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环保部近日受理了三门核电厂3、4号机组建造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详情如下:
建设项目名称和建设性质
1.1.1 建设项目名称
本项目核电厂名称为“三门核电厂”, 本工程名称为“三门核电项目3、 4号机组”(以下简称“三门核电3、4号机组”),根据国家核电建设总体部署,三门核电3、4号机组是在已批准的1、2号第三代核电机组AP1000的基础上,再建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3、4号机组采用CAP1000自主化标准设计,CAP1000自主化标准设计基于AP1000非能动核电技术,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作为总体院开发完成。三门核电3、 4号机组由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同时负责三门核电厂的建造、调试、运营和管理。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05年4月17日注册成立,公司的投资方为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核投资公司,各股东方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20%、14%、10%和5%。
1.1.2 建设性质
2000年12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向原国家计委上报了三门核电厂工程项目建议书。2004年9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浙江三门核电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1861号),批准三门核电按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建设, 一期工程建设2台, 并明确将通过招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
三门核电3、4号机组作为1、2号机组建设基础上的扩建工程,其机组类型采用CAP1000自主化标准设计,实现核电的自主化、标准化和本地化。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公司,负责三门核电工程的总体项目管理和协调,负责控制项目的总进度和总造价,负责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该项目工程的总体设计、工程咨询、施工建设承包,以及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相关技术服务。
1.2 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厂址总体规划
三门核电厂规划容量为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实行统一规划、机组分期建设。本项目在1、2号机组建设的基础上,扩建两台1250MW的CAP1000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
三门核电厂在厂平面布置、场地建设和取排水设施等方面兼顾六台机组容量进行规划,其中电厂征地和场平工作按规划容量一次完成,工程建设分期进行。六台机组以厂区西端为固定端,自西向东、依次布置并建设。三门核电3、4号机组建成后,3号机组反应堆与其西侧相邻的2号机组的反应堆直线距离约250m,与1号机组的反应堆直线距离约500m。三门核电厂建成后,整个厂址区将形成一址多堆的核电基地。为了对一址多堆厂址内的所有核电机组实施高效、安全的管理,实行辐射防护最优化,电厂业主遵循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厂址总体规划,对电厂所有机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包括:
— 统一规划并设立非居住区边界和规划限制区边界;
— 3、4号机组设置独立的取、排水口,并从设计上综合考虑六台机组取、排水设计方案,既保证机组满功率运行的需要,又有利于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 整个厂区的总平面规划中功能分区明确,统一合理规划放射性区域和非放射性区域和设施;整个厂址区内将建设统一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和中期暂存库;
— 针对所有机组实施统一的流出物排放管理、设置统一的环境监测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等。
1.3 建设项目经费和环保设施投资
三门核电项目 3、4 号机组单独新建的环保设施费用 54766 万,与一期工程共用的环保设施费用 69970 万。
1.4 建设目的
1)符合国家核安全规划
未来二十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发展,与此同时,需要电力供应保持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保守估计,若按电力年均增长速度5%左右计算,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将超过8亿千瓦。 水电是我国优先开发的清洁能源, 但我国的水电资源全部开发利用也只有3亿多千瓦。而大力发展火电将受到环境保护和煤炭运输条件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我国政府已经核准了关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未来几年我国二氧化碳的减排压力将日益突出,火电厂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已被纳入到国家未来能源发展的战略中,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委会议讨论并通过《核安全规划(2011-2020)》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电建设作出部署:(一)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二)科学布局项目。“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三)提高准入门槛。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
三门核电厂规划建设容量为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型核电机组, 一次规划、 分期建设。1、2号机组技术路线采用AP1000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3、4号机组工程技术路线采用自主化标准设计的CAP1000。
