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7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多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支持下,河南省围绕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了各种的相关探索和实践。2016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对河南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出了批复。北极星输配电小编对河南电力体制改革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对您有益。

河南电网概况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河南省实施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以来,农网投资累计达757亿元,实现了“户户通电”。2016年农网投资从年初计划的85亿元增至175亿元,将重点解决110千伏县域用电报装受限、35千伏及以下线路变压器重过载、10千伏供电半径过长、部分地区“一乡一线”等薄弱环节。河南2013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24.9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9.94%。2015年度420亿元发展资金投入河南电网,助力打造河南电网“升级版”。
2016年以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前十个月共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34.7亿元,开工建设35千伏及以上工程172项,其中线路1966千米、变电容量1834万千伏安。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工程600项,是去年同期的3.8倍,其中线路4092千米、变电容量1675万千伏安,超计划完成阶段目标任务。
河南省内特高压工程实现“一投运、三在建”,规模首次超过1000千米,灵州—绍兴直流工程河南段全面竣工,上海庙—山东直流工程河南段基础施工基本完成,晋北—南京直流工程属地协调任务圆满完成,昌吉—古泉直流工程河南段4个标段全部开工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建成投运500千伏汝州、许昌西、周口西等“三新、两扩、一线”电网加强工程,基本实现了主网无卡口目标。提前建成20项电铁配套工程,按期完成了245项2015年度新增农网工程建设结算任务,有力服务了企业经营和电网发展大局,河南电网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十三五”期间,河南农网安排投入700亿元,国家电网公司拟安排投资1800亿元,加大对河南支持力度。到2020年,全省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将突破4.4亿千伏安,电网供电能力突破9000万千瓦,“外电入豫”能力突破3000万千瓦,均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全面建成“h形”特高压交流网架和“两纵五横”的500千伏主网架,实现50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省辖市、22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县、11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产业集聚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覆盖所有乡镇,10千伏台区覆盖所有自然村,智能电表覆盖所有用户。
河南电力市场化推进
2005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电力市场化外送。
2006年全国首个省级电网电力交易中心在河南省挂牌成立,同步推行的差别发电量计划、发电权交易等政策得到国家肯定,被国家列为全国五个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省份之一。
2007年全国推广电力“上大压小”河南模式。全省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2014年2月12日河南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暂行办法印发。
2015年12月19日河南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我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的通知》,《通知》称2016年度河南省直接交易电量规模为180亿千瓦时,在组织交易过程中,根据电网安全需要和交易电量申报情况适时调整。
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电力装机突破6800万千瓦,用电量达到2880万千瓦时,省间交换电量达375亿千瓦时,成为全国重要的发电、用电、跨省跨区交易市场。
2016年2月25日,河南省开展了电力直接交易集中撮合交易,32笔交易成交,成交额50亿千瓦时。2016年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180亿电量额度全部交易完毕。
2016年5月4日,河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
2016年9月7日河南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获批,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2016年10月底前全省统调燃煤机组将实现超低排放,积极推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2016年以来,通过河南电力交易中心,河南省共组织开展了两批共8次电力直接交易,成交电量240亿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4.94亿元。而参与的企业达78家,涉及冶金、建材、化工、石油、电子、机械等多个行业。
2017年开展输配电价改革,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和增量配电业务。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完善实现合同调整及偏差电量处理的交易平衡机制,建设中长期电力交易市场。
2018年及以后,则将结合电力市场化进程,研究探索交易机构股权多元化,实现竞争性环节电价由市场形成的格局。
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的准入与退出(暂行)
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发电企业准入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二)单机容量30万千瓦级及以上的统调公用火电企业;
(三)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营、机组主要技术和能耗指标先进,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电力用户准入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国家产业政策并且环保排放达标,用电负荷稳定,能耗指标先进,污染排放少,装备水平行业领先,万元GDP能耗优于全省或全国行业平均水平;
(三)首先开放用电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上用户,逐步开放35千伏(10千伏)的用户和10千伏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型新兴产业等参与直接交易。允许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整体参与,允许售电公司参与,新增电力用户可优先参与电力直接交易。
拟参加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在交易平台提出申请。准入企业在交易平台登记。
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的主要权责
(一)熟悉并遵守交易规则,提出规则修改动议;申请调查违规行为,配合调查工作;申请调解市场争议,配合调解工作;执行有关市场干预、处罚等决定;按照规定提供和获取市场信息,履行保密义务。
(二)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按规定进入或退出直接交易市场;参与市场交易;履行交易合同及协议;电力用户须遵守需求侧管理规定;发电企业须服从统一调度、提供辅助服务、遵守电网调度运行规程。
(三)电网企业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公平开放电网,提供输配电服务;负责直接交易电量计量、结算电费、代征代缴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提供相关部门为维护市场公平运营所需的相关数据;支持、保障调度机构和交易平台履行职责,建设和运维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按照规定执行相关应急处置预案。
(四)调度机构合理安排运行方式,确定发电企业的最大综合发电负荷率,及时进行交易电量安全校核,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五)交易平台,执行交易规则、披露发布相关交易信息、组织各类市场交易、组织合同签订与报备、编制交易计划、提供电量电费结算依据、根据授权制定完善相关交易细则等。
延伸阅读:北京电力交易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那些事儿
首批105家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名单出炉!
