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滇桂交界处的广西西林县马蚌乡正值一年中的最热期,时值中午,40多度的高温让原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纷纷回家。八大河村板央屯50多岁的壮族村民李存真搬来躺椅和电风扇,静静地观赏着流经门前的多依河风光,脸上露出安详幸福的悦色。看到前来抄表巡维的供电所职工赵金祥和范朝刚,老人立即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报道 > 正文

云南曲靖:农网改造点亮大山深处的壮家“灯火”

2016-08-04 09:00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 作者: 杜明彦

近日,位于滇桂交界处的广西西林县马蚌乡正值一年中的最热期,时值中午,40多度的高温让原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纷纷回家。八大河村板央屯50多岁的壮族村民李存真搬来躺椅和电风扇,静静地观赏着流经门前的多依河风光,脸上露出安详幸福的悦色。看到前来抄表巡维的供电所职工赵金祥和范朝刚,老人立即起身,满脸堆笑地迎上去,拉着两位电力职工往电风扇前做。

“要没有这次电网改造,这电风扇还真用不了,现在哪有这么舒服,还不得满身是汗,擦都擦不过来。”李存真一边说着,一边忙着从屋里拿水果。

老人所说的电网改造,是指一个月前云南曲靖供电局罗平供电公司对该村3个台区实施的农网改造升级。期间,曲靖供电局罗平供电公司安排专项经费和人力、物力,对该村的电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让这个处于高山密林中的壮家村落,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用电状况。

深山里的“电力梦”

和普通农家一样,李存真家的三间瓦房中,居中的堂屋用来待客、吃饭。堂屋最里面的桌上,摆放着电视机、DVD播放器等声乐设备。就在电视机旁,一台老旧的全自动保护充电机尤为引目。

“这东西最近几个月才没用。”李存真解释说,充电机是专门用来防止电压不足的。电网改造前,村里的电压特别低,晚上看电视时,屏幕上的图像会突然缩小、变形,有时根本就播放不了。全自动保护充电机可以在白天充电存储,晚上电压不够时,为电视机补充电压。

“然而,效果是很有限的,很多时候即使用上了它,电视依然看不了。”老人拿起体积不大的充电机,回忆起农网改造前的用电情况,口里还在“叫苦”。

对于终年忙碌的农村家庭来说,能不能看上电视无关紧要。而让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电器正常使用,减少劳时劳力,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电网改造前的日子里,这成为困扰村民的一个重要“难题”。

马蚌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近20度,夏天更是酷热难耐。从集镇上买来的肉和蔬菜等,只能放在冰箱里冷冻,然因电压低,冰箱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村民到几十里外的集镇赶集一次,也只能限量购买。

牲畜饲养是农家的一件大事。前些年,当地养猪的食料需要人工切剁,近年来,随着青饲料粉碎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买来青饲料粉碎机。因白天要在地里干活,村民选择在晚间加工青饲料,然因电压低,机器在12点多,村里的人全部入睡后,村里用电负荷减少了才能使用。“每加工一次,都会遭到村民的抱怨,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睡熟了,突然间又被机器闹醒。”村民王绍成介绍说,特别是对于有小学生的家庭来说,“孩子第二天一早就要上学,家长难免都会担心。”

八大河位于多依河畔的半山腰上,地形陡峭、交通不便,在很长时间里,该村与外界联系主要依靠多依河水路。上世纪70年代通电后,村里一直由广西西林供电部门负责供电。2002年,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将电杆、导线压断,修复工作量巨大,因时逢枯水季节,抢修的物资材料和工器具等无法从西林由唯一的交通——多依河水路运抵现场,经过和罗平供电部门协商后,该区域转由罗平供电公司供电。

曲靖供电局罗平供电公司对当地电网进行了全面抢修,新增了部分线路、设备,老百姓的用电得到保障。但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户家中电器设备逐年增加,原有的供电设施已不能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220伏的电压,到村民家中只有100多伏,农民一早起来,用电饭煲煮着饭后到地里干活,计划回家来饭恰好煮熟,然因电压低,回到家后,电饭煲煮的饭还需用柴火再煮。

“能够用上富足的电,可以说是村民的梦想呀!”已经用上富足电的王绍成,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还能看到当初的期待和热望。

