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燃气的主要种类城市燃气(包括民用、商业和工业燃气等)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含有可燃气体和不可燃气体。目前主要使用的城市燃气种类包括天然气(NG)、人工燃气(MG)、液化石油气(LPG)。我国目前的城市燃气行业中既包括了最早的人工燃气生产供应方式,也有当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液化石油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市场 > 正文

2016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概况及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2017-01-03 15:03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1 、城市燃气的主要种类

城市燃气(包括民用、商业和工业燃气等)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含有可燃气体和不可燃气体。目前主要使用的城市燃气种类包括天然气(NG)、人工燃气(MG)、液化石油气(LPG)。

我国目前的城市燃气行业中既包括了最早的人工燃气生产供应方式,也有当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生产供应方式。不同的生产供应方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

(1)人工燃气

由煤、焦炭等固体燃料或重油等液体燃料经干馏、汽化或裂解等过程所制得的气体,统称为人工燃气。其主要包括:

①干馏煤气

利用焦炉、连续式直立炭化炉和立箱炉等对煤进行干馏所获得的干馏煤气。干馏煤气的主要可燃成分为氢、甲烷、一氧化碳、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其热值较高。干馏煤气的生产历史最长,在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许多城市管道天然气开通之前的主要气源;

②气化煤气

以固体燃料为原料,在气化炉中通入气化剂(空气、氧气、水蒸气等),在高温条件下经过气化反应而得到的可燃气体成为气化煤气。气化煤气热值低,一氧化碳含量高,毒性大,不宜单独作为城市燃气的气源,但可用来加热焦炉和连续式直立炭化炉,以顶替发热值较高的干馏煤气,增加供应城市的气量,也可以和干馏煤气、重油蓄热裂解气掺混,调节供气量和调整燃气发热值,作为城市燃气的调度气源;

③油制气

以石油及其产品作为原料,经过高温裂解而制成的可燃气体。油制气的组成以氢为主,并含有相当数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它的热值较高,既可以作为城市燃气的气源,也可以与低热值煤气掺混,增加煤气供应量,作为城市的调峰气源。

(2)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开采和炼制石油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获得的一部分碳氢化合物。这些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当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很容易转变为液态,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时体积约缩小 250 倍。目前国产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来自炼油厂的催化裂化装置,液化石油气中烯烃部分可作化工原料,而其烷烃部分可用作燃料。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化工生产方面,其用来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3)天然气

天然气既是制取合成氨、炭黑、乙炔等化工产品的原料气,又是优质燃料气,是理想的城市气源。由于开采、储运和使用既经济又方便,天然气在全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照气源,天然气一般可分为四种:

①从天然气气井开采出来的气田气(也称“纯天然气”);

②伴随石油一起开采出来的石油气(也称“石油伴生气”);

③含石油轻质馏分的凝析气田气;

④从井下煤层抽出的煤矿矿井气(也称“瓦斯气”或“煤层气”)。

天然气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并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硫化物等,它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比其他燃料要少得多,因此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代表,是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桥梁。据有关研究 6 ,2020 年以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将超过煤炭和石油,将成为能源消费主力,21 世纪将迎来“天然气的时代”。目前,天然气已是我国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已是业内共识。

2 、全球天然气行业状况

(1 )全球天然气资源状况

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伴随着勘探技术的突破、新气田的发现、以及深海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全球天然气储量持续增加。根据 BP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 186.9 万亿立方米。其中,分地区看:北美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2.8 万亿立方米,中南美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7.6 万亿立方米,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56.8 万亿立方米,中东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80.0 万亿立方米,非洲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4.1 万亿立方米,亚太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15.6 万亿立方米。

2015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图(以百分比表示)

具体来看,全球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最大的 4 个国家分别为伊朗、俄罗斯、卡塔尔、土库曼斯坦,上述四个国家的天然气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将近 60%。美国居世界第 5 位,中国居 11 位。2015 年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居前 5 位的国家如下:

国家 可采储量(万亿立方米) 占比(%)

目前,全球天然气储采比为 52.8 年。 具体情况如下图:

2015年全球天然气分区域储产比(单位:年)

(2 )全球天然气市场供求状况

近十年来,全球天然气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天然气产量从 2005 年 27,893.12 亿立方米增长至 2014 年 34,606.00 亿立方米,增幅为 24.07%;天然气消费量从 2005 年 27,752.21 亿立方米增长至 2014 年33,929.94 亿立方米,增幅为 22.26%。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天然气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两个天然气消费国。2014 年,美国天然气产量为 7,2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6.1%,占全球产量比重为 21.4%,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 5,787亿立方米,同比减少 4.3%,占全球产量比重为 16.7%;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为 7,5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2.9%,占全球消费量比重为 22.7%,俄罗斯天然气消费量为 4,092 亿立方米,同比减少 1.0%,占全球消费量比重为 12.0%。

近年来,全球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其远景储量超过全球常规天然气储量。北美地区一半的开发项目针对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美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有利于带动天然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中国天然气行业状况

(1 )中国天然气资源状况

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和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5 年),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90.3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 50.1 万亿立方米,与 2007 年评价结果相比,分别增加了 158%和 127%。根据国土资源部报告,2015 年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6,772.20 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3,754.35 亿立方米,2 个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十个大型盆地,依次为: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渤海湾、松辽、柴达木、准格尔、莺歌海、渤海海域和珠江口 9 。天然气资源总量中,西部地区占据 80%,东部占 8%,海域占 12%。

