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的韶关,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市之一。十二五期间,这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4万元,年均增长9.5%,居广东省山区市首位。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支撑。近年来,电力企业抓好电网建设,疏通电力血管,确保电力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报道 > 正文

重走长征路丨广东韶关打通输电血脉 老区旧貌换新颜!

2016-09-09 11:02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陈细英

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的韶关,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市之一。“十二五”期间,这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4万元,年均增长9.5%,居广东省山区市首位。

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支撑。近年来,电力企业抓好电网建设,疏通电力“血管”,确保电力传输畅通,为韶关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推进,“十三五”期间韶关农网投资金额达26.5亿元,较“十二五”增加67.9%,届时将全面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及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用电瓶颈问题,有效补强农网发展短板,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电力春风吹暖老区

韶关南雄江头镇是一座风景旖旎的粤北小镇,小镇沿河而建。7月25日,记者来到江头镇,沿着河岸的绿荫漫步前行,只见身旁的河水缓缓流淌,笔直的电杆排列整齐,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均匀发出“嗡嗡”工作声,给两岸宁静的风景注入了一股活力。

“电网改造好了,现在碾米机随时都能用上了!”以碾米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江头镇居民侯大爷告诉记者,这全部得益于今年3月底江头镇电网改造工程的正式投入运行。

记者了解到,广东共有19个趸售镇,其中南雄就占5个,江头镇正是其中之一。该镇供电全部依靠当地小水电站,电力运维和抄表收费由当地政府负责。然而,乡镇财力有限,原有体制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江头镇电网设施日趋残旧,限电、电压不稳等用电“卡脖子”问题时有发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侯大爷因此处于“一天最多能停5次电”的状态,当地民间也流传着“江头没改没变,不是停水就是停电”的说法。

然而,百姓用电质量提升的转折点在2015年。当年3月,南雄供电局与江头镇签订农电体制改革协议,标志着这个自供自管的趸售镇由南雄供电局全面接管。随即,该局投入2075.23万元对江头镇电网进行改造。“相当于重建了一个电网。”南雄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主任黄端芳介绍,南雄供电局为江头镇新建两条线径为185平方毫米的10千伏线路,仅圩镇范围内就将变压器数量从6台增至12台,大大提高了该镇的供电可靠性。而总投资约1374.8万元的江头内山片电网改造工程也将在今年底全部完工。届时,江头镇1855户用户将彻底告别“趸售镇”供电不稳定、供电质量差的用电生活,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供电服务仿佛一道春风,吹暖这片红色土地。

事实上,江头镇的农网改造工作并非终点。目前,同属趸售镇的全安镇电网改造工作正逐步实施,澜河、百顺、帽子峰三镇的接管工作也于今年6月底顺利获南方电网公司批复,农电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到2017年底,韶关南雄农网改造工作将全面完成。

电力护卫千年古镇

韶关仁化城口镇是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也是红军西征的突破口。

“有“一门三进士,三房七祠堂”之说的恩村,被誉为“江南第一世家”。走在城口镇恩村鹅卵石砌成的巷道里,穿过青石深处的南北主巷、宋代的古城墙遗迹和城门、雕梁画栋的宗祠与牌坊,一个岭南望族古村落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以前,要想晚餐时吃上米饭,得在16时就开始煮饭,用电高峰连日光灯也启动不了,除夕停电更是家常便饭。”恩村村委会文书蒙秀鹏是土生土长的恩村人,对过去村民饱受低电压之苦的生活点滴印象深刻。

记者了解到,前些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用电量也随之增长。恩村供电半径长、线径小,原有的供电能力已无法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低电压现象突出,导致许多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

为了彻底终结恩村的用电难题,韶关仁化供电局紧跟老区人民奔小康的步伐,“十二五”期间共投入339.07万元升级城口镇电网,特别是对红军长征路过的部分区域进行了大幅改造,惠及用户1215户。“十三五”期间,城口镇新一轮农网改造计划投资552万元,用于提高当地中压线路的自动化水平和低压台区的智能化水平。“2013~2014年,我们将恩村仅有的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扩容至315千伏安,并新增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预计可满足恩村未来5年的用电量增长。”城口供电所所长蓝福友透露,目前,恩村电压合格率为100%,供电可靠性达96.87%,村民不再为用电发愁。

更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恩村古朴幽静的人文美景,供电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视觉完整性,确保该村的电力线路架设和走向更加符合古村落原貌,令当地百姓称赞不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