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如东县人民政府和中国海装承办的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共吸引了来自国内政府部门、外国驻华使领馆、国内外风电企业以及研究咨询机构的600多人出席,沿海各省能源局、海洋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报道 > 正文

把握创新突破新航向 打造坚强智能产业链——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在江苏南通隆重举行

2017-08-17 17:17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2017年8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如东县人民政府和中国海装承办的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共吸引了来自国内政府部门、外国驻华使领馆、国内外风电企业以及研究咨询机构的600多人出席,沿海各省能源局、海洋与渔业局均派代表参加。本届峰会以“把握创新突破新航向,打造坚强智能产业链”为主题,重点探讨政策保障、产业链建设、运维、安全培训、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等问题,多维度分析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推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过数年的发展,虽然我国海上风电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性,初步具有规模化应用条件,开发潜力可观。然而产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机组技术与可靠性、海上风电场设计、海上风电工程等是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打造健全、稳定、高效、智能的产业体系,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

8月17日举行的开幕式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的主持,来自南通市政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丹麦外交部、挪威驻华大使馆、江苏省能源局、中共如东县县委、三峡集团、中船重工的领导分别致辞。

南通市副市长陆卫东在致辞中指出,该市将积极抢抓能源革命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资源整合、产业联合、资本融合,做优做强风电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和维护基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表示,在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各种问题和障碍时,如果能够从能源转型思维方式入手,把环境因素纳入到能源开发过程中,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对海上风电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绝不可用陆上风电的做法来开发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必须以高可靠性、高技术、高成熟度来考量;加大海上风电的相关投入,做好技术研发;除了提供清洁能源,更要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制造。

丹麦外交部丹麦投资局中国区主任毕冉伟指出,中国的海上风电正处于加速发展期,但是成本削减仍是中国面对的一个挑战。所以,中国需要通过在政府以及民间层面加强与国外的合作来共同支持海上风电的发展,尤其是成本的下降。

挪威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挪威创新署中国区总裁索黎介绍了挪威在海上风电开发方面的优势,并表示愿意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据了解,挪威企业已经将几十年的石油开采经验运用到海上风电上,非常了解海洋、海上的操作以及海上运行和维护。

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唐学文表示,江苏在推进海上风电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五个注重,一是注重规划引领;二是注重政策创新;三是注重示范创新;四是注重标准规范;五是注重产业支撑。目前,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已经制定,到2020年实现装机1000多万千瓦。

中共如东县县委书记潘建华重点介绍了该县的海上风电发展情况。据悉,“十三五”期间,如东将规划建设19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预计到“十三五”末,如东的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超过3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毕亚雄呼吁行业在以下领域加强合作:第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第二,共同推动海上风电成本理性持续下降;第三,推进海上风电和相关产业和谐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陈民俊表示,中国海装致力于成为我国海上风电的领导者,5MW海上风电机组从研制初期的H128型、到H151型、再到H171型,实现了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未来还将进一步创新突破,研制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和浮动式海上风电。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中,三位嘉宾围绕成本下降、区域海上风电规划、中国近海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等议题发表了精彩讲演。

英国驻华使馆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网络可再生能源主管Christian Romig 对海上风电成本下降趋势进行分析。他表示,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海上风电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显现,这主要是由政策和技术创新推动,融资成本的下降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谢宏文介绍了部分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开发的优势和挑战,并建议下一阶段应推进国家级风电机组检测认证,提高大容量风电机组制造水平,推进产业链技术发展,推进规划滚动调整,不断完善国家及省级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加快已建近海海上风电场项目后评估及标准制定。

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分析了中国近海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据了解,我国近海风能资源丰富,离岸距离5—25km海域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1.64567亿千瓦,水深50m内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5.2亿千瓦。

当天还举行了三场高级别的高峰论坛。

论坛一以“海上风电领袖论坛——打造坚强智能产业链”为主题,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的主持下,嘉宾们重点分析了国内海上风电产业链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论坛二以“把握创新突破新航向”为主题,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的主持下,来自多家企业的CTO介绍了海上风电的一些最前沿技术研究与实践,并分析了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可能的技术突破口。

论坛三则是以“走向深蓝”为主题的海上风电工程论坛,在陆一川的主持下,嘉宾探讨了海上风电工程的可靠性设计、海工设备的发展以及防腐等议题,分享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项目开发经验。

8月18日上午,以“海上风电运维论坛—以人为本 安全高效”“海上风电认证与保险论坛—识别和防范高风险”“海上风电设备论坛—打造高可靠性产业链”“海上风电工程装备论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为主题的4场专题论坛相继举行,嘉宾们围绕运维、认证与保险、海上风电设备、工程装备等话题进行了头脑风暴。

当天下午,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海上风电企业。

( 来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