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国际能源发展新格局和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应以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理念谋划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立足国内,保障能源供给,稳定能源价格,改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能力。面向未来,充分利用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能源安全战略研究

2016-07-06 09:08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 郭焦锋

【核心提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国际能源发展新格局和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应以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理念谋划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立足国内,保障能源供给,稳定能源价格,改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能力。面向未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我国能源供给,推动形成新型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从世界能源结构的变迁可以看出,由最初的煤炭替代柴薪开始,到后来石油登上历史舞台,再到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直到今天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朝着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成为世界能源新一轮变革的重要转折点:新能源加速发展,能源与信息通信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绿色能源已成全球共识,我国也亟需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型。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国际能源发展新格局和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应以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理念谋划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树立以供应安全、价格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能源安全观,以创建现代能源安全体系,提高我国能源供应能力、需求调控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国际市场影响能力为着力点,确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目标

——供应保障持续。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建成以油、气、煤、核、新能源等多种能源互补的“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分工和竞争,力争使我国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处于有利地位或地区领导地位,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得到较大提升。

——价格平稳可承受。能够确保在任何时候以可承受的价格向所有用户供应能源,建立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污染成本和社会可承受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建成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和场外交易共存共生的多层次能源交易体系,力争形成亚洲区域性能源定价中心,国际能源定价话语权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友好。有效控制和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总量,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分布式与集中式相互协同、需供互动、节约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人人消费能源,人人生产能源”的能源新业态基本形成。树立勤俭节约的能源消费观,建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网络安全可靠。供应侧和需求侧通过智慧能源网络、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设施等实现协调平衡,能源输送通道和通信网络更加完善,形成西部、北部、南部和海上的油气进口大通道,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能源管网等基础设施实现第三方公平接入和互联互通,形成比较完善的智慧能源系统和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在开放格局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二、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任务

立足国内,保障能源供给,稳定能源价格,改善能源结构,不断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能力。面向未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我国能源供给,推动形成新型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1.立足国内能源供给,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

有效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制,落实节能优先战略,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加快重点领域用能变革,不断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加快优化我国能源供应结构,面向未来构建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推进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利用,并逐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加快常规油气勘查开采,力争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发展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加强储备应急能力建设。完善能源储备制度,建立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战略储备与生产运行储备并举的储备体系,提高天然气储备和调峰能力,建立健全国家能源应急保障体系。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周边和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扩大海外油气等能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核电、水电和火电“走出去”,以在开放条件下大幅增强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

2.加强能源通道和网络安全建设

确保能源运输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加强能源管网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深度融合;加快电力体制改革,通过发展智能电网,构建不同能源管网、不同市场主体之间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现代能源运输和通信系统。分类推进能源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大规模储能、石墨烯材料、光热发电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天然气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并最终向未来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过渡的重要载体。要加快油气领域改革,推进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储运服务与销售业务分离和第三方公平接入,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一张网”、互联互通、多元化供应的天然气市场体系。

3.推动建设长三角现代天然气市场体系,以天然气为切入点提升能源定价国际话语权

不断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大规模开发,促进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尽快建立和完善天然气矿业权的招投标制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液化天然气进口,完善天然气进口格局,实现进口气源和进口方式的多元化。积极引导和培育天然气消费市场。通过加强环境和质量监管、改革财税政策、提升技术标准,促进天然气替代分散煤炭、汽柴油的使用,促进交通用气快速发展。尽快完善价格机制,促进天然气发电、分布式能源合理发展。

充分发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产输销中心和价格承受能力强等市场优势,结合油气综合改革,促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快速发展,推动建设长三角现代天然气市场体系,形成我国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并提升天然气定价国际话语权。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海上天然气运输大通道。要在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及储气和调峰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并充分发挥舟山、宁波、洋山、如东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作用,打造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大通道。

4.积极参与并推动形成新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深入研究能源技术革命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深刻影响,研判油气需求重心“东移”、供给重心“西移”以及美国能源独立等重大趋势性变化将如何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对我国能源海外供给保障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加强如何更好地承担国际责任并发挥应有作用的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我国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油气进口大国的影响,主动构建双边多边合作与协调机制,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形成新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并建立确保能源通道安全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原载2016年6月24日《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相关阅读:

重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附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能源局拟批复福建、北京、海南、山东四省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附全国电改进展)

原标题:独家|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战略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