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时、14千米、353吨,这组简单数据背后却隐含着一段扣人心弦的特殊旅程。7月11日,灵绍特高压工程±800千伏绍兴换流站最后一台高端换流变压器顺利就位,标志着该站换流变运输作业圆满完成。
绍兴换流站大件运输项目于2015年5月启动线路规划和前期清障,2015年12月开始大件运输预演,在随后的8个月内,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连续完成28台换流变运输任务,为绍兴换流站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设备保障。
运输车辆从高铁下方通过。王锦阳摄
提前策划周密部署
绍兴换流站共安装高、低端换流变各14台,设备重量分别为353吨和285吨,设备尺寸为12.5米×4.5米×5米,属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管理办法中最高级别的“四级大件”运输。浙江送变电公司负责从码头至换流站的最后一段陆路运输,属于整体大件运输项目“二层运输”阶段。
“要使重达353吨的巨无霸成功上岸,码头选址是关键。”2015年5月,大件运输项目筹备会上,现场负责人宗建国一语道出难题。为顺利完成换流变吊装,施工人员计划在码头装设40米高人字桅杆吊,这要求码头岸线至少长150米,水深2米以上。水路运输经过的浦阳江是钱塘江重要支流,洪涝灾害频繁,素有小黄河之称,能否防御江水潮汛影响也成为码头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工作人员在浦阳江两岸来回勘察,最终位于浦阳江西岸的姚公埠码头作为装卸点被列入运输方案。该码头岸线长180米,前沿水深2.5米,且临近三联线,是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的最佳转换点。
2015年11月6日,大件运输前期筹备完成了浦阳江沿线河道清淤、姚公埠码头改建、联塘桥新桥等3座新建桥梁,浙赣铁路、杭长客专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3处涵洞拓宽,全程清除低压电力线、通讯线、广告牌120余处,为大件运输的顺利实施扫除障碍。
强化管控全程监护
本次大件运输采用3辆牵引车和3纵列14轴液压平板车作为运载工具,车辆全长超过50米。运输道路为三联线、茅大线、十店线、东思线等县级郊区道路,多为双向两车道设置,运输路线横穿新民村、凰桐村等人员密集区域,潜在安全风险为浙江送变电公司历次大件运输作业之最。
“大件运输作业不同于换流站围墙内施工,路途中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为此,我们在运输前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尽可能保障途中安全。”现场技术员林省介绍。
更多特高压相关消息,请点击。
为确保正式运输过程顺利,项目部于2015年10月和11月两次开展模拟运输,通过运输换流变同体积模型,完成沿线电力线路、广告牌等空障排除,并实地测试车辆通过性。
运输过程中,车辆四周均有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护,项目部还在联塘桥等3座钢架便桥设置桥面变形观测点,在转弯、上坡等危险点采用无人机空中监控,并在强寒潮和台风等恶劣天气期间采用防滑链、融雪剂进行应急处置,现场安全措施完备。
改进方法破解难题
绍兴换流站进站道路段为S型双曲线道路,最大纵坡达8%。由于前后牵引车在拐弯过程中无法提供足够的牵引力,3纵列14轴液压平板车不能胜任进站任务,最后一段短短200米长的道路成为整个大件运输的拦路虎。
“我们在筹备阶段就详细勘察了S弯,尝试了多种方案模拟演练。”据宗建国介绍,由于大件运输车辆较长,S形弯道因安全风险较高,在以往作业中极少出现,而8%的坡度也对现场作业技能水平和装备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
“进站前,我们将换流变从3纵列14轴液压平板车换装至专用的PPU自行动力板,通过缩短车身长度、提高驱动动力,实现换流变进站作业。”跟车人员洪俊介绍,“换流变压器重心比较高,整个公路运输过程对车速有严格要求,最快时速不能超过5公里每小时,以防止位移、打滑现象发生。”
在高素质作业人员和先进运输设备的紧密配合下,全站28台换流变最终均一次通过进站S弯,为今后同类型道路大件运输作业积累了经验。
更多特高压相关消息,请点击。
原标题:绍兴换流站28台换流变全部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