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砥砺奋进的五年中,核电成为国家一张闪亮的名片,特别是中广核投资的英国核电项目,因其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领域,并将使用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因此受到了格外关注。近期,新华社记者分别前往中广核参股投资的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和中广核控股投资的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厂址进行了采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项目 > 正文

中国核电技术在国际合作之路上迈进(详解中广核投资的英国核电项目)

2017-09-04 11:12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在过去砥砺奋进的五年中,核电成为国家一张闪亮的名片,特别是中广核投资的英国核电项目,因其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领域,并将使用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因此受到了格外关注。近期,新华社记者分别前往中广核参股投资的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和中广核控股投资的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厂址进行了采访。经过一番深入的实地探访,新华社日前刊发了报道如下:

在大型工程设备的运行声中,中国企业参股投资的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正加紧建设。以此为契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将被引入英国另一个核电项目,未来将落地这个曾率先拉开全球核能民用化序幕的老牌工业国,成为中国核电技术出海以及迈向国际合作的“强心剂”。

核电建设惠及当地

英国计划到2025年前逐步关停燃煤电站,现有核电站也会逐步退役,兴建中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未来将在英国能源供应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个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在60年运行期内,每年相当于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

欣克利角C项目由中广核集团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投资建设,采用欧洲压水反应堆技术。预计2019年年中开始核岛施工,2025年首台机组投入运营。

(欣克利角C项目效果图)

兴建核电站是一项复杂工程,出于安全、技术适用性等考虑,各国都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标准。作为第一个实现核电商用化的国家,英国在核电建设、管理上拥有丰富经验,相隔多年后开工建设新一代核电站,在前期技术、环境影响评估、现场施工监管都有“严苛”的要求。

(欣克利角C项目码头)

新华社记者日前到访了欣克利角C项目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运输码头、工人宿舍已逐步建起,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推进。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降低项目施工对周边居民和环境影响,工地附近一定范围内住户会得到相应补偿。工地还专门设立生态保护设施,比如给蝙蝠栖息的小屋等。

中广核在英国的全资子公司通用核能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东山接受采访时说:“通过我们投资欣克利角C,把我们的能力在欣克利角C上体现出来,树立起我们中国企业、中广核集团有能力建设并运营好核电站的形象,然后我们再去开发布拉德韦尔B项目的时候,各方面的接受度会自然地提升起来。”

(欣克利角C项目)

中国核电技术崛起

参投欣克利角C项目只是一个开始,中广核还在推动让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用于英国规划中的另一个核电项目布拉德韦尔B。目前英国已受理了“华龙一号”技术的通用设计审查,预计还需数年时间才能完成整个审查,这也是让该技术落地英国的必要过程。

(布拉德韦尔B项目厂址)

所谓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在两个方面做了加强,即严重事故应对与缓解的措施以及概率安全指标。中方在开发“华龙一号”过程中走了一条中间路线,在确保上述两方面性能提升的同时,没有一味追求新技术,“这样的话我们工程风险会减小,成熟性会比较高,带给我们的经济性也就会好一些”,中广核英国项目首席技术官毛庆解释说。

据他介绍,英国通用设计审查周期长、难度大。目前,全世界有5种堆型申请了英国通用设计审查,法国的欧洲压水反应堆技术耗时66个月通过;美国的AP1000核电技术在通过美国监管当局审查的情况下,仍被提出几十项改进意见,耗时约10年才获得英国当局审查通过。

(已退役的布拉德韦尔A项目)

因此,如果“华龙一号”最终通过这一审查,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会有更多国家增强对中国核电技术的信心,提升“华龙一号”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助推中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

鉴于核电项目的复杂性,其整体成本和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中方在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过程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人才储备和技术实力等方面也获得对方高度认同。这也是中方能在布拉德韦尔B项目上起主导的基础。

法国电力集团负责布拉德韦尔相关项目的总监理查德˙梅森说,中方的能力让他印象深刻,“中广核已建立了非常好的安全风险管理文化,并且有很高的运营水平”。

国际合作前景

鉴于核电项目涉及大量投资和技术研发,单靠一方的力量很难完成,国际合作将是该领域重要趋势。在英国成熟的商业化市场,政府也倾向于通过引入国际投资来完成核电建设。

梅森认为,这种趋势对中国和英国都是非常好的机会,“英国需要电力,也需要投资,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都将此视为让‘华龙一号’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好时机”。

(华龙一号模型图)

对中国企业来说,无论是核电还是高铁都是技术密集型投资项目,把新技术带到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

郑东山认为,为了推动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中国企业应主动去了解所在国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市场状况和期望。“不是简单的输出一种设备或者输出技术,而是我们对市场环境和监管措施等各方面熟悉后,怎么样既能把项目做成,也能使这个产业上的合作实现一个比较好的目标。”

“只有怀着开放、合作的心态,才会在今后形成一种共赢局面,也使我们在这儿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项目目标。”郑东山说。

原标题:新华社:中国核电技术在国际合作之路上迈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