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随着500千伏聊城变电站1号主变按计划停电,山东主网秋检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今年与去年相比,工作量增加了30%左右,特高压泉城站也将面临首检,给今年的秋检工作增加了不小难度。”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负责人说,“压力就是动力,我们把重要的检修现场分成‘三大战区’,根据各战区的‘战况’,整合检修力量,组成‘三大兵团’。从目前秋检的工作进度来看,兵团化作战模式的威力不小。”“分战区、兵团化”秋检模式是山东电力检修公司结合今年的工作实际,创新提出的一套“全新战术”。
整合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9月16日8时,两辆吊车的发动机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高空作业车按照预定轨道缓缓驶入设备区,9月份场面最大的一次设备检修——鲁中变电站3号主变500千伏侧套管更换工作正式开始。两辆吊车在工作负责人的指挥下发力,硕大沉重的主变套管被缓缓吊起、稳当落地,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新、旧套管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交接,而这两辆吊车完成工作后迅速撤离,奔向下一个战场。
“以往检修,一般只配备一辆吊车,在吊起的时候,需要许多人力的辅助。现在装甲兵团的检修模式,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资源整合的优势。原来这种吊装工作至少需要2个小时,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能完成,节省大量的人力,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把技术层面的工作干好。”一次检修班班长刘况说。
“装甲兵团”的到来,不仅让一次检修专业人员从干体力活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让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去钻研检修工艺,将设备的损伤降到最低。“在同一个检修现场,出现多个一次检修部位的时候,‘装甲兵团’能发挥更强大的威力。”该公司运检部主任吕守国说。
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9月18日,一支由山东各地区线路工组成的检修队伍,整装待发赶赴1000千伏廊泉I、II线的首次停电检修现场。来自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的李鲁是这次线路检修工作负责人,他说:“本次检修任务多,停电时间短,单靠我们输电检修中心完成全部作业会比较吃力。现在把各个分部擅长登塔的技术骨干都叫来了,组成这支精英队伍。原本10天的活,我们不到9天就全部完成了。”
“这次的工作主要是30基耐张塔引流线螺栓校紧,对检修人员的登高作业水平要求很高。因此,我们从各个分部抽调了一些身体素质好、登高作业水平高的线路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此次检修工作。”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运检部副主任张民说,协同作业的线路检修模式已经在该公司运转多年,但主要是弥补人员紧缺的问题,这次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选拔不同的人才,是在以往协同作业模式上又一次全新尝试。
“精兵作战”不仅让该公司在线路检修方面尝到了甜头,在变电检修专业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变电检修中心的技术骨干参与指导分部的检修工作,分部的创新达人为变电检修中心出点子,逐渐成为了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常态。“看似是一种混搭,其实是精英与精英之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变电检修中心主任郭雷解释道。
优化环节打造快速部队
10月7日,正准备带着班组成员前往特高压线路验收现场的带电作业班班长王大鹏手机突然响起:“500千伏邹平线89号铁塔引流板螺栓发热,请做好带电作业准备。”接到通知后,王大鹏立即行动,一方面准备工作票,一方面安排人员去库房准备带电作业工器具。随后,王大鹏联系汇报情况的线路人员,掌握现场的情况。从收到信息到赶赴现场,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个小时。
在现场,作业准备、人员登塔、进电场、消除缺陷、下塔,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整个作业过程用时不到半小时。“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路上。”王大鹏说。经过多年的历练,这支山东省内唯一一支开展超、特高压带电作业的队伍早已经成为业内著名的“快速部队”。“日常的训练和各应急处置环节的优化,是这支队伍能够快速出动的关键。”该公司安质部主任郭世照说。
在王大鹏开展带电作业的同时,数百千米外的济宁分部,线路队的技术员胡春生正带领班内的成员训练如何在不开展带电作业的情况下,处理悬挂异物等缺陷。这位曾经荣获过全国带电作业技术比武个人第三名的年轻小伙子,对各种带电作业的情况有着自己的见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胡春生所在的班组自主研发出一根超级绝缘杆。这根看似普通的绝缘杆,依靠快速转接可以无限延长,绝缘杆的顶部安装了一个刺勾,能够挂住异物。“悬挂异物时,现场情况瞬息万变,万一一阵风过来,把异物吹起来,造成相间短路,后果很严重。带电作业班在济南,要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光靠他们,我们自己也要变成这样的快速部队。”胡春生说。
把所有的队伍变成“应急部队”“快速部队”,最终形成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快速兵团,是该公司针对秋检现场多、突发情况多等特点,锻炼队伍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我们所有的班组都能作为一个快速班组,快速响应、快速出击、快速处置,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在现场迅速解决,那么,我们的检修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负责人对“快速兵团”的建设充满期待。
原标题:山东电力检修公司创新秋检模式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