电力体制改革:迎战2017年的“124”方案
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的资格取消
(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电力、价格、环保政策;
(二)违反交易规则;
(三)串通报价或恶意报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
(四)私自将所购电力转售给其他用户;
(五)参与直接交易的企业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六)提供虚假信息,骗取交易资格的;
(七)在规定期限内不按照规定签订直接交易合同和协议;
(八)其他违反有关政策规定行为的。
河南省电力直接交易的计量、价格与结算(暂行)
直接交易电量以电力用户与电网企业签订的《供用电合同》所约定的计量点进行计量。电能计量装置、电能计量装置校验要求和计量装置异常处理办法按电力用户与电网企业签订的《供用电合同》和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签订的《购售电合同》的约定执行。直接交易电量以MWH为单位,不保留小数;电价以元/MWH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
电力用户的用电价格,由直接交易价格、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构成,用户承担输配电损耗;在输配电价核定前,由交易价格+购售价差+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形成。(一)交易价格: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自主确定双边协商方式的交易价格;交易平台撮合形成集中撮合交易方式的交易价格。(二)输配电价:国家核定河南省输配电价后,按照核定的输配电价执行。未核定输配电价前,暂保持电网购销差价不变。购售差价是指销售目录电价一般大工业电价与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差值。输配电价和购售差价执行两部制电价,基本电价执行现行销售电价表中的大工业用电基本电价标准。(三)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
合同执行期间,遇有国家调整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标准时,按新的电价政策执行。发电企业的上网交易价格含环保加价,参与环保电价考核。电力用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功率因数调整政策。合同各方按照电量计量和电价规定,依据结算凭据进行电费结算。电力用户在《供用电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未交清电费时,应承担电费滞纳的违约责任,电费违约金从逾期之日起计算。直接交易电费由电网企业负责向电力用户收取交易购电费,与发电企业结算交易上网电费。为了保证电费及时结算,建立直接交易购售电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及相关责任、义务由直接交易双方在合同中明确。

河南省电力市场建设
1.建立优先购电制度。优先购电是指按照政府定价优先购买电力电量,并获得优先用电保障。享有优先购电的主要包括:
一产用电,三产中的党政军机关、学校、医院、公共交通、金融、通信、邮政、供水、供气等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用电,以及居民生活用电。制定优先购电保障措施,优先购电用户在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时列入优先保障序列,原则上不参与限电,初期不参与市场竞争。
2.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优先发电是指按照政府定价或同等优先原则,优先出售电力电量。优先发电容量通过充分安排发电量计划并严格执行予以保障,拥有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用户通过供电企业足额收购予以保障。按照国家优先发电适用范围,我省一类优先保障包括纳入规划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电量,背压式供热机组发电、纳入规划保障民生的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采暖期发电等,按照政府定价优先出售电量;二类优先保障包括水电、余热余压余气发电等,年度计划电量按照政府定价优先出售,超年度计划电量原则上按照企业参与市场确定的价格或按照市场最低价格优先出。
3.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结构、电源结构、电价水平、受电规模、供电能力、市场基础等因素,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靠供电、优先购电、优先发电的前提下,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剩余计划电量按照节能低碳原则安排并实施调度。
4.建立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健全购售电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交易规则。支持市场主体通过双边或多边交易方式开展多年、年、季、月等电能量交易,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双边协商方式的多年电能量交易,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完善实现合同调整及偏差电量处理的交易平衡机制。适时开展周电能量交易。
5.研究探索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积极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按照我省“内节外引”能源发展方针,在经济、节能、环保、安全的原则下,加强与输电通道送端省份的沟通协作,合理承担辅助服务,推进跨省跨区送受电计划逐步放开,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探索推进跨省跨区输电工程建设市场化。
6.建立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适应电网调峰、备用和用户可中断负荷等辅助服务新要求,完善并网发电企业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研究建立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发挥各类型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参与辅助服务的积极性。
7.建立市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操纵力评价标准,加强预防与监管。加强调度管理,提高电力设备管理水平,确保市场在电力电量平衡基础上正常运行。通过实施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方案,完善电力电量平衡的应急保障机制和体系。
8.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省政府或省政府授权部门建立企业法人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将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使各类企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加大监管力度,对企业和个人的违法失信行为予以公开,违法失信行为严重且影响电力安全的,实行严格的行业禁入措施。充分发挥第三方征信机构在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参与自主交易的电力市场主体应向政府引入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备案。
结语
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探险运动,价格垄断的打破尤其的小心谨慎。如何确立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标准和核定办法,一直没有妥善解决。2017年底,河南省将开展输配电价格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完善的交易平衡机制。那么根据河南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侧重于电力市场化、引入竞争降低成本、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三个方面,电力市场化加快了吗?售电公司将如何抉择?应该如何前行呢?
(文章出自北极星输配电网,http://shupeidian.bjx.com.cn/dlsc,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北京电力交易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那些事儿
首批105家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名单出炉!
电力体制改革:迎战2017年的“124”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