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是法国的工业先锋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顶级电工企业。1836年由施耐德兄弟建立,如今,它的总部位于法国吕埃,施耐德电气公司是全球能效管理领域的领导者,为100多个国家的能源及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及网络、楼宇和住宅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住宅应用领域也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

首页 > 输配电 > 保护与控制 > 企业 > 正文

全球顶级电工企业 施耐德和她的中国企业们……

2016-08-15 15:34 来源:正尔科技 作者: Sally

施耐德电气是法国的工业先锋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顶级电工企业。1836年由施耐德兄弟建立,如今,它的总部位于法国吕埃,施耐德电气公司是全球能效管理领域的领导者,为100多个国家的能源及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及网络、楼宇和住宅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住宅应用领域也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以及环保的能源。

施耐德电气的历史

19世纪,施耐德电气从事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轮船建造业;20世纪,从事电力与自动化管理业。在成立的170多年里,公司实现了从钢铁、造船到电力的跨行业成功转型。在此期间,施耐德电气遇到过无数次挑战,也做过数次重大战略选择,现在集团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导者。

19世纪

1836年,施耐德兄弟接管当时正处于困境的Creusot铸造厂(71),两年后他们成立了Schneider&Cie。

1891年,已成为专业武器制造商的施耐德开始进军当时新兴的电力市场,对自身进行了改革创新。

20世纪前50年

1919年,通过欧洲工业和金融联盟(EIFU),施耐德在德国和东欧建立了基地。

在随后的几年里,施耐德与当时主要的国际电气集团西屋(Westinghouse)进行结盟,从而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使其扩大到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

战后,施耐德逐渐停止武器制造,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多样化以及打开新的市场,施耐德进行了整体的结构重组。

20世纪后期

1981-1997年,施耐德电气抛开一些非战略活动,继续将重点放在电力工业上。

为了贯彻实施这项战略,施耐德进行了几次战略并购:TE电器、实快电力和梅兰日兰分别于1988年、1991年和1992成为施耐德电气集团的成员。

1999年,通过并购欧洲配电业第二大巨头Lexel,施耐德在超终端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1999年5月,集团改名为施耐德电气,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公司专业致力于电气领域。改名之后的施耐德电气采取加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

2000-2009年,随着自身结构的发展和公司合并政策的贯彻,施耐德电气在新的市场细分中进行了自身定位,这些市场细分包括:人机对话、不间断电源(UPS)、运动控制、声音数据图像系统、传感技术、建筑自动化和安全(如Digital、Crouzet、Clipsal、MGE不间断电源系统、TAC、Kavlico、Andover控制等)等。

施耐德电气于1979年进入中国,在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参与高压开关技术合作项目,步入了在中国市场投石问路的阶段。

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工厂天津梅兰日兰,施耐德电气将断路器技术带到中国,正式开启了中国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施耐德电气开始了在中国的第一轮大规模投资。

10年间,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1个研发中心、7个工厂、3个物流中心相继成立,以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社会建设。

进入21世纪,施耐德电气全力投入中国市场的开拓,建立中国研发中心,大规模并购本土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移。

2011年起,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成为真正的本土化公司。

如今,作为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28000名员工,建立了45个办事处、1所能源大学、3个主要研发中心和30家工厂。施耐德电气中国也将延续一个企业社会公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共同迎接中国新能源时代。(上述资料来源于施耐德电气官网)

经过多年的发展,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企业已经发展到22家。

让我们来看看这22家企业都有谁呢?

1.新智能源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法人:刘敏

成立日期:2015-01-05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政府路2号046室

2.施耐德(陕西)宝光电器有限公司

法人:乔轶才

成立日期:2006-06-15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

3.莱慕电子科技与控制(无锡)有限公司

法人:JAMIERAYMCDONALD

成立日期:2005-04-25

注册资本:49.77854万美元

地址: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运路2号

4.施耐德电气(厦门)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法人:乔轶才

成立日期:2005-02-21

注册资本:1311万欧元

地址:厦门火炬高新区火炬园火炬北路22号

5.普洛菲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法人:王超

成立日期:2004-04-02

注册资本:20万美元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灵路118号1508A室

6.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法人:朱海

成立日期:2004-02-24

注册资本:2850万人民币

地址: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创新六路11号

7.施耐德(上海)电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法人:朱海

成立日期:2003-09-05

注册资本:950万美元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康桥路833号2幢1层北区

8.施耐德(上海)电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法人:朱海

成立日期:2003-09-05

注册资本:950万美元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康桥路833号2幢1层北区

9.施耐德(苏州)变压器有限公司

法人:MOURADTAMOUD

成立日期:2002-06-27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东沈浒路128号

10.施耐德(苏州)变频器有限公司

法人:MouradTamoud

成立日期:2001-12-17

注册资本:150万美元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葑亭大道555号

11.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

法人:TAMOUDMOURAD

成立日期:2001-11-15

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

地址: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1-A号地块

12.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

法人:MouradTAMOUD

成立日期:1999-11-24

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睦宁路66号

13.悉雅特监控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注销)

