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dot;里夫金这样说过: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技术革命,但是仔细分析,只有能源来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才能整体上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面貌,才是根本的革命。正如里夫金所言,能源来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关系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能源消费转型,是每一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市场 > 正文

合作机制铺就电能替代路径

2016-08-08 14:19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 杨青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这样说过:“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技术革命,但是仔细分析,只有能源来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才能整体上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面貌,才是根本的革命”。正如里夫金所言,能源来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关系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能源消费转型,是每一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风向标。在能源消费中,以电能替代煤炭,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从而实现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便是能源消费转型重要的一环。实施电能替代的过程,不仅推进了能源革命的纵深发展,也为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如大气污染防治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政府 + 企业 + 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广泛合作路径。

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

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中国同时也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大气污染物中,85% 的二氧化硫、67% 的氮氧化物、70% 的烟尘排放,均来自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燃烧。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单位面积年煤炭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 12 倍,油耗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 3 倍,碳排放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 6 倍。而千家万户使用的大量散烧煤炭,千车万船的燃油消费,则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能源消费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必须要依靠转变传统能源消费方式加以解决。

鉴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8 个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 4 个重点领域推进电能替代:一是北方居民采暖领域,即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城区、郊区、农村等仍大量使用散烧煤进行采暖的区域,推广使用蓄热式电锅炉、蓄热式电暖器、电热膜等多种电采暖设施替代分散燃煤设施。二是生产制造领域,即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灌溉等。三是交通运输领域,主要针对各类车辆、靠港船舶、机场桥载设备等,使用电能替代燃油。四是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主要是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本身的需要,如储能设备可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

实施岸电项目的浙江宁波舟山港。岸电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港口船舶污染物排放。摄影 / 唐瑾瑾

“实施电能替代将全方位调整能源消费格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认为,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远距离、大容量输送清洁电力,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具体实践。按《意见》要求,实施电能替代将每年在我国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约合 1.3 亿吨标煤,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 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 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 27%。这将对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实施电能替代还能为我国电力市场新增约 4500 亿千瓦时的电量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供给结构调整、供给方式变革具有重要的牵引和导向作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也有助于促进能源供给结构的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郭焦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电能替代可以看作是终端能源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较大,电能替代虽然主要解决终端能源的问题,但在能源供给侧,则有助于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在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清洁能源装机的大幅增加,加剧了清洁能源消纳难的矛盾。尤其是在我国电力负荷中心的东部地区,在电力需求增量减少的同时,优先满足本地电源企业的发电诉求与消纳清洁能源产生矛盾;而主要位于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很难外送消纳,需要弃风弃光以保障电力平衡。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经济性。而电能替代将原来依靠直接燃煤、耗油满足的能源需求转变为电力消费,既可以缓解电力过剩,还可以为清洁能源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为天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电动汽车的推广,是在能源消费中实施电能替代的重要领域。

多方合作 共治共赢

大气污染防治,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话题。能源消费转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推动能源消费转型,实施电能替代,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以社会治理理念,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是推动电能替代、转变能源消费方式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在电能替代实施过程中,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社会参与的模式,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局面,成为推进和推广这项工作的实践之选。实施电能替代,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涉及众多参与方。能源消费者涵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工厂车间、机场港口、商户个人…… 而实施电能替代的过程,也涉及不同的行为主体,制定政策的政府部门、提供用电服务的电网企业、生产和销售电气化设备的厂商、实施电能替代的企业和用户,甚至发电企业等。

因此,电能替代的实施,不仅需要政府主导,还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作为一种清洁化的能源消费方式,电能替代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在减少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能替代的成本较高。这一成本不仅包括替代后使用的电费,还包括设备更换费用和配网建设改造费用。因此,如何消化、降低替代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左右电能替代推广成效的关键。降低电能替代成本,首先必须有政策支持。政府要在电能替代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利用财税补贴政策扩大实施范围,以保证实施成果。这样才能让能源消费者,不论企业或者个人,有转变用能方式的动力和积极性,并且不会因为经济性问题出现倒退。北京市政府从 2001 年起,率先在东城区、西城区实施“煤改电” 工程。现在,北京核心城区居民已全部实现“电采暖”,农村地区居民采暖改造也正在火热进行中。北京市“电采暖”的普及、推广和巩固,和十几年来一以贯之的各项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政府对采暖设备、配网改造、采暖电费等方面的多级补贴更是功不可没。

此次出台的《意见》,也从配电网建设改造、设备投资、项目运行等三个方面,对参与方的职责范围、资金投入、用电成本、合作方式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电能替代项目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与此同时,电能替代实施各相关方还要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效建立 “政府主导、电网推动、社会参与” 的推进机制。 “只有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市场三者协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使电能替代工程真正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牛东晓如是认为。浙江宁波舟山港岸电项目的改建成功,为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树立了典型;而四川攀枝花自备电厂的水火置换,充分利用电力交易市场,引入了不同的发电企业,不仅成功实施了电能替代改造,还极大地化解了清洁水电消纳难题。由此可见,只有多方参与,理清各方职责权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协作机制,才能推动电能替代的实施,才能营造良好的清洁能源消费氛围,从而逐步实现能源消费领域的变革,共同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受益者、能源结构转型的受惠者。这其中,作为配网支持方和供电服务者的电网企业,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推动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主动作为 全力推进

2013 年 8 月 15 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全面启动电能替代工作。方案要求其所属各单位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能源消费新模式。方案确定了实施电能替代的方式、目标及领域。提出要以当前经济性好、应用便捷、社会易接受的替代技术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鼓励电能替代的环保、补贴等支持政策,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全面实施电能替代,力争到 2015 年累计实现替代电量 1000 亿千瓦时。随着支持政策逐步到位,到 2020 年,累计替代电量将达到 10000 亿千瓦时,最终实现城市雾霾明显改善,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特别是要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业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大型以电代煤(气)项目;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发展;在居民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家庭电气化”。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可以说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和庄严承诺。正是有了这份主动,才有了一个个成功的电能替代范本——北京市全面实施的居民“电采暖”项目,天津天一阀门厂实施的电窑炉替代焦炭冲天炉项目,在天津港、宁波港、连云港推广的港口岸电项目,福建厦门国际航空港机场廊桥改造项目……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电网企业在电能替代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意见》发布后,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将大力实施燃煤纯发电自备电厂清洁替代,以降低煤炭使用强度、减轻企业用能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电、高效机组与企业燃煤自备电厂的清洁替代,努力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按计划,国家电网公司 2016 年将实施年替代电量 153 亿度,2018 年完成燃煤纯发电自备电厂 30 万千瓦以下机组替代,实施年替代电量达到 230 亿度以上。到“十三五”末,通过加大政府主导,健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扩大替代范围和规模,力争实现经营区内具有替代潜力的燃煤自备电厂全部替代。截至 2016 年 6 月,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在全国各地推广各类重点电能替代项目 1.7 万个,完成替代电量 565 亿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实施电能替代,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企业、社会主动承担责任,共同推进,《意见》中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 30 万吨、210 万吨、70 万吨的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我国能源清洁化发展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原标题:合作机制铺就电能替代路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