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非洲大陆,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会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面对强劲的需求,中国企业如何凭借在价格、质量和建设经验等各方面的优势,与欧美企业一较高下?原载于《中国投资》2017年2月第4期非洲新能源产业前景可期非洲各国正在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2016年1月,南非正式揭牌首座供电机场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市场 > 正文

非洲新能源领域商机勃勃

2017-03-14 09:51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 Vicky Zhu

在日新月异的非洲大陆,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会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面对强劲的需求,中国企业如何凭借在价格、质量和建设经验等各方面的优势,与欧美企业一较高下?

——原载于《中国投资》2017年2月第4期

非洲新能源产业前景可期

非洲各国正在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2016年1月,南非正式揭牌首座供电机场的太阳能电站,该太阳能电站一期工程将供应41%的George机场当前能源需求;2016年10月底,西非地区目前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在塞内加尔北部边境城市达加纳落成;肯尼亚电力公司 (Kenya Electricity Generating) 斥资6.5亿美元在肯尼亚建设Olkaria 6号地热能发电站,计划在2018年启动建设;毛里求斯府在“实现第二次经济奇迹和2030愿景”计划中批准兴建10个大型建设项目,投资金额总计达500亿卢比(约合14.3亿美元),其中涉及光伏能源、生物化肥等多个新能源领域。

非洲新能源产业潜力巨大

一. 非洲新能源储量丰富

在太阳能方面,根据全球产业论坛gridovate的报告,非洲的太阳能发展潜力是世界上最好的。太阳能主要位于具有广袤的沙漠地区的国家,前五名国家是乍得,刚果金,马里,尼日尔和苏丹,该五国潜在太阳能发电能力总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总和的40%。预计在2030年,太阳能将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便宜的国内能源来源。

在天然气方面,其近年来成为非洲最有吸引力的机遇,而且还有75%的天然气资源还没有被探明。其中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占据50%非洲地区蕴藏量,另外30%被毛里塔利亚、尼日利亚和南非分割毛里塔利亚、尼日利亚和南非还拥有6.2万MW装机容量的页岩气和3000MW装机容量的煤田天然气资源。

在地热方面,非洲地热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非大裂谷、红海及西北非处。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相关机构的报告,马达加斯加、南非、赞比亚、肯尼亚、博茨瓦纳、埃塞、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都拥有丰富地热资源,部分国家如肯尼亚和埃塞等国潜在地热装机容量超过10,000MW。

风力资源一般分布在沿海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具潜力的风电场站址,主要沿着南部和东部沿海区域,以及东非大裂谷区域分布。其中,南非和索马里的风速高达9m/s,而肯尼亚的风速高达8.5m/s。此外,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安哥拉、南非和纳米比亚等国的海上风电潜力也很巨大。

非洲水能的蕴藏量占世界的40%,尼罗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和奥兰治河为非洲五大河流,其中尼罗河为世界第一大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位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国家开发银行认为,非洲技术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为628,000MW,目前只开发7%,国际平均开发水平为25%,开发潜力非常大。

二. 非洲发展新能源动力强劲

发展新能源是弥补电力缺口的重要举措。法国研究机构“哈瓦斯视野”的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能源行业将是非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提高电力总装机容量,接通电力并提高供应的稳定性已成为许多非洲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直至现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还有超过60%的民主无电力可以使用,而该地区又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足以满足电力上的自给自足。从需求上来看,按照2015年度全球人均用电量的统计,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人均用电量为7284度,北美洲国家,人均用电量为14810度,而人口数占世界人口总数13%的非洲大陆,在人均用电量上仅为584度,电力缺口庞大。

发展可持续能源可谓是保障非洲经济增长的途径之一。自1998至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6%,而年人均电量增长仅为3.1%。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但用电量仅占总额的3%。数据表明,非洲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能源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尽管非洲新能源资源丰富,却未得到合理的开发,远不能达到非洲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据专家预测,电力问题如得到妥善解决,非洲的经济年增长率将提高2%-3%。

