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10个方面介绍了2015年全年电力投资、运行、电力设备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史新高。电源结构继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新增电源总投资的比重达到7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深度丨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新投产规模创年度新高 全年退役、关停火电机组容量1091万千瓦

2016-09-08 09:37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 杨 歌

8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10个方面介绍了2015年全年电力投资、运行、电力设备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史新高。电源结构继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新增电源总投资的比重达到70.45%。

电力供应能力增强

《报告》总结了2015年电力投资完成情况,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电力投资增长较快,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占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的比重10%。

在电源投资中,全国核电、并网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07%、31.10%和45.21%;水电受近几年大规模集中投产的影响,仅完成投资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8%;常规煤电完成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70.4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在电力投资增长的同时,我国还加快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2015年全国安排城网建设改造专项建设基金130亿元,带动新增投资1140亿元;安排农网改造资达162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 2015年,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平均造价同比总体回落。2015年,因原材料价格下降,燃煤发电、水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总体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分布在1.5%~5%区间内。风电工程单位造价小幅上涨1.57%。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在建电源规模1.81亿千瓦,同比增长25.35%。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52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2%,增速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1954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 2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2%;火电10055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煤电90009万千瓦、增长7.02%,燃气6603万千瓦、增长15.91%;核电27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31%;并网风电130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40%;并网太阳能发电42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66%。截至2015年底,全国人均装机规模1.11千瓦,比上年增加0.11千瓦。

在新增电源规模方面,可以看到这一数字创历年新高。2015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284万千瓦,是历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电新增1475万千瓦,新增规模比上年减少705万千瓦;火电新增6678万千瓦,较上年增加1887万千瓦;核电新投产6台机组合计612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分别为3139万千瓦和1380万千瓦,均创年度新增新高。在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50.12%。

全年退役、关停火电机组容量109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82万千瓦。同时,新增电网规模同比下降。全国直流工程输电线路长度没有新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容量新增250万千瓦。

此外,我国电网跨省区输送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0.91万千米,比上年增长5.46%;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33.66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8.86%。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电东送”形成“八交八直”输电大通道,送电规模达到3650万千瓦。

2015年,我国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截至2015年12月,随着青海省最后3.98万无电人口通电,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得到落实,我国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电源结构继续优化

受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新投产规模创年度新高的拉动作用,电源结构继续优化。截至2015年底,全国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4.83%、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5.92%,比上年降低1.69个百分点;其中煤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9.01%,比上年降低1.73个百分点。2015年,中电联对全国97033万千瓦火电机组统计调查显示: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12.8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4万千瓦;火电大容量高参数高效机组比重继续提高,全国百万千瓦容量等级机组已达86台,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2.9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可喜的是,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高速增长。2015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73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合计增长10.24%,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27.23%,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其中,水电11127亿千瓦时,核电1714亿千瓦时,并网风电1856亿千瓦时,并网太阳能发电395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4.96%、28.64%、16.17%、67.92%;火电情况恰好相反,发电量为4230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68%,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实现年度负增长。

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出现大幅下降的同时,其他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风电的下降幅度是最近几年最大的一年。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988小时,比上年降低360小时。其中,水电3590小时,火电4364小时,核电7403小时,风电1724小时,分别比上年降低79小时、414小时、384小时、176小时。火电的利用小时数为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风电也是“十二五”期间年度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电力装备和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5年,我国电力科技创新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火电机组、高效洁净燃煤发电、第三代核电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成果,对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高压直流断路器关键技术、大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技术重大专项研究等多项技术取得新的进展。高压大容量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有了新的进展,世界首次采用大容量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组合模式的背靠背直流工程——鲁西背靠背直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世界上首个采用真双极接线±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在厦门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和工程成套能力。

我国二次再热发电技术获重大突破。随着世界首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江西安源电厂1号机组和世界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泰州电厂二期工程3号机组相继投运,标志着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同时,世界首台最大容量等级的四川白马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体现了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技术,并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大型化、高参数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随着2015年世界首台35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山西国金电力公司1号机组投运,全国共有5台35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投入商业运行。除此之外,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福清5号核电机组正式开工建设,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第四个具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也将成为我国正式迈入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国家阵营的里程碑。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15年我国能耗指标继续下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15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全国线路损失率为6.64%,与上年持平。

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据中电联初步分析,2015年,全国电力烟尘排放量约为40万吨,比上年下降59.2%,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与能耗相关的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同时,电力需求侧节能取得不小的有成效,在保障电力生产运行安全可靠方面也取得可喜的进步。

可以看到,2015年,电力行业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践行能源转型升级,持续节能减排,推进电力改革试点,加大国际合作和“走出去”步伐,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社会能源利用提质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原标题:《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出炉 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年新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