224,292,000立方米天然气,较去年同期增长24.0%,天然气主要通过城市管网(零售)和批发业务(包括长输管道)来销售,其中城市零售管网共销售8,473,339,000立方米天然气,较去年同期增长16.2%;而批发业务(包括长输管道)共销售3,750,953,000立方米天然气,较去年同期增长46.2%,批发业务占总销售量的30.7%。

于城市燃气项目的销售量中,1,929,463,000立方米天然气售予居民用户,3,679,327,000立方米天然气售予工业用户,1,661,011,000立方米天然气售予商业用户,1,203,538,000立方米天然气售予CNG/LNG加气站汽车用户,分别占公司城市燃气项目天然气总销量的比例约为22.8%、43.4%、19.6%及14.2%。

于本财政年度,公司录得天然气销售收入13,778,572,000港元,占公司年度总营业额的比例约为43.1%,天然气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0%。期内,国内非居民用户的天然气采购和销售价格跟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因此,尽管当期天然气总销售量增长17.6%,而天然气销售收入仅录得轻微增长。

2、液化石油气业务

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LPG业务运营服务商。公司现拥有8个液化石油气码头及92个液化石油气分销项目,还拥有一个专业的海上运输船队及大型陆地物流车队、1,100个零售门店,服务民用、商用、工业多个领域超过600多用户。此外还拥有4个大型石化产品仓储物流基地,30万立方米储量的储存设施,以及亚洲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常温储存罐群。产业布局包括进口、码头、贸易、仓储、物流、充装、配送、零售全产业链。气源市场覆盖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华北等区域的16省。

本财政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液化石油气3,699,000吨,同比增长19.2%,其中:批发业务销售量为2,534,300吨,占比68.5%,同比增长17.5%;终端零售业务销量为1,164,700吨,占比31.5%,同比增长23.0%。实现销售收入总额11,654,633,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

3、增值业务

公司大力实施增值业务「同心多角化」战略,加速发展中燃宝燃气具、保险、波纹管、报警器等燃气相关销售业务,推动燃气锅炉和节能设备销售以及锅炉燃气改造和节能改造服务业务。其中,中燃宝是中国燃气公司旗下的自有燃气具品牌,产品涵盖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吸油烟机、消毒柜、壁挂炉等多个类别,产品型号已超过200款,为用户提供安装谘询、安装设计、送货安装、专业维修等「一站式」专业服务。于本财年,公司实现销售中燃宝系列产品近40万台。此外,公司为了搭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销售渠道,成立了中燃慧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中燃慧生活APP,并通过APP的电商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为中国用户提供包括LPG订气、燃气缴费充值、产品销售、社区便民、家居生活O2O等的一站式智慧生活服务。

(三)天然气定价情况

国内天然气价格受政府监督。本财政年度,公司销售天然气予居民用户的平均售价(不含税)为人民币2.36元╱立方米,予工业用户的平均售价(不含税)为人民币2.38元╱立方米,予商业用户的平均售价(不含税)为人民币2.55元╱立方米,予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汽车用户的平均售价(不含税)为人民币2.79元╱立方米。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天然气调价政策,自2015年11月20日起,非居民用户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上浮20%、下浮不设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而价格允许上浮的起始日期为2016年十一月二十日。上游天然气供应公司根据此政策,自2016年十一月二十日开始,上调部分省市的天然气采购价格达10–15%。公司与项目所在地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工商业用户沟通,启动价格传导机制,上调售气价格,使得天然气销售价差保持在合理水平。

(四)乡镇气代煤

发改委2016年12月下发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十三五期间「煤改气」工程将新增天然气用气量450亿立方米,替代燃煤锅炉18.9万吨。由此可见,由「煤改气」、「气代煤」相关工程带动天然气消费量提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针对乡镇气代煤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了华北气代煤指挥部和平台公司。截至2017年6月10日,公司在华北地区已经与九个城市签署了清洁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乡镇气代煤、城区内的燃煤锅炉改造、车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天然气储气设施以及天然气管网建设等项目。这些地区包括:天津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廊坊市、张家口市、沧州市、邢台市、石家庄的新乐市、藁城区和鹿泉区以及山西省的太原市和阳泉市。自2017年1月1日至6月10日,已新签约乡镇气代煤居民用户67万户。