法人:马晓云

成立日期:1999-04-23

注册资本:184万美元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360号新上海国际大厦19楼C座

14.施耐德自动化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法人:富耀宗

成立日期:1998-05-28

注册资本:300万美元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英伦路38号428室

15.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法人:唐墨(MouradTAMOUD)

成立日期:1997-11-06

注册资本:700万元美元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二街2号

16.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

法人:富耀宗

成立日期:1997-05-15

注册资本:650万元美元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二街2号1幢1层

17.施耐德长城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法人:富耀宗

成立日期:1997-01-03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6号2栋3层

18.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

法人:王树刚

成立日期:1995-11-30

注册资本:420万美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瓶安路1319号

19.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

法人:薛伟平

成立日期:1995-11-14

注册资本:1100万美元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开发区康桥路833号

20.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法人:薛伟平

成立日期:1995-10-30

注册资本:1455.97万美元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绥德路629号

21.施耐德(上海)物流有限公司

法人:朱海

成立日期:1998-02-12

注册资本:49.2万美元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台中南路2号新贸楼224室

22.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

法人:王树刚

成立日期:1987-03-10

注册资本:1480.9万人民币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睦宁路66号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投资的另一个身份主体为施耐德电气东南亚(总部)有限公司,让我们来看看施耐德电气东南亚(总部)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呢?

附:垄断性扩张,施耐德中国并购真相(时代周报|192期)

近两个月来,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的日子想必不大好过。

这位北大图书馆管理专业出身、擅长媒体公关的CEO曾署名撰文称:“在2011年,公司制定了未来三年内扩大区域覆盖的城市发展计划,将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我们的目标是,从现在覆盖104个城市扩大到覆盖全中国近300个城市。”

如此广阔前景能否达成尚未可知,然而其笔下“如何与中国本地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挑战”似乎一语成谶—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雷士风波仍未现出止息的迹象,而针对施耐德乃是“操纵雷士的幕后黑手”的质疑也丝毫未减。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其首个西南部生产销售基地重庆,施耐德的“中西部战略”触了个霉头,也让其在开拓多年的中国并购之路上绊了一跤。

“掠夺式”发迹史

施耐德电气自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便已进入中国市场,纵观其多年来苦心铺就的并购之路,不难看出其欲控制国内优质企业的野心与图谋。早期与之合作的上海两家电器厂便是在施耐德的步步紧逼之下由盛转衰,最终落入施耐德的掌控。

1995年,施耐德来到上海寻找合作伙伴,并于次年与上海机床电器厂签订合资协议,双方以6:4的比例出资设立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上海机床电器厂早在1931年便已创立,1956年公私合营时,兼并了附近的两家机床电器厂,整合成为当时上海机电一局旗下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

1995年前后正是上海机床电器厂最为风光之时:年产值近亿,每年毛利率在20%以上,工人1400多名,并已成为全国机床电器的龙头企业。

作为合资方,上海机床电器厂拿出了最好的设备、厂房和500多名骨干以及手中最新的生产技术进入合资公司,然而却被施耐德要求不得再生产和销售其核心产品交流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这几乎是掐断了工厂的命脉。

1997年,合资公司亏损,施耐德要求继续增资。而上海机床电器厂因合资支出过多,盈利每况愈下,已无力按比追加股份;于是施耐德单方面追加投资,实现80%控股。

施耐德与上海人民电器厂的合作也使用了同样的手法。双方以6:4的比例出资设立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上海人民电器厂出资购买土地、建设厂房并提供技术和管理人员,施耐德负责提供软技术和产品。同样,按照协议,上海人民电器厂不能生产与合资厂有竞争关系的产品、不能开发同类产品,最终也没能逃过客户流失、市场萎缩、盈利下滑的命运。

无奈之下,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只好丢卒保车、忍痛割爱,于1999年无偿出让上海机床电器厂20%的股份给施耐德,换回上海人民电器厂生产新产品的权利。

这一举措挽救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然而机床电器厂却再没有走出困境。除了在合资过程中出让了过多的权利外,市场上外资产品和民营低端产品的双重挤压也让它难有喘息之机,最终于2006年被来自新兴电器产业基地乐清市柳市镇的黄旭春以332万元接手,结束了这家老厂半个世纪的国有历史。

在2005年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一位专家针对几起失败的外资并购案分析道:“中国企业在把股份卖给外资公司后,对方通常就把它变成一个亏损的企业,在你熬不下去的时候,合资企业就变成了外国独资企业。”

这种“合资—亏损—增资—控制”的路数似已成为外资谋求控制中国企业的惯用手法。如德国最大的轴承企业FAG公司与中国具有顶尖技术实力和影响力的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即是一例。

双方于2001年合资成立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中方占股49%,并提供土地、厂房、精良设备以及自主设计的图纸和铁道部授予的铁路轴承生产资质等资源;德方持有51%的股份,约定投入现金和生产技术。

然而此后合资公司经营不善,第二年便亏损1200余万元,2003年继续亏损1400余万元。连年亏损之下,西北轴承已无力追加投资,FAG便出资2850万元人民币买下了其余49%的股份,合资公司转而成为德国独资。此后不久,在FAG的推动下,公司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生产技术也得到提升,业绩颇为可观。

