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力行业按照电能经营、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分为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大量的企业参与,众多国企“巨无霸”在其中扮演了“领跑者”的角色。因此深入分析这些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于理解其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电能经营
电能经营板块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环节。主要由发电公司、电网公司,以及民营电力运营企业组成。

工程建设
电力工程建设板块包括为生产经营企业建设项目服务的设计、施工单位。
主要由电力设计咨询(顾问)公司和电力工程公司组成。
装备制造
电力装备制造板块包括包括为生产经营企业建设项目以及日常运行维护服务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结合前述的电力产业相关企业的分类,目前电网运营企业的业务涵盖了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的管理,而且对于工程项目和设备采购而言,电网运营企业也居于甲方地位,贯穿电力产业链的上下游,因而对大数据需求最为强烈,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电力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运行、检修、基建、营销、科研等,几乎每一项业务都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工程建设及设备制造企业需求次之,这类企业主要是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软件,相比于电网企业来讲数据量不大。而且,由于工程项目和设备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对数据实时处理的要求不高。
电力行业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按照功能主要划分为“查询检索”和“分析预测”两大类。
查询检索:
运行检修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及生产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工程建设企业及装备制造企业中都能够各自得到应用。而电网企业由于规模庞大,且肩负着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任务,因而数据量相对更大,对大数据技术的潜在需求更加旺盛。
分析预测:
对传统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是指针对历史用电数据分析而对负荷进行预测,从而合理安排调度计划;针对客户用电习惯的分析,更有效地开展营销工作。另外,对最近出现的民营售电公司而言,负荷预测显得更为重要,预测精准与否直接影响购电计划的准确性。而且将来电力交易市场成熟后,对数据处理的时效性要求更高。

2013年3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发布《中国电力大数据发展白皮书》,掀起了电力大数据的研究热潮。作为正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的传统电力行业,大数据及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将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电力行业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关阅读:
电力大数据价值与挑战分析

原标题:电力行业哪里需要大数据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