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多系统综合应用的配网监控平台,因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的首次成功应用,使配网监测更加智能、运维管理更加精准、配网抢修更加快速,实现秦皇岛中心城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83%。
按照“网格化管理”理念成立的东部运维站,改变了以往运、抢分离的状况,集监测、运维、抢修三大功能于一体,直接接受供电服务指控中心调控,成为秦皇岛智能配网示范区建设的优秀成果之一。
可借鉴
建设和改造并重,分层次分阶段标准化坚强网架结构
配电网是电网的末端,上联电网主网架,下系千家万户,是连接输电网、分布式电源和广大用电客户的重要环节。发展配电网则是解决电网“两头薄弱”、实现电网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为此,国网冀北电力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配电网建设步伐,探索构建一个“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市级智能配网建设和管理模式。2015年9月,国网冀北电力在秦皇岛率先启动智能配网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把秦皇岛市配电网建成“网架结构优化、供电能力提升、示范作用明显、管理模式创新”的智能化现代配电网。
如何建设智能配网示范区?
国网冀北电力总经理田博在建设之初,对秦皇岛供电公司提出明确要求:“配电网建设要注重系统规划、精准投资、建设质量、智能发展。”
配网规划既要切合实际,又要适当超前,既要安全可靠,还要兼顾可操作性。
为此,秦皇岛供电公司摒除“高目标、大建设”理念,本着从电网实际出发,为实用落脚的想法,系统梳理电网薄弱环节,最终明确分层次、分阶段的配网网架年度建设目标。“换句话说,我们就是摸着兜里的钱,在不增加太大投资的原则上,坚持建设与改造并重的方式,清晰配电网网架结构。”秦皇岛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赵铁军解释道。
记者采访发现,“分阶段、分层次升级网架结构”既可以持续推动城镇配网、农网工程建设,又可以避免因过度投资或无效低效投资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对于中西部等欠发达城市升级配网结构更为实际。
经过一年努力,秦皇岛智能配网初具雏形。
2015年至今,秦皇岛供电投资5.8亿元,共实施配网工程450余项,电网网架结构进一步清晰,秦皇岛“城市配网N-1通过率”由72.6%提升至91.1%。
按照计划,“十三五”末秦皇岛海港区、北戴河区将实现电缆双环网,供电可靠率达到“五个九”以上;
开发区、山海关区实现电缆双环网为主、单环网为辅结构,供电可靠率达到“四个九”以上;
县城区建成开闭所菱形布局、单环网互联及架空线路“三分段三联络”结构,供电可靠率达到“四个九”以上;
农村地区建成开闭所合理布局、架空线路“多分段适度联络”结构,供电可靠率达到“三个九”以上。
可复制
以“大云物移”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管控
在东部运维站的备品备件室内,除了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设备外,墙边还立着一个落地显示器。抢修人员只需将设备在显示器前轻轻一扫,就可通过智能库房管理系统扫码实现备品备件出库自动登记。抢修人员还可通过备品备件套餐表快速选择抢修所需物品。
变化虽是一点点,但却是智能化管控的一大优势。
“建设智能配电网示范区,目的是通过展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宣传智能电网的优势,对后续的智能电网建设项目起示范作用,从而逐步解决配电网发展落后问题,持续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和水平。”9月10日,在参观完秦皇岛东部运维站后,国网冀北电力党组书记郑林道出了决心建设智能配网示范区的初衷。
长期以来,国网冀北电力一直在“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实现智能配电网一体化管控”方面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并在示范区建设上得以成功实践。在秦皇岛智能配网示范区建设中,配电网自动化、PMS2.0、用电信息采集三大系统不仅得到有效复制,且还通过“大云物移”技术得以深化应用。
“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同步诊断,为推进配网运维抢修精益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网故障研判水平,提升设备运行维护效率,减少抢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赵铁军向记者讲解着对配电网实行智能化管控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目前,秦皇岛中心城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已达到83%,抢修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缩短6分钟,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缩短14分钟。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秦皇岛供电公司将加快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改造升级,预计2017年底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将达到100%。同时,建设一体化智能配电网管控系统,实现配电网各类设备、各业务流程的全景化、一体化管控,全面建成以“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智能配电网。
可推广
整合“四大中心”,和睦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故障派工与欠费停复电工作冲突频发,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投诉案例。针对这一情况,今年1月,秦皇岛供电公司组建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整合配网抢修指挥及95598客户服务业务,合署办公、业务独立、相互支撑,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理念,建设网格化运维站,实现管辖区域内监控、运维、抢修、服务一体化运作。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各项业务得到高效运转,办公减员7人,工作效率比合署前提升了75%,故障报修平均接派单时长缩短2分钟,抢修到达现场时间缩短6分钟,抢修效率及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这仅是秦皇岛智能配网示范区“和睦式管理”理念的一个缩影。
在创建秦皇岛智能配网示范区的过程中,秦皇岛供电公司采用系统化思维,立足全景化视角,积极探索配网规划与建设两手齐抓、建设与运维两轮齐转、运维与服务两网齐动的高效管理模式,从职能管理、建设管控、终端执行3个层面强化业务融合、优化管理流程,创新提出了“和睦式管理”理念,力图通过统筹配网各专业管理,搭建沟通灵活、协调高效、运转有序的配网专业一体化管理格局。
目前,包括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在内的建设指挥中心、运行指挥中心、带电作业中心“四个中心”已有效实现了配网管理层到执行层的协同运作,促进了配网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深入总结运行经验,完善从“运行指挥中心”“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到“网格化运维站”直联、闭环运转的配网运检、抢修、服务业务模式。
智能配网示范区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试验性尝试,探索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是评判示范区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随着秦皇岛智能配网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国网冀北电力“全力打造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经济高效的智能化现代配电网”的路线图也逐渐清晰起来,“点亮智能城市、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景指日可待。
延伸阅读:
【深度】增量配电网市场改革研究
又是首次!北斗卫星通信首次在配电网领域应用
原标题:国网冀北电力创建秦皇岛智能配网示范区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