三、财务分析

(一)资产分析

2016年年报,公司总资产599.9亿港元,其中流动资产153.6亿港元,占总资产比例25.6%。非流动资产446.2亿港元,占总资产比例74.4%。

流动资产中银行结存及现金47.2亿港元、存货16.8亿港元、应收账款60.7亿港元。非流动资产中厂房及设备257.8亿港元,,预付经营租赁款15.2亿港元,联营公司投资41.7亿港元,合资企业投资54.1亿港元、商誉和无形合计63.5亿港元。

公司是典型的重资产型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74.4%,且厂房、设备占总资产比例达43.0%。

(二)安全性分析

公司总资产599.9亿港元,其中负债为360.6亿,负债率为60.1%。流动负债225.8亿港元,其中应付账款96.5亿港元、一年内到期借款108.7亿港元;非流动负债134.8亿港元,其中一年后到期借款127.5亿港元。本财政年度公司平均融资成本4.08%,融资成本较低。

公司流动比例0.68,速动比例0.6,相比典型的公认标准是2:1的流动比率和1:1的速动比率,偿债能力很一般。

四、行业结构特点

(一)天然气行业机构特点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富煤、贫油、少气,国内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进口天然气主要是从西北通过管道进来的中亚天然气和沿海液化天然气。

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大致可划分为:上游的资源开采与国外引进、中间的管道运输、下游的燃气分销。上游开采基本为三桶油垄断,管道建设投资和运营商主要是天然气生产商或进口商,截至2015年底,中石油拥有超过76%的国家级干支线输气管道。开采与运输捆绑,在上游企业进入下游分销市场后,对于下游企业不利。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是业内公认的油气体制的改革方向,据报道“国家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初步方案可能在2018年出台。国家管道公司的成立,一方面会是天然气运输管道更加开放,解决上游可发企业的后顾之忧,可以预见会有更多公司步入上游油气开发行业;另一方面,开采与运输相分离,对下游分销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有利。

目前,管道燃气销售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分销商需要大量投资建设用于运输天然气的管道,在投资之前,它会与地方政府签订城市燃气项目协议,获取地区内的燃气专营权(一般为30年)。一旦得到了特许专营权,在这片区域内它就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其他公司不得进入,但一个城市可以在不同的分区引入不同的分销商。因此,每个城市的下游燃气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每个特定区域内的燃气公司又是唯一的。

在定价方面,管道燃气定价受政府监督,企业不可以随便定价。

(二)液化石油气行业机构特点

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产生的副产品。液化石油气的分销基本采用罐装方式,液化石油气国内基本采用许可经营方式。

液化石油气的上游资源开发方面,同样是三桶油与外部资源进口占大头。中间运输行业可以采用管道、跌路、公路、水路多种方式。只要取得业务许可,就具有液化气分销资质,因此不同于管道燃气,液化气零售业务竞争比较充分。

五、机会与威胁分析

(一)机会分析

1、天然气市场机会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为2,058亿立方米,全年增长约6.6%,但天然气利用规模与中国的经济及环境发展水平仍不匹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6.4%,远低于24%的国际平均水平。

发改委下发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可达3,600亿立方米╱年以上,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8.3%~10%。即便按照8.3%的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也要达到3100亿立方米,按照这一最低目标,2016年至2020年天然气的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0.8%。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抓好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的气化工程、天然气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工程、交通领域气化工程。其中,推进重点城市“煤改气”工程,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推动气代煤工程。农村气代煤项目会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2、液化石油气市场机会

液化石油气的用途可以分为四类:民用、化工、传统工业、商业。近年液化石油气总体需求量虽然呈上升趋势,表观需求增速明显高于天然气,但是民用燃气占比缩小,主要是化工需求增加带动的总表观消费量的提升。 据统计,2014年及2015年,国内液化石油气的消费量分别跃升15%及18%,2016年中国液化气市场的消费量为4,055万吨,同比增长了24.3%。

液化石油气是中国城镇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管道天然气形成有效补充。天然气在城区管网铺设普及率不断提高,这并不代表液化气在民用市场的份额会被天然气全部吞并。由于中国依然有大量的农乡人口,且城镇化规划进一步推进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很多的偏远农村地区天然气管网无法涉及。因此,液化气在民用气市场方面的发展重心将逐步从城市转向城乡结合部。