2)满足浙江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优化浙江省电网的电源结构华东电网一次能源缺乏,大量发电用煤需从区外输入。浙江电网是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及华东电网,建设本工程可改善浙江省的电源结构, 缓解发电用煤运输压力及火电厂对环境的污染,满足浙江省今后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从浙江电网的电源结构看,主要是煤电和水电。而目前水电的开发率已较高,煤电的继续发展已受到运煤能力和环保空间的制约,需要及时调整发电能源的结构,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因此,发展核电是实现浙江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浙江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是满足浙江用电增长和电源结构调整的需要。所以,三门核电工程的建设,是落实浙江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实现能源供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可缓解煤炭供应和运输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我国国民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面临了严峻的形势,环境污染仍在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条件。为此,环境保护部已明确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重点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包括SO 2 、NO x 在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严格实行总量控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浙江省需要从省外大量调入发电用煤,由于煤炭供应和运煤能力的日趋紧张,使能源供应局面越来越严峻。三门核电厂的建设,可以减少浙江煤电的建设规模,减缓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此外,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在发挥保障社会能源供应作用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也十分显著。
与浙江省内已经运行的技术水平较先进的两台百万千瓦级脱硫煤电机组(浙江华能玉环电厂) 相比较, 三门核电厂的机组容量与该煤电机组相当, 根据测算, 1250MWe容量核电机组替代相应容量百万千瓦级脱硫煤电机组后,每年可以减少大约二氧化硫排放量997t、氮氧化物排放量7050t,烟尘排放量85t,减少温室气体(CO 2 )排放量约500万t。
为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妥善解决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同火电相比,发展核电可以大大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浙江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可提高核电机组国产自主化设计能力,推动国内核电工业发展我国坚持核电自主化发展方针,将充分依靠中国二十多年来核电研发和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结合引进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核电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自己的新一代核电技术,并推广应用,进行批量化建设。考虑到核岛设备设计要求高, 技术难度大, 目前国内核电装备技术还跟不上需要,部分核岛设备部件和原材料尚需国外采购。因此,三门核电厂在设备国产化方面,主要通过中外合作、引进技术及驱动项目的建设,经过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实现国产化目标。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设备国产化,拟分阶段进行,逐步提高。经过20年努力,我国已经具备自主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能力,具有一批有核设备设计、制造、建造、运行和核安全监督等方面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我国后续核电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大亚湾、岭澳核电站等工程实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营”和大部分设备的“自主制造”。
通过三门核电工程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设备制造能力,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在为核电等重点工程提供配套设备的同时,对其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1.5 建设项目的进度
三门核电项目3、 4号机组单台机组总工期56个月, 3号机组计划于2017年10月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2022年6月投入商业运行。 4号机组计划于2018年8月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23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11.1 核电厂建设项目
三门核电项目3、4号机组由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同时负责三门核电厂的建造、调试、运营和管理。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05年4月17日注册成立, 公司的投资方为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核投资公司,各股东方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1%、20%、14%、10%和5%。
2000年12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向原国家计委上报了三门核电厂工程项目建议书。2004年9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浙江三门核电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能源[2004]1861号),批准三门核电厂的规划容量为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并明确将通过招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三门核电3、4号机组作为1、2号机组建设基础上的扩建工程,其机组类型采用CAP1000自主化标准设计,实现核电的自主化、标准化和本地化。
