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海上风电是怎样的?是低碳环保高科技,还是神秘莫测高大上?无尽的海面上矗立着挺拔的风机,波涛起伏的海面下是一个个人类工程的奇迹。壮观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小编带着您走进华电重工承建的国家电投江苏滨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现场,为您揭开海上风电的身世之谜!一提起海上风电,你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访谈 > 正文

一个90后海上风电建设者的自白: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2016-06-01 09:24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王怡然

你眼中的海上风电是怎样的?是低碳环保高科技,还是神秘莫测高大上?

无尽的海面上矗立着挺拔的风机,波涛起伏的海面下是一个个人类工程的奇迹。壮观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

今天小编带着您走进华电重工承建的国家电投江苏滨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现场,为您揭开海上风电的“身世之谜”!

一提起海上风电,你一定想到的是这样的画面

雄伟伫立的白色巨人点缀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动人心魄。正如所见,海上风机是庞然大物,叶片长度几乎等同于飞机翼展长度,塔筒更是有几十层楼高,工程耗资巨大,施工难度远高于陆上风电。然而,在海洋的深处有这样一群“神秘人”,他们乘风破浪,与浪花为伴,直面大海的“喜怒哀乐”。

为了帮您揭开这群“神秘人”的面纱,小编克服了晕船呕吐和恐高等各种障碍,走进了华电重工承建的国家电投江苏滨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现场,带您探究这群“大海深处的男人”。

在建设项目现场,记者活捉了一枚90后小鲜肉,也就是我们今天探秘的主角。当当当当!先放一张合影!

年龄:24岁(由于长期在海上风吹日晒,小鲜肉显得比同龄人更man一些)

工作地点:国家电投江苏滨海海上风电项目华电重工海上风电项目员工

工作时间:近一年

记者:很多印象中的90后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作为小鲜肉,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份hard模式的工作?

小鲜肉:首先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内陆城市,对大海一直心向往之,大学也选择了海洋施工相关专业。但最重要的还是被华电重工非凡的实力和企业文化所吸引(傲骄脸)。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工板块的重要企业,“系出名门”!海上风电业务作为华电重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新兴业务更是前景光明。这几年,我们完成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技改项目和台湾福海测风塔项目的施工任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国家电投滨海北H1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在我国为数不多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中,我们承建的国电投滨海北H1区1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施工速度是最快的,施工成本也是最低的。

记者:貌似很有信心啊!先问个轻松点的问题吧,大海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小鲜肉:更多的是敬畏吧!海上的气候环境十分极端,夏天在晒得热气腾腾的甲板上一会儿就会脱皮,冬天的海风又冷又湿就更不用提了。大海“心情不好”就会耽误工期。在冬季风冷浪大的情况下,每个月的有效作业时间可能只有10天左右,为了保证工期,在这宝贵的几天里,我们要白天黑夜连轴转赶工期。你问我有没有生物钟?生物钟是什么,能吃吗?(*≧▽≦*)?

记者:在离岸这么远的地方工作有哪些苦恼? 工作强度大么?

小鲜肉:工作强度大到根本没有时间苦恼,就是生活比较单调枯燥,最重要的是找女朋友迟迟提不上日程。由于项目离岸较远,甚至连手机信号也非常微弱。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高强度的施工作业,更有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时间不能与家人见面、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一系列考验,这都是在陆上工作的人无法想象的。为了保障工程如期完成,船上有人甚至从孩子出生到满月都没见过一面,更有人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连续3个月不下船。

不过,作为征服大海的男人这些都是小菜!兑现对业主的承诺才是最重要的!(严肃脸)这个项目是公司中标的第一个完整的海上风电项目,集海上风电场基础制造、基础施工、塔架制造及设备安装工程四位于一体,我们还引进了欧洲著名海上风电设计单位Ramboll公司帮助业主最终获得了最优化、最经济的单桩基础结构型式,给业主节约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记者:在海上,有风的地方会增加施工的难度,但海上风电项目又必须建在风资源丰富的地方。面对这样的矛盾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小鲜肉:这的确是矛盾的所在,这时候就要祭出我们的定海神船——华电1001号了!它的四只脚稳稳地立在海底并把整个船体托出水面,船体构成了一个宽阔的施工作业平台,(戳大图看更清晰!)学名叫做自升式海上作业平台,这艘船可是价值将近4亿,全国一共也没有几艘!

这艘“多功能神船”集打桩、风机运输及分体式安装功能于一身,具有施工及安装效率高、安装精度高、抗风浪能力强的优点。多亏了它,去年冬天我们在24天内完成了5根单桩的施工任务,完成了国内第一批应用自升式海上作业平台成功完成大直径钢管桩施工的案例,目前它也是国内作业效率最高的海上风机单桩施工装备。

记者:海上风电施工和陆上风电施工到底有啥不一样?

小鲜肉:比起陆上风电的施工环境,海里要复杂的多,同时对设备的要求也更高!例如这次我们采用的无过渡段单桩基础形式,风机单桩直径6至6.8米,平均桩长71.56米,平均桩重655吨。无论是基础制造、运输以及沉桩施工都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曹妃甸重工制造基地的小伙伴们成功制造出第一批单桩基础,风机制造厂家和业主都对这批单桩基础的质量赞不绝口!

记者:除了工作,你们在闲暇时间有哪些娱乐活动吗?

小鲜肉:工作时间以外除了抓紧休息,公司还给我们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毕竟颜值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我们的作业环境更加赏心悦目,我们在船上种植了各种盆栽,船上一年四季都有绿色。除此之外,项目部党小组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经常组织各种读书交流活动、棋牌竞赛、知识竞答。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发自肺腑的!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期待?

小鲜肉:说实话,海上风电建设确实很艰苦,没有一定的理想和信念作支撑很容易就会打“退堂鼓”。身边的小伙伴大部分都是80后,也许我们的经验并不丰富但是都有一颗勤于探索的心,海上作业虽然会碰到无数未知的困难,但是总能想出解决的办法。说起未来,我的成长是和公司的发展休戚与共的。从今年开始,我们华电重工将以EPC总承包为主,为业主提供从选址规划、施工设计整套海上风电建设方案,公司产业链不断延伸给了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更多发展自身的空间。我对自己和公司的未来都充满了憧憬,希望能和华电重工一同在“十三五”大展宏图。

小编心语:目前,海上风电在我国能源领域还是一片巨大的蓝海,谁能够在这片蓝海中淘到货真价实的金矿,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碧海蓝天,有志者才能扬帆远航!海上风电项目虽美,但这群铁骨铮铮的“逐浪者”更值得我们致敬,海上风电施工作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起航吧!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附:2014~2016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进展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原标题:一个90后海上风电建设者的自白: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