随着全球发展转型和对绿色环保能源的更加重视,非洲的新能源发展也进入了新的篇章。全球的新能源产业逐渐向着产能高、成本低、规模大的方向发展并靠拢。非洲成为了全球新能源领域的“试验田”,近年来跨国家和区域的合作发展异常活跃、广泛。非洲资源丰富、市场庞大,GDP增速快,但也有着类似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政策模糊等相关困难和问题。但这正好与中国及一些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互利互补,在这些国家普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商业重心转向非洲是必然的趋势。

中非新能源行业的投资

一. 投资现状

2002至2015年间,非洲并不是中国在国外投资可再生能源最多的前5个地区之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和英国)。但2010年以来,非洲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获得的中国投资越来越多,这一时期恰好是整个非洲大陆可再生能源项目大量增加的阶段。

全世界每6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大型企业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这些中国企业大多已经开始投资非洲。2012年,中国企业通过南非进入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抢占可再生能源业务。2015年,中国在非洲能源领域的投资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折。无论在南非、肯尼亚还是纳米比亚,中国企业不断获得合同,因为非洲国家在面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希望和中国加强合作。2015年,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拿下了一项EPC合同(工程、采购与施工合同),为南非修建首个120MW的风力发电站。2016年,中国在非洲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2016年6月,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南非建设完成了一座150MW的太阳能发电站。晶澳太阳能公司在南非北开普省拿下了一个太阳能发电站项目。2016年11月,中国广核集团宣布将在塞内加尔修建一座太阳能发电站。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非洲地区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

自2010年以来,非洲在新能源领域获得的中国投资越来越多,这一时期也恰好是整个非洲大陆可再生能源项目大量增加的阶段。2016年,中国在国外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的投资达到了320亿美元,增长了60%,而大多数中国大型太阳能企业选择了投资非洲。

二. 投资策略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中国制造”是弥补非洲新能源市场空缺强有力的竞争者。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同等质量产品价格更为低廉,在过去10多年间,中国新能源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使得中国风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得到很好的锻炼,竞争力全面提升,这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还体现在完善的服务体系上。中国制造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了非常好的适应性。

其次,中国也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太阳能电站方面,离网系统和联网系统都已经在非洲站稳脚跟;在地热方面,中国公司目前钻井技术的领先优势明显;在水电方面,中国的水电站技术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内水电站建设热潮发展迅速。

中国与非洲大部分国家关系良好,有利于中非对话合作。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促使非洲国家颁布的投资法,从而减少非洲政策变化的风险。另外,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来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健全的当地人才培养,从而帮助企业加解决劳工素质普遍低下的问题。

适者生存

非洲有着独特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应因地制宜地设计产品,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并不断调整策略。虽然非洲对新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其政府及民众的购买力较差,对产品的价格十分敏感。再加上非洲各国的能源在地理分布和发展程度上极不平衡,细分市场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是重中之重。另外,使用当地劳工是全面打开非洲市场和衡量本地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深入了解当地民众需求并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的项目才会受到非洲人民的欢迎。虽然非洲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但非洲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政局动荡不安,社会治安混乱,制度不健全,外汇不稳定,政府效率低下等。企业为规避风险,了解当地政策法规并做出风险评估是前提需要,在面临无法预测的风险时应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协调解决。

提升自身“软实力”

中国企业在海外营销,公关、风控上,相比于欧美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且有很长的一段学习的路要走。许多非洲国家对中国产品普遍存在偏见。在非洲当地的人群中,“中国制造”等于“价廉质差”的观念非常流行。 与之相比,欧美企业对其在非洲民众心中的形象相当注重,通常会聘请专业的公关公司在本地进行品牌提升和形象维护。

在投资模式上,随着PPP(公共服务市场化)和PPA(购电协议)模式在非洲的兴起和逐步完善,近年来非洲新能源的舞台上多了许多本地或欧美民间资本的身影。与此同时,介于能源项目前期高昂的资金投入和潜在风险,许多项目业主在挑选工程总承包时会优先考虑能附带提供股权投资或贷款内容的企业。“EPC+F”(总承包+资金提供)模式已成为非洲大陆上最受项目业主欢迎的投资模式。特别是在新能源方面,许多欧美企业依靠着其国家发达的金融体系、友善的政府海外投资政策和雄厚的民间资本,在非洲大陆拿下了数额庞大的新能源项目。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和政府则需要进行近一步的实践和改善才能充分发挥其行业和产业优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