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个核电工程的进展如何?”
对于在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核电工程,这都是一个会被反复问及的关键问题。然而,那个确切的答案是什么?下到天天浸在现场的建设人员上至掌控全局的项目总经理恐怕都没有办法立刻给出个确切而具体的答案。
因为一个核电工程实在是一个非常庞杂的存在,对它的实时了解远超出人脑的“存贮能力”。它有多复杂?据粗略统计,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要8 万余台套设备,200 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参与其中的人员可达15 万左右,单台机组投资约300 亿元。
如果这样的数字给你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话,“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邢继曾表示,以往“画图”时代,在核电项目建设高峰期,他每天要审阅大量的设计图纸——每张图纸都独立承载着核电站中或大或小的一个系统,即使有再清醒的头脑、再丰富的核电设计经验,要把这些独立系统在头脑中连成一体,也无法从众多份图纸中完全明确各个系统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问题、是否存在进度冲突问题,因此,当图纸在核电建设现场“变现”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设计变更……
然而,当“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遇到信息化,这一局面被彻底改写。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从“十二五”初期即开始加速信息化建设,并在“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了构建一个完整数字化核电站的路径图。这是一个长达10 年的精心布局。这场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是核电项目管理模式的脱胎换骨。
打今儿起,【独家•当华龙遇到数字化】专题,带你探访“数字华龙”的背后。
今日下午,福建福清“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现场培训楼的404室,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核电业主公司,中核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核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等50家单位的代表正在认真倾听中核工程以项目管理信息平台(ProM⁃IS)为核心的“四柱一面”核电项目管理信息化体系的讲解。
台上,中核工程项目管理部副主任葛育勤,不担任“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项目中的任何角色,而作为ProMIS的管理者,通过这个平台,他可以回答现场各方对“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进展的各类提问:“各种设备供货的进度情况如何?”“目前,土建施工H 点一次通过率是多少?”“燃料厂房的设计进展情况如何?”“CX-5厂房的结构设计图纸是否有所变更?”
ProMIS平台上流转的数据总量可达21万条,涵盖了核电建设中每个系统的关键数据,大多数数据都实现了每天同步更新。从北京的设计院到国内国际的设备采购供应商、再到福清建设现场,从厂房子项到施工区域、再到每个施工点……葛育勤操纵鼠标,点击列表、下拉菜单,直到所需的编码数据映入眼帘,让人仿佛进行了一次虚拟“穿越”。
大屏幕上,一张项目管理的层级图被铺开,代表着一个个工程子项、时间节点等的各色小方块构成了一个整齐排列的矩阵,点击其中之一进入下一个层级,众多的各色小方块又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继续点击,再度进入更细小的层级……就这样,这个庞杂的工程信息被严格地拆分成一个个孔格,每个孔格又按照其自身的逻辑顺序有效衔接。这个系统如同一个信息“蜂巢”——完全包裹并锁定了你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它能瞬间回答你关于这个工程进展方面的所有问题,大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小到某个房间的设计进展。
当“华龙一号”遇上数字化,一场核电项目管理的革命正式拉开帷幕。“在福清核电5号机组建成时,我们向业主方交付实体核电站的同时,也将具备交付一整套的数字化核电站的能力。”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这样告诉记者。
ProMIS平台亮相核电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
ProMIS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首次实现应用标志着中核工程核电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搭建完成。伴随核电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逐步成熟和信息化工作推进,核电项目管理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调试等四大核心环节依托各自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业务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实现智能化设计、敏捷化采购、集约化施工,以及系统化调试。中核工程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姜宏告诉记者,在这四大关键环节实现信息化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高效性,需要通盘协调考虑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各板块的业务执行情况,而且要为项目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系统地获知核电工程建设各环节业务信息的综合平台,ProMIS应运而生。
依据中核工程核电工程项目EPCS总承包管理需求,ProMIS覆盖公司总部、各分公司和项目现场,可最终实现从单项目到多项目的多层次、多维度的集中管控。
四大核电管理信息系统和ProMIS就“如同一张桌子的四条腿和一个面。”中核工程总经理刘巍这样比喻:“以往设计、采购、施工和调试各自拥有独立的信息系统,但互相之间是脱节的,无法实现信息跨环节的自如流转和集成展示。而要让整个项目管理高效、高质量运转,就需要这四个系统支撑起一个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平台。只有腿和面实现支撑与契合,整个项目管理体系才能立体,并发挥实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项目上以EPCS四大板块系统为支撑,以ProMIS为统领形成的一套‘四柱一面’核电项目管理信息化体系。”
ProMIS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实现应用,在葛育勤看来,“它就像神经中枢,其运转让‘华龙一号’项目管理的很多环节变得简单、便捷,甚至不可思议。”
“现在通过ProMIS,四个板块信息系统从以往的只关注各自电子化流程,互相之间缺少信息交换的情况,改变为了解信息由查阅纸质图纸文件变为瞬间数据提取、设计图纸到施工现场的传递由从三周缩短到一周、施工现场了解某个设备采购情况从半天缩短到半分钟就搞定、采购清单由分散在工程师手里到集中统一管理发布……”葛育勤告诉记者,“一个项目就像一个数字化图书馆,只需人机对话,便能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大大减少了沟通障碍,降低了包括时间、人力在内的管理成本和资源投入。”
据了解,目前在福清核电5、6号项目上ProMIS已连接了设计、采购、施工和P6 系统,能够以电厂分解结构的维度查看各板块的工作进展情况,所有的设计文件均通过ProMIS 进行系统间的收取与分发,平台具备了整体反映“华龙一号”首堆工程总体进展情况的能力,正在项目上全面推进应用。
“十三五”规划发布“数字华龙”路径图明晰
ProMIS在“华龙一号”示范项目上的实践,将积累以电厂结构为核心的核电工程数据,形成核电工程信息知识体系,并为实现数字化核电厂移交提供支撑。
在中核工程“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路径中,清晰部署了信息化三步走的进阶路线:完成关键业务系统建设,并深化业务覆盖的深度与广度,为流程贯通与数据贯通奠定基础;实现业务流程内外部协同协作以及业务数据、经营数据大贯通;实现大数据辅助决策支持,初步实现核电工程数字化移交,稳步提升公司信息化支持能力。这一路线图清晰标明了“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从研发设计开始,以设计数据为基础,通过采购、施工、调试等工程建设全过程,以及运行维护直至退役等过程的数据积累,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核电站。
据中核工程信息文档部主任高福春介绍,所谓“数字化核电站”,包含了核电站完整的设计数据,可直接对接核电工程的采购、施工、调试以及项目管理环节,能有力支撑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如:可直接生成设备清单及性能参数表用于采购,直接抽取施工图纸用于建安单位的预制与施工,直接发布下厂图纸到制造企业用于设备生产,数字化模型与进度计划匹配可作为建安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工具等等。“数字化核电站”还是为业主和核电站运行单位提供全寿期服务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它在工程建设及核电站运维,直至核电站退役的全寿期内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中核工程正在加紧研发可视化全球协作系统、可行性评估决策系统、标准化核电设计系统等一系列智能设计辅助系统;逐步完善采购、施工、调试系统;并着力推动各系统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力争到“十三五”末,中核工程的信息化系统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两倍,进一步加强同时开展5 种堆型10个项目的综合保障能力。
原标题:【独家•当华龙遇到数字化】铺就“华龙一号” 数字化核电站成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