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国电所属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第10000台风机在河北保定下线。从1到10000,数量跃升的背后,更是联合动力成立9年来对风电需求市场的精准把握、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运维服务体系的日渐完善。国电联合动力海外项目首台机组吊装场景联合动力成立9年来,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600万千瓦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企业 > 正文

国电联合动力第10000台风机下线:迈向风电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6-11-23 09:02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张子瑞

11月17日,中国国电所属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第10000台风机在河北保定下线。从1到10000,数量跃升的背后,更是联合动力成立9年来对风电需求市场的精准把握、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运维服务体系的日渐完善。

国电联合动力海外项目首台机组吊装场景

“联合动力成立9年来,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600万千瓦,连续5年新增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二。”国电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谢长军说,联合动力近年来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适时推出了高原型机组、海上机组、抗台风机组以及多款低风速机组,目前已成为国电集团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支柱企业。

前瞻性开拓低风速市场

据记者了解,此次下线的2MW-121超低风速风电机组,是中国国电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低风速主力机型,集成了高发电性能、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等多方面整机性能。其研发采用项目管控体系下产品快速研发模式,引用集成化、模块化设计,继承了并网装机累计超过1000台的2MW平台多个技术研发成果,融合了联合动力超高塔筒技术、智能液压技术、智能对风校准技术、先进控制载荷抑制技术等十余项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去年10月28日,这一机型首次实现并网发电。

在“三北”地区弃风限电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支持风能资源不太丰富的中东部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已成为政策引导的方向和产业界的共识。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的68%,且接近负荷中心、上网电价高。而随着低风速风电机组技术的进步,低风速风场的经济性日益突显,成为各大风电开发商布局的重点。

适应低风速市场的需求,联合动力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低风速机型1.5MW-97,该机型迅速在南方低风速地区受到青睐,联合动力从而在低风速市场占得先机。此后,联合动力集中力量,2014年推出2MW-115机型,2015年推出2MW-121超低风速机型。其中,1.5MW-97机型是同系列机组中扫风面积最大的风机,在实际运行中发电量超过同系列竞争对手机型8%;而2MW-121机型则是全球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的机型,这一机型可用于5.0米/秒的超低风速,在年平均风速5.1米/秒区域,等效年利用小时数可达到2000小时以上,极大拓宽了低风速风场的可开发区域,从而使占我国风资源30%的超低风速地区也具备可开发价值。

创新研发,变技术能力为产品竞争力

打造出广受青睐的低风速机型,不仅靠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更依赖于高效创新研发机制和研发能力的支撑。

截至目前,联合动力获得专利授权704项,软件注重权124项,编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等40余项,获得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科技奖项55项。依托其承担的“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潮汐海洋能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研究平台,联合动力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把技术的先进性转化为产品高可靠性、高发电量。

越大的风机叶片意味着越强的捕风能力,但风机高载荷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据主管技术研发的联合动力副总经理袁凌介绍,研发团队从风机结构与系统控制两大方面入手,对硬件和软件都进行了全面的技术优化。在风机结构上,联合动力的专业化叶片研发团队加强叶片结构设计,应用先进的高模玻纤材料设计出了一款超长的轻量化叶片,其重量相比常规材质的同尺寸叶片轻了10%以上,抗极限载荷能力提高了20%,抗疲劳载荷能力更是提高了40%。在系统控制方面,通过推力消减、变速率收桨、传动链加阻等降载优化控制策略,提升了机组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从发电机、传动链、齿轮箱、增速箱到机架的结构设计,全部重新进行了适应性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发电效率,并降低了载荷。

澳洲低电压穿越和零电压穿越标准为国际上最严格的电网标准,要求零穿跌落持续时间为430毫秒,70%电压跌落持续时间2.43秒,百分之八十电压跌落持续时间12.43秒,这三项指标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低穿和零穿标准要求。去年6月,联合动力2MW风电机组一次性通过国际最严格测试标准——澳洲风电并网导则下的低电压穿越和零电压穿越测试,标志着联合动力风机的低穿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发力运维,打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已达1.37亿千瓦,已投运的风机超过10万台,投运设备存量的增多,催生了风电后市场的运维和技改。

联合动力董事长、总经理褚景春介绍,2015年,联合动力全资风电运维子公司国电思达公司顺利通过了TÜV莱茵标准化服务体系认证,基于标准化的运维服务体系,联合动力探索建立了“故障树”和“缺陷树”的检修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覆盖95%以上故障的“故障树”建立,并将单台风机作为检修管理单元,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台套检修”思路,减少停机时间和次数,实现一次停机完成多项工作,提高了检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了风机的检修质量。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风电场效益,降低风电度电成本,联合动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技术,将数字化风电场电控系统与云平台远程监控支持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数字化风场智能诊断、预估、升级和机组之间的协调控制,有效提升风电机组可靠性及机组性能。利用“云平台”风功率预测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提前预判大小风季,据此制定检修计划,利用小风空挡完成检修工作,确保在大风季多发电,多为业主创造效益。

褚景春对记者表示,联合动力一直秉持“度电成本最优”的整机设计理念,将以第10000台风机下线为新的起点,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