垄断渠道、市场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特殊境遇下,迅速积累家底儿的施耐德,在中国投资逐渐更为技巧化,隐性垄断渠道、市场,成为其主要目标。

目前,中国市场对于施耐德而言,已经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去年5月,施耐德将亚太区总部迁至北京,又于7月在武汉组建了区域总部,此外在重庆、西安等区域市场的布局也日渐展开,这与中国的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以及新能源发电项目进驻中西部等政策步调一致,以谋其利。

2011年7月,施耐德收购雷士照明9.2%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后,双方又于9月1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合作战略,雷士授予施耐德及其关联方进入、共享及使用公司的销售网络,合作期限为10年。这为施耐德在中国推广、销售其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今年3月,施耐德还将吴长江等几位自然人在万州出资设立的重庆恩林电器有限公司整体收入囊中,用于建设西南地区的生产基地。业内人士分析,施耐德通过上述合作,开辟了一条快速切入市场的捷径,实现了销售渠道和生产基地的双丰收。

吴长江曾表示,施耐德当初主动邀约合作,主要是看中雷士照明的渠道优势,希望通过雷士近3000家渠道门店进一步深入国内市场。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王洁也曾表示,参股雷士,正是为了快速深入增长迅速的中国二三四级市场,“中国的二三四级市场有着更大的拓展空间,而在一线城市我们将继续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布局”。

2011年6月,在“一线城市”北京,施耐德签署了对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的收购协议。利德华福是中国快速增长的中压变频器市场上的领企业,从事中压变频器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拥有覆盖30个省级行政区的150名销售代表和100名工程师的销售、服务网络,年增长率超过20%。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施耐德收购利德华福主要看好其所具备的生产制造优势、成本控制优势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能力。此次收购将增强施耐德在中压变频器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在占有全球中压变频器市场约40%份额的中国市场上建立强势地位,特别是在诸如水泥、采矿、冶金和电力等领域的终端市场上。

渠道与市场是外资在中国所寻求的核心要素。2005年,法国罗格朗集团以14.57亿元的高价收购TCL国际电工,正是为了谋求其覆盖全国市场的渠道资源以及在国内开关插座领域高达12%的市场份额。

中国式难题

不过,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同时对利德华福在国内的后续发展持谨慎态度:施耐德恐难将其领先的电子电力技术转移到利德华福身上,而且不排除会出现原核心骨干在一定幅度上流失的风险。

这也是中国企业在与外资合作的过程中遭遇的通病。外资意在利用中方企业的生产能力、吸收其市场和渠道价值,却很少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对其同类产品的生产也多有限制,最终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当初施耐德选择与德力西合作,就是要借助后者进入柳市这一占据全国低压电器市场55%份额的生产销售基地,一方面可以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又能收获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经销网络。

2006年,双方按照1∶1的比例等额出资设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施耐德许诺提供技术和研发力量,德力西提供厂房、工人;生产的产品为德力西集团原有34个品类中产量最高的6类产品。

尽管双方约定,合资公司的产品进入市场后以德力西的品牌进行营销,但这6类产品被严格限制出口,只允许在施耐德的授权下,通过其分销网络进行销售。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德力西最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失去了开发海外市场的权利。

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中,还设定了周密的技术保护条款,德力西能否借助与施耐德的合资提高自主研发实力,情形并不乐观。

当年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拿出两家电器厂与施耐德合作,也是希望有机会引进技术、出口创汇,这是所有国内企业与外资进行联合的初衷。然而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压制和蚕食,不仅让中方的良好愿望落空,其自主品牌甚至某一类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能力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1996年4月,法国赛博集团与上海电熨斗厂以6:4的比例出资组建上海赛博电器有限公司。法方利用控股权,让上海电熨斗厂成了自己的加工车间,同时利用中方积累多年的销售渠道,使旗下的“特福”、“好运达”等熨斗品牌低成本打入本地商场,致使上海电熨斗厂原有的“红心”品牌被挤压到低端市场。

中方董事曾要求引进或开发新产品,但被法方拒绝;再加上中法双方在经营思路、管理方式上颇有差异,董事会冲突不断,三年之内公司累计亏损3000万元。最后中方被迫撤出,法方于1999年全面接手合资公司。而一度在全国占有47.4%市场份额的红心牌电熨斗从此销声匿迹。

2004年,德国博世公司与中国最大的柴油燃油喷射系统厂商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由德方控制60%的股权。合资公司主要生产欧Ⅲ(国际尾气排放测试标准)及以上级别的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而威孚集团按照法方要求,只能生产欧Ⅱ以下的产品,进而被束缚在了低端产品线上。而此前,威孚集团曾在国内油泵油嘴市场上占据近50%的份额,是德国博世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外资并购仿佛一场险象环生的游戏,双方之间的博弈或仍有待规则的完善和遵守。

延伸阅读:

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ABB和她的中国企业们……

原标题:施耐德和她的中国企业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