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在海上落水,怎么样才能增加存活机会?
穿着救生衣漂浮
落水后容易惊慌失措,从导致动作僵硬而呛水。由于海水的渗透压比血液大,会引发肺水肿等并发症。应利用仰泳、蛙泳,侧泳等姿势,鼻呼口吸的方式,并控制好呼吸,尽快捞获浮具,减少体力消耗。
保持体温、保持体力
正常人的体温为37℃,当人体体温下降到27℃,肌肉会不受控制,痉挛甚至昏迷,即低温症。人体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热量会迅速丢失。假设是在冰水中泡着,40~50分钟就能达到这个状态。(请见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

有人设想说,可以通过运动来让自己发热。恰恰相反,如果在水中运动,只会加速热量丢失,更快地引起低温症,而不利于生存。
人体有多处散热区,其中阴部和腋下是主要散热区。(你一定知道别人刚坐过的椅子总是热乎乎的)所以为了减少热量丢失。在水中需要采取以下姿势(夹紧散热区),才能够让热量丢失最小化。
抱成团,容易被发现
由于人员即不具备铁人三项的运动员的体能,也未经海豹突击队的高强度训练,在离岸数公里的海况下,只能寻求救生浮具,等待附近船舶或直升机救援。当一个人在海水中,即便穿着高反光救生衣,从直升飞机上看下去,仍如同渺沧海之一粟,很难被肉眼发现。
而经过训练的人员在落水后,应当迅速团成一圈。这样做,可以增加目标大小,容易被飞行员或附近船只发现。另一个好处就是,当一个人飘在海上并离同伴越来越远的时候,很容易失去求生意志。人员结伴在一起,也能增加信心。

此外,救生艇、救生筏、等救生设备、抛绳设备、视觉信号等,都是属于海上求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并且人员应当具备海上求生的技能和知识。

结语
以上知识为海上落水漂流待救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面对变化莫测的大海,我们仍有敬畏之心。人员需要掌握的出海安全知识和求生技能、海上作业必须按海事安全规定配备相应的救生设备、充分地准备可行的安全措施和具备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