(二)威胁分析

1、天然气市场面临的威胁

天然气目前的巨大需求是受两个基本条件影响的:定价机制与政府管制。一方面,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普遍采用以成本加成为基础的定价机制,因此与替代能源相比存在较大的价格落差,推高了天然气的需求。另一方面,因为政府对天然气消费大户的政策性补贴,也客观上造成了旺盛的天然气需求。相应地,如果未来在天然气定价机制和政府管制政策上有所变化,则势必对供需关系的平衡产生影响。如天然气发电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天然气发电的应用。据专家测算,以气源价2.7元/立方米计算,相应的发电成本每度约0.8元,而煤电每度成本在0.3-0.35元之间,水电大部分在0.2元左右,高昂的成本,企业只有靠政策和财政补贴进行维系经营。

接驳用户方面,除了存量用户的开发,与房地产发展关系很大,随着城市化率的逐步完成,新增楼房居民接驳户数面临下降的风险。

能源输送管网的公平开放,可能会使得天然气终端零售的市场化竞争加剧。

在居民用气方面,随着各种产品的电气化,天然气面对电力的替代威胁。

在定价方面,国家发改委和各地建设局出台的成本监审办法如果制定和执行不当,会降低城市燃气公司的利润,甚至使定价认定的成本低于燃气企业运营的全成本。

2、液化石油气市场面临的威胁

在民用方面,随着管道燃气的快速扩张,液化石油气面临天然气的挤压。由于近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发展迅速、价格相对较低,另外民用燃气中掺加二甲醚,再有偏远地区民用燃气多采用沼气,因此LPG消费受到抑制。今后,虽然天然气将进一步取代LPG作燃气,但LPG与天然气仍将长期共存。受 OPEC 石油产量减少、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和国际液化石油 气价格不确定性增大,公司液化石油气业务经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液化气市场经营混乱,大多数公司规模小,掺假现象一直存在。且液化石油气经营中技术人员少于天然气,导致事故频发。

六、估值情况计算

(一)2008至2016年历史估值情况统计

从图表中可知:(1)从2010年至今,公司的ROE整体逐步抬升,从2010年的7.14%上升至2016年20.18%。特别是2010年至2014年台上是很稳定的。

(2)公司的最低PB整体,2011年至2014年也是稳步抬升的,2011年年最低0.7PB,2014年最低2.8PB。近三年最低PB尚算稳定,但有下降。

(3)公司最高PB与最低PB的基本基本相同。2014年、2015年的最高点都在4.4左右。

(4)公司近五年的股利发放率为28%,但股息率水平较低,平均仅有1.6%。

(二)利润增速测算

1、2012年至2016年各项主要业务营收占比

公司增值服务业务财务数据,本年度首次出现在分类业务中,且仅占2.54%,较为稳定的是管道燃气销售、燃气接驳、液化石油气销售三项业务。从近五年各主要业务占营收的百分比来看,前两项业务占比稳中有所上升,液化石油气销售业务占比则有所下降。

2、2012年至2016年各项主要业务利润率及利润占比

从各项主要业务的利润率来看,燃气接驳最高,在50%以上,管道燃气销售则在14%+的水平,也比较稳定。液化石油气销售业务的利润水平最低,2012年还是亏损的,近五年是逐步上升。

从各项主要业务占盈利的百分比来看,燃气接驳占盈利的比例最高,高达50%+,燃气销售约在30%-40%之间,液化石油气不到10%。

从三项主要业务的特性、利润率水平及占公司盈利的百分比来看,燃气接驳业务增速的变化对总体利润增速影响最大,燃气销售业务起稳定作用,液化石油气利润率水平的变化可能比业务增减速度的变化对利润水平的影响更大。

3、管道燃气的资产回报率

2017年6月发布《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城镇燃气配气价格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其中准许成本核定原则上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准许收益按有效资产乘以准许收益率计算确定,准许收益率原则上不超过7%。中国燃气2016财政年度燃气盈利与燃气资产的比值为5.7%,这一规定短期不会对公司的盈利带来影响,但长期来看可能会造成一些制约。

4、增长率预判

就中国燃气的三项主要业务来看:

(1)管道燃气销售业务。按照《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最低目标,2016年至2020年天然气行业的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0.8%;按照较高目标年均复合增速为18.1%。中国燃气的近年燃气销售业务,营收复合增速预估的20%以上,利润率比较稳定,盈利增速预估也会在20%以上。

