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主任陈盛燃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公众对变电站的误解有哪些?能否从科学角度谈谈这些误解?陈盛燃: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会碰到棘手的邻避困境,即部分居民认为变电站很重要,但是不要建在我家旁边。一部分人认为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会影响健康,但为

首页 > 输配电 > 智能变电站 > 报道 > 正文

还在为破解“邻避困境”发愁?3C绿色变电站成未来趋势

2016-09-14 15:28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陈细英

———访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主任陈盛燃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公众对变电站的误解有哪些?能否从科学角度谈谈这些误解?

陈盛燃: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会碰到棘手的“邻避困境”,即部分居民认为“变电站很重要,但是不要建在我家旁边”。一部分人认为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会影响健康,但为了公共利益,市民需要牺牲一些私人利益。

我们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其他电力设备中,都使用50赫兹或者60赫兹的工频,因此产生的是工频电磁场。这与动辄达到千赫兹乃至吉赫兹的无线电信号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并不会出现市民担心的问题。

事实上,新加坡、法国巴黎等国家和地区不乏变电站建在居民密集区的例子,广州供电局办公楼也与220千伏天河站仅一墙之隔,110千伏龙潭站墙外是电力企业干部职工的宿舍,相当一部分职工24小时在电力设施旁生活和工作,经过长期跟踪监测,没有职工因此引起人身健康问题。

记者:广州地区寸土寸金,现实中变电站的选址、建设有多难?

陈盛燃:“十二五”期间,广州供电局以“清旧账、不欠新账”为目标,5年共建立64座变电站,占现有变电站的五分之一。“十三五”时期,广州用电量预计仍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按此计算,未来5年广州需要再建设66座变电站,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座,才能满足广州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但是广州的电网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邻避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部分居民对变电站存在“电磁辐射”的误解,并担忧变电站建设可能对其房价造成影响,目前原计划今年底投产的110千伏艺苑变电站和将于今年开建的110千伏齐富变电站的施工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挠,影响了电网建设的进程。

记者:针对这些难题,广州供电局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陈盛燃:广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电网建设工作,广州供电局也注重向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汇报,加强政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示范性成果。

首先,进一步完善了市、区两级电网建设协调机制。在去年10月龙卷风袭击500千伏广南变电站事件发生后,广州市成立了广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与广州供电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定期召开电力工作协调会议。各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各市、区、街镇三级政府陆续签订电网建设责任状。

其次,通过立规立法,从体制上扫清电网建设难题。2011年7月,广州市政府与南方电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0月,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2012年9月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我市电网建设的工作方案》等,实现了电网规划由政府负责、变电站用地收储、市政道路同步建设电缆管沟三大突破。2015年5月20日,新版《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自当年7月1日起施行。

在公众沟通方面,我们注重将科普从“事件化”转为“常态化”,从“请进来”转为“走出去”,多种科普宣传模式不断创新。

一是吸引公众走进电网,通过实证测量传播理念。早在2008年底,广州供电局即邀请媒体记者进入珠江新城花穗变电站现场测量变电站相关数值,此后每年都会组织意见领袖与居民代表进入广州各个变电站进行参观与座谈。今年初,还公开征集100多名市民,邀请第三方专家上门为市民现场测量电磁感应强度。

二是科普绿色电网知识,了解“一度电的来历”。

通过建设展览馆、制作宣传画册、制作宣传视频等各种途径,向公众科普电力知识,消除公众对变电站辐射的误解。

三是推出广州首个变电站环境信息在线监测系统。今年4月,广州首个变电站环境信息在线监测系统正式启用。该监测显示屏地处繁华闹市区,市民可随时看到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实时测量值,对“变电站无辐射”具有极强的可信度。

记者:要消除误解,在变电站建设中供电企业有哪些工作可以做?

陈盛燃:我们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到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的全过程。

首先,变电站可与“小洋楼”媲美,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我们设计的变电站,建筑物立面设计尽量与周边环境协调,减少工业建筑元素。

第二,使用节能减排材料,全面应用减震和降噪技术。变电站外墙采用轻质板材,实现工厂加工、现场组装,减小施工噪声、节约施工用水、减少废料产生及废水排放;墙体材料采用国家重点推荐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第三,积极推动绿色变电站建设。在变电站设计、施工与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及绿色环保理念,2012年底,南方电网第一个3C绿色示范工程———110千伏尖峰变电站在广州科学城投产。

记者:目前变电站建设仍存在哪些不足?未来有哪些努力的方向?

陈盛燃:广州现在还有一些地下变电站和半地下变电站。而全地下变电站虽外观与周边环境协调,易被公众接受,但由于其空间狭小、全密封,主变或GIS等大型设备无法在现场起吊维修,对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极为不利。因此,即使是新加坡这样土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都彻底否定了全地下变电站的型式。

同时,全地下变电站造价高昂,综合造价一般是地上变电站的2~4倍。另外,广州地区湿度大、地下水位高,与北方城市相比,建设全地下变电站存在更高的渗漏、排水风险。综合以上几点考虑,广州地区不宜推广全地下变电站,与写字楼、商厦、停车场等建筑物合建变电站才是解决城市中心区电网建设的一个有效方法。我局的110千伏中旅变电站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建设的,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3C绿色变电站是广州变电站的发展方向。通过将计算机、通信、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的有效结合,3C绿色变电站可提升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客户服务和节能水平,实现电网发展向“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转变。

原标题:访谈丨陈盛燃:做好引导破解“邻避困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