CAP1000作为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 为了达到电厂建造风险降至最小的总目标,CAP1000的系统、设备和构筑物的设计和分析基于已经在现有压水堆验证过的成熟技术。与典型的能动压水堆核电厂相比,CAP1000包括了许多非能动的安全特性和大量的电厂系统简化,从而提升了电厂的安全性,简化了电厂的运行,减少了电厂的维护需求,并缩短了电厂的建造周期。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公司,负责三门核电工程的总体项目管理和协调,负责控制项目的总进度和总造价,负责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该项目工程的总体设计、工程咨询、施工建设承包,以及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相关技术服务。
在整个投资中,由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根据投资方各自出资比例筹集三门核电3、4号机组工程所需的资本金, 除资本金以外, 本项目建设的其它所需资金通过贷款筹措。三门核电项目3、 4号机组单独新建的环保设施费用54766万, 与一期工程共用的环保设施费用69970万。
三门核电项目3、 4号机组单台机组总工期56个月, 3号机组计划于2017年10月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2022年6月投入商业运行。 4号机组计划于2018年8月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23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从三门核电厂厂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分析,三门核电厂厂址在1、2号机组建设的基础上,能满足3、4号机组建设的要求。本工程施工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电厂的可能影响以及从电厂正常运行和各类设计基准事故工况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看,均符合我国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3、4号机组的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性能是可靠的,核电厂现有的非居住区边界和规划限制区边界的设置是合理的。
因此,就核电厂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而言,三门核电厂在1、2号机组建设的基础上,在现有厂址扩建3、4号两台CAP1000核电机组是可行的。
11.2 环境保护设施
本项目拟采用的 CAP1000 堆型具有先进非能动安全特征,简化了系统,提高了安全性。CAP1000 核岛废物处理系统(放射性气体废物系统、放射性液体废物系统、放射性固体废物系统)设置在核岛的辅助厂房与废物厂房,可满足核电厂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总体来讲,除了放射性气体废物与正常工况下冷却剂类流出液在核岛内有完整的处理工艺外,各类固体废物、异常工况下产生的废液在核岛内仅提供临时收集和暂存手段。
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洗涤、淋浴等非放射性污水收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三门核电厂 3、4 号机组属该厂址后续建造工程,为满足一期工程环境监测要求,三门核电厂已制定了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大纲,开展核电厂址周围环境的常规监测。根据国家核安全局对多堆厂址核电厂“四个统一”的环境管理要求,营运单位应统一环境监测方案,由统一的监测机构对进行常规环境辐射监测。因此,本工程运行后的环境监测方案将在现有监测方案基础上,结合运行前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的反馈,对监测点位、内容及频次进行优化和补充,并对监测设施进行必要的完善。
11.3 放射性排放
国家标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要求核动力厂必须按每堆实施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总量控制,对于同一堆型的多堆厂址,全厂所有机组的年总排放量应控制在单堆排放控制值的4倍以内。 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门核电厂3、4号CAP1000机组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排放控制要求进行总量控制。将三门核电厂3、4号单台机组以及1~4号四台机组的各类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与GB6249-2011相应总量控制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类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量均能满足国家标准GB6249-2011的总量控制要求。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对核动力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除规定了总量控制要求外,对于滨海厂址,还要求槽式排放口处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 C-14 外其它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不超过 1000Bq/L。为此,三门核电的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WLS)在设计上做了如下考虑:经 WLS 处理后的废液被输送到监测箱内,并在监测箱内取样监测,如监测结果满足要求,则废液被送往核岛废液贮存罐并在满足排放要求时向扩散条件适宜的环境受控排放;若监测结果不满足要求,则返回 WLS处理。因此,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厂除氚和 C-14 外其它液态放射性核素的排放浓度可以实现 GB6249-2011 规定的 1000Bq/L 的浓度控制要求。
11.4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厂正常运行的辐射环境影响
三门核电厂正常运行的气载和液体放射性排放辐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 三门核电 4 台机组的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满足国家标准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GB6249-2011)相应的总量控制要求;