我国天然气总量分布情况

(2 )我国天然气供求情况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和产量快速增长,增幅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wind资讯统计,我国天然气产量从2006年605.71亿立方米增长至2015年 1,379.62 亿立方米,消费量从 2006 年 593.08 亿立方米增长至 2015 年 1,973.22亿立方米。

由于我国国内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进口天然气主要是从西北通过管道进来的中亚天然气和沿海 LNG;为了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我国目前天然气发展提出了“海陆并举、液气俱重、多种渠道、保障供应”的发展举措;我国天然气供应格局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

(3 )我国天然气管道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天然气管道建设成为我国天然气应用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自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建立了第一条输气管道巴渝线以来,经过 50 余年的建设,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至 2014 年底,我国建成并投产天然气长输管道 8.3 万公里,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陕京线、中卫等输气管道的主骨架的全国性的输气网络,随着中俄天然气的最终落实,中国天然气四大进口通道(即东北、西北、西南、海上)的布局也基本形成,这将有助于实现天然气进口的多渠道,多来源,多品种,对于保证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2010 年,我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双线投产;2013 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全面竣工,中东、非洲、缅甸的油气资源可以直接通过该管道输送到我国境内。

此外,俄罗斯方面,除了中俄原油管道已于 2009 年 9 月开工,2011 年正式投产之外,中俄规划的中俄天然气管线正在推进中。中俄天然气管线东线和西线,计划分别从中国东北和西北入境,每年可向中国输送约 70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西线利用西西伯利亚的资源,进入中国新疆,每年输送约 300 亿立方米,通过西气东输供应长三角乃至珠三角;东线利用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的天然气田,进入中国黑龙江,每年输送约 380 亿立方米,通过中国东北天然气管网供应东北和环渤海地区。截至 2015 年,我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如下: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到 2020 年,我国长输管网总规模达 15万千米左右(含支线),输气能力达 4,800 亿立方米/年左右;储气设施有效调峰能力为 620 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下储气库调峰 440 亿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调峰 180 亿立方米;LNG 接收站投产 18 座,接收能力达 7,440 万吨/年左右;城市配气系统应急能力的天数达到 7 天左右。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我国天然气到 2020 年的长输天然气管网布局如下:

2020年全国天然气长输天然气管道布局

(4 )我国国内天然气生产供不应求,进口量大幅提高为满足激增的天然气用气人口及消费需求,我国天然气生产近年来保持较大增长态势。我国自 2006 年开始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攀升。据卓创资讯统计,2015 年中国共计进口天然气 621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3.3%,其中进口管道天然气 345.6 亿立方米,进口液化天然气 275.4 亿立方米,主要进口国为土库曼斯坦、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家。

(5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地位逐渐提升

目前全球常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及水电、核电、风电等,目前在国内的能源消费中,主要以原煤和原油为主,而天然气及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较仍就较小。

随着环境污染逐渐加剧以及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益紧缺,国内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已不可避免,而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低碳能源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和工业染料等领域,能够在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2014 年 6 月,国务院下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提出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 2020 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48 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42 亿吨左右;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 42 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 85%左右,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基本建成;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天然气比重达到 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 62%以内。

尽管近年来天然气在国内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地位已经显著提高,但与世界25%的平均水平相比,占比仍非常低。初步核算,2015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0.9%。与 2014 年相比,煤炭消费量下降 3.7%,原油消费量增长 5.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3.3%,电力消费量增长 0.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4.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7.9%。

2011-2015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6 )天然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燃气继续成为增长动力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体现了我国对于天然气发展的重视,亦表明了我国对天然气存在巨大的实际消费需求,天然气用气人口及消费总量增长强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城市燃气天然气用气人口超过 4.21亿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已从 2000 年的 245 亿立方米增加到 2014 年的 1,830 亿立方米,年均增长达 15.44%,显示了我国强劲的天然气消费市场需求。

4、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竞争格局体现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特征。一方面,城市燃气行业关系民生且投资大,初期大多由政府出资的地方国有天然气公司投资并独家运营,由于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不可复制的自然垄断性,因此地方国企背景的城市燃气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特定的区域内占据相对垄断经营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政策鼓励下市场竞争因素日趋增强。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燃气、热力、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这一政策大大加快了外商进军大中城市天然气市场的步伐,燃气行业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成为历史。文件规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将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原市政国企、外资、民资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特许经营。

城市燃气行业需求稳定、盈利稳定、波动小、风险小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吸引了各类所有制成分的投资商加入,城市燃气市场活跃着地方国有企业、港资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者。

城市管道燃气属于公用事业行业,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成本、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对产品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因此,燃气行业具有单位毛利水平稳定、波动不大的特征,主要依靠销售量的增长来实现规模效应,推动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稳步提升。根据 wind 资讯,2010 年至 2015 年,燃气生产与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增幅为 618.71%,利润总额增幅为 507.10%。

燃气生产与供应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燃气生产与供应行业利润总额情况

5、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旺盛需求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区户籍居民与暂住人口的快速增加,扩大了用气人口的基数,从而为城市燃气行业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发展空间。

城镇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中国家庭正在加速小型化。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我国户均人口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3.37人下降到2014年的 3.11 人,总户籍数则从 3.79 亿户上升到了 4.43 亿户。随着中国家庭数量的快速增加,城市燃气安装业务需求量和人均燃气消费量都将快速增加,客观上也给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005-2014年我国户籍数量统计

2005年-2014年我国户均人口数量统计

原标题:2016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概况及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