(2)燃气接驳业务。2016财政年度各类用户的接驳营收比例约为下图:居民用户约占85%,主要是新建楼房与存量用户两大类。2016年新接驳用户256万户。存量用户占新接驳用户的比例为34%,存量用户约为87.2万户。

新建楼房接驳用户跟房地产周期相捆绑。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新建楼房增速放缓是必然的,新建楼房接驳用户增速放缓,甚至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新建楼房接驳用户数量增速应该会下降。

根据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燃气累计可接驳住宅用户为3893万户,累计已接驳住宅用户2068万户,渗透率达到了53.1%。没有接驳的存量住宅用户,主要是老小区的。收费方式主要向使用方——居民收取,一定程度上依赖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且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3%,估计增速也会不可避免的放缓。

农村气代煤项目是公司目前发展一大重点,这一项目则主要是政府补贴的方式。据测算,全国共有约 4000 万户农村用户要做气代煤,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完成 300 万户。公司现与华北地区9个城市签署了清洁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乡镇气代煤、城区内的燃煤锅炉改造以及天然气管网建设等项目。自2017年1月1日至6月10日,已新签约乡镇气代煤居民用户67万户。瑞信发布报告称,预计乡镇地区2018年将给中国燃气贡献约50万新接驳用户,而2019—2020年每年可贡献约100万新接驳用户。据调查河北省对农村煤改气的接驳补贴是 2700-4000 元/户,平均 3100 元左右。气代煤带来的增速则是非常可观的。

新建楼房、存量居民用户、气代煤工程综合考虑预计,燃气接驳用户2017年可能会达到350万户以上,增速在35%以上,2018、2019、2020年的增速则会逐步下降至20%左右。

(3)液化气销售业务。液化气销售业务则比较难以估算,且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较大,但对利润的增速预计影响不大。

整体来看,2017财政年度,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大概率会在30%左右,并且很有可能超过30%。后几年则应该会下降回到20%的水平,甚至低于20%。

(三)估值预判

中国燃气现在的静态PE达到了28,PB则达到了6,股息率仅为1%。2017年度的净利润增速预判在30%左右,ROE可能会达到24%左右。

其PB、PE处于历史高位位置,且ROE/PB只有4%。现中国10年期国债的投资回报率为3.64%,公司的目前估值明显高估。即便未来中国燃气的增速比较理想,目前也不是介入中国燃气的良好时机。

七、小结

中国燃气的主要利润来自于燃气接驳收入与管道燃气销售,其中接驳业务盈利占比在50%以上,接驳用户的增减变化对盈利的影响明显。

公司是典型的重资产型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74.4%,且厂房、设备占总资产比例达43.0%。公司流动比例0.68,速动比例0.6,偿债能力很一般。

燃气业务采用的是特许经营方式,在特许区域进行垄断经营,但定价受到政府的监督。燃气分销商燃气销售的盈利主要来自价差,“关注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措施,将会加剧下游分销的竞争。

新建楼房增速的放缓,将会造成新建楼房接驳用户增速的降低。煤改气措施,且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带来新接驳用户用户的增量空间。整体来看,2017财政年度,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大概率会超过30%左右。后几年则应该会下降回到20%的水平,甚至低于20%。

从历史估值情况来看,目前估值处于明显高位,实际收益对比10年国债的收益率也并不明显划算,且现在的股息率很低,仅有1%多一点。即便近年仍然可能维持较高的增速,目前也不是介入的良机,建议观察。

对于中国燃气,有几项内容,本人不清楚,希望大家多指教:

(1)中国燃气的新增城市专营项目,如何取得的?本年度新增了25个专营项目,如安徽合肥市滨湖新区、山东威海市、河南光山县等,是这些区域原来没有管道燃气,还是之前的专营权到期了,还是公司收购的?

(2)天然气接驳这一块,存量用户市场渗透率能达到多高?目前已经到53%了,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3)通过海运液化天然气或压缩天然气,离岸价、运输费用、到岸价会是多少?有没有可能比管道燃气进口的低?

(4)加气站汽车业务,感觉做的不太好,使用天然气的车辆也很少,新能源车辆感觉整体偏向电动车,政府采购也是如此。燃气车辆有没有可能开展起来?

原标题:中国燃气分析报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