针对这样的状况。今年,曲靖供电局罗平供电有限公司将八大河村的农网改造列为重点工作,投资96.51万元,在当地三个村落新安装了3台容量均为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1.133千米、12米高电杆3棵,全面改变当地的网架结构。

深山茂林中的艰难“网改”

对罗平供电人来说,对八大河村进行农网改造,其艰险的自然条件是项严峻挑战。

肖建生是曲靖供电局罗平供电公司八大河村农网改造施工队队长,53岁的他,从事电力施工工程已有30余年,带出了90多个徒弟,经历过各种艰难的施工现场,但言及此次农网改造,仍感到苦不堪言,“这种苦,我平生第一次吃过。”

山高谷深、道路崎岖、草木丰茂、气候酷热、蚊虫肆飞……

延伸阅读:汇总丨当小城镇电网改造到来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都做了哪些?

云南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5年投资330亿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20余名电力工人可谓举步维艰。不少10千伏线路一档就跨越2个山头,山底就是多依河十余米宽的滩涂,施工过程中,电力员工要在70多度的陡坡上,拉着导线在树丛里钻,从山头走到山底后,又要在10多米的滩涂上踏稀泥而过,然后再从同样陡的山坡爬到对面山头。

“每一次下来,人都得筋疲力尽,手上、身上还要留下伤痕。”施工队员刘星卫介绍说,每次拉线过程中,他们都要随身携带锄头,“有的地方陡得根本上不去,得临时用锄头挖坎。”

而更让刘星卫们头疼的事,酷热的气候让人根本受不了。5月5日,他们在罗斯林场架设线路的过程中,由于车辆无法到达现场,14棵400伏和220伏电杆的铁附件、导线全部依靠12名员工人力搬运,当天气温高达40多度。早上6点至12点搬运完材料后,中午热得开不了工,下午3点才开始工作,到了4点,刘星卫突然感到全身无力,突然一下就晕过去。在场的人吓得手忙脚乱,经验丰富的肖建生反映得快:刘星卫中暑了。

他们一边忙着给乡镇卫生院打电话,一边将刘星卫抱到树荫下,过了20多分钟后刘才慢慢苏醒过来。

“当时,我腿都吓软了。”忆及当时的情况,肖建生至今还心有余悸。然而,肖建生回过神后的第二天,熊小华和田永坤在拉着导线爬到山顶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头晕,施工队又一次发生两人同时中暑。

随着后续工程量的增加,中暑在施工队中不断增多。因此,肖建生等人买来藿香正气胶囊,分装在矿泉水里,让施工队员带着喝。“刚开始时,这种药的效果还好,整个施工队再没人中暑,但过了几天,中暑现象又发生了。”

为此,施工队到当地村中探访,找来了当地专治中暑的“夏苦草”,每天晚上都用锅熬,把熬出的水分发给施工队员,每天开工前“强制性”喝。除此而外,施工队组织开展中暑预防及治疗等相关培训,每天的班前会上,对中暑预防及急救进行专门部署。

除了抵御酷暑,蚊虫叮咬是施工队员面临的又一难题,各种蚊、虫、蜂生长在丛林之中,施工人员稍有不慎就要被叮咬,每天收工后,身上到处是被叮咬后留下的疙瘩。

村民的“诚心欢笑”

“要不是你们供电部门,我们现在哪有这么舒服?”谈及现在的生活,曾经长期为电压不足倍感苦恼的李存真对供电部门竖起了大拇指。老人的脸上,堆满了诚心的微笑和感激。

“现在,加工青饲料不用选时间了,每顿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老人介绍说,现在凡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电器,他都已经基本配齐了: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等等,甚至他还从乡镇集市买来了小钢磨,“原来需要运送到几公里外才能加工的玉米,现在在家里就能磨成面了!”就连之前家里用的小功率电饭煲,都被他换成了大功率的。李存真计划着,下一步,他将在家里安上空调,“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

现在,几乎所有村民都和李存真一样,家家忙着往集镇上购买各种电气设备。由于加工青饲料和玉米等牲畜食料方便,一些人家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原来只养4、5头猪的人家,现在都养了7、8头。

尤让村民感到高兴得是,原来,因线路通道内林木生长迅速,加之雨多风大,村里经常停电,这次改造过程中,线路通道得到全面整治,停电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延伸阅读:汇总丨当小城镇电网改造到来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都做了哪些?

云南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5年投资330亿

原标题:曲靖农网改:点亮大山深处的壮家“灯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