— 对一般公众而言,厂址 SW 方位 2~3km 子区内的里峙村青少年组公众个人受放射性流出物造成的年有效剂量最大, 为该子区的最大受照年龄组, 四台机组以及 3、4 号机组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造成的最大年有效剂量分别为4.00×10 -6 Sv/a 和 2.92×10 -6 Sv/a , 占 《 核 电 厂 环 境 辐 射 防 护 规 定 》(GB6249-2011)相应剂量约束值的 1.6%和 1.17%,占电厂机组剂量管理目标值的 2.50%和 3.65%。
— 公众辐射剂量“三关键”分析结果表明:可能的关键居民组为厂址 3 号机组SW 方位 2.6km 的里峙村青少年,三门核电四台核电机组正常运行的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关键居民组个人造成的年有效剂量为 3.15×10 -6 Sv/a,其中由核素90 Sr 造成的剂量贡献为 1.32×10 -6 Sv/a,占总有效剂量的 41.90%,可能的关键照射途径为食入陆生食品内照射,造成的有效剂量为 1.97×10 -6 Sv/a,占个人总有效剂量的 62.66%。
— 三门核电项目 4 台核电机组的液体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相对较小, 对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贡献有限,能够满足国家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对海水中60 Co、 90 Sr、 106 Ru、 134 Cs 和 137 Cs 五个核素的浓度要求;
— 液体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排放口附近海域受纳水体中生存的游鱼类、底栖鱼类、软体类、甲壳类、海藻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七类海洋生物造成总的附加辐射剂量率最大不超过 9.53×10 -2 µGy/h,远低于 ERICA 程序推荐的10µGy/h 剂量率筛选值。因此,可以认为,三门核电项目 4 台机组正常运行工况下,液体放射性流出物排放不会对附近海域内的海洋生物在种群上造成损伤。
计算结果表明,三门核电项目在 1、2 号机组建设的基础上扩建 3、4 号机组后 4台机组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厂址周围的公众、受纳海水以及海洋生物的辐射影响有限,是可以接受的。
(2)事故工况下的辐射环境影响
本报告利用厂址气象塔连续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对设计基准事故在三、四号机组非居住区边界上和规划限制区外边界上可能造成的辐射后果进行了计算。
(1) 厂址非居住区边界公众辐射剂量
— 对于稀有事故, SGTR-事故并发碘尖峰对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和甲状腺当量剂量均最大, 分别为8.13×10 -4 Sv和1.21×10 -2 Sv, 占 GB6249-2011标准相应限值分别为 16.26%和 24.28%;
— 对于极限事故, 燃料操作事故对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和甲状腺 当量剂量均最大,分别为 6.53×10 -3 Sv 和 1.15×10 -1 Sv,分别占 GB6249-2011标准相应限值的 6.53%和 11.54%。
(2) 规划限制区边界公众辐射剂量
— 对于稀有事故, SGTR-事故并发碘尖峰对规划限制区外边界上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和甲状腺当量剂量均最大,分别为 1.82×10 -4 Sv 和 1.81×10 -3 Sv,占GB6249-2011 标准相应限值分别为 3.63%和 3.62%;
— 对于极限事故, 燃料操作事故对规划限制区外边界上公众造成的有效剂量和甲状腺当量剂量均最大,分别为 8.68×10 -4 Sv 和 1.19×10 -2 Sv,分别占GB6249-2011 标准相应限值的 0.87%和 1.19%。
从各类设计基准事故的放射性后果分析可以看出, 三门核电项目 3、 4 号机组的专设安全设施的设计性能可靠,厂址周围各类边界的设置是合理的,电厂设计基准事故导致的环境放射性后果满足 GB6249-2011 的相应要求。
(3)应急计划和准备
根据国家《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HAF002) 、 《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HAD002/01)的有关规定,浙江三门核电厂已编制了《三门核电厂场内应急计划》 ,场内应急计划为全厂统一考虑,目前该应急计划已上报待批准。三门核电厂应急计划区建议烟羽应急计划区内区为5km范围、烟羽应急计划区外区为10km范围、食入应急计划区为50km范围。三门核电厂的应急道路已建设完毕,进场道路也可以通车,进出核电厂区较为便捷。应急道路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应急道路与 74 省道相连,连接点位于 74 省道沿线由原六敖镇区至下洋塘村的中间路段。应急道路沿线经过大冲村、里峙村后向东北由厂址西南角向东北穿过猫头山隧道(长约 700m) 。目前应急道路为人员进出核电厂的主要道路。 电厂的进场道路由原有的机耕路改扩建而成。 从马庄附近下 74 省道后向北即进入进场道路,进场道路在盐灶村附近拐向东面,经过永丰、门头和赤头村后到达核电厂的西北角。
11.6 公众参与和调查结论
三门核电项目 3、4 号机组环境影响评价(建造阶段)公众参与第一次公众意见调查时间为 2013 年 8 月,第二次公众意见调查时间为 2015 年 9 月,并在二次公众意见调查后召开了公众意见调查座谈会。通过公告、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向核电厂周边公众介绍了本项目的基本情况,加强了公众对核电和本项目的认识,收集了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解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从开展的公众参与活动中可以看出大多参与调查的公众都对本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将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核电厂工程的环境保护落到实处,注重核电与环境与人的和谐,达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同时,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将继续做好公众参与工作,加强公众宣传,并建立良好的公众参与渠道。
11.7 承诺
电厂建设单位将总结前期工程的建设经验,借鉴国内在役及在建核电厂的良好经验,拟采取如下措施和计划:
(1) 继续开展持续性的核电宣传工作,以得到周边公众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
(2) 项目施工过程开展严格的环境监测,加强施工过程环境管理,尽量减小场地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
(3) 适时开展运行期间的温排水监测工作,以更好地界定电厂温排水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更好地评估核电厂温排水排放对厂址临近海域水产养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