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在成为横跨各个领域的炼金术士。
近日,网络上曝光了据传是阿里内部流出的PPT,披露了阿里正在推进的“能源云计划”。虽然很快就被阿里内部人士辟谣,但从中多少也可一窥阿里在能源领域的心思。
阿里能源云计划可能涉及的10大项目:
1.分布式发电: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可用的分散可再生能源,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要,支持现有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2.微电网:多个分布式电源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3.储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波动,使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方面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
4.电动汽车:促进电能替代,减少排放,可用于电网调峰;
5.绿色能源交易: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绿色能源发展;
6.智能电网:通过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数字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
7.特高压:通过特高压的建设,实现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耗损低、占用土地少的目标;
8.虚拟电厂:通过减少终端用电设备和装置的用电需求的方式来产生“富余”的电能,达到建设实际电厂的效果;
9.家庭能源管理:在为用户降低能耗,培养良好用能习惯的同时,为企业挖掘新的商机;
10.冷热电三联供:充分利用天然气的热能,综合用能效率可达90%以上。同时可降低以天然气为染料的供热成本。
当然在阿里后来的辟谣中,称这张PPT上的计划只是说明,阿里云将面向这10个重点能源行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支持,而非“进军”能源领域。
在互联网商业中累积了巨量资本后,阿里的资本挖掘机就从未停止,不断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行业中。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此番展示其涉及能源领域的意图似乎就可以得到合理解释了。
现在,阿里能做什么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阿里还要做什么?
从阿里所涉及的这十项领域可以看到,阿里在基于自身的数据储存运算能力,来筹划数据集群可为能源行业提供的服务。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购物、出行等生活习惯,而这次阿里模式,将从日常消费到更为深入的经济腹地——能源产业链中。
基于在日常消费行业中的数据积累,阿里可以通过更加精细化的数据来实现终端客户需求的分析分类,从而通过逆向推动,在能源行业打造阿里模式。
当然阿里在长袖善舞之下,其所面对的困难也将和以往完全不同。
能源领域的技术侧重与日常消费品千差万别,以往阿里的商业扩张模式大多以收购股权、资本孵化等形式展开,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也能和阿里自身的业务进行链接,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圈。而当阿里的触角延伸到能源各细分领域时,需要解决的是更为复杂的技术应用及接口问题。当然,国内能源市场的机制特性也决定了其困难度。所以当阿里在辟谣中提到自己“只是”想尝试为能源行业提供大数据运算服务的“保守”策略,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除了外部的客观因素,还有人的因素,一旦涉足更为复杂的能源领域,就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人才。而长期以来国内能源领域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如何实现能源+互联网的人才无缝对接,改变人才结构和行业发展理念,是阿里要想在能源领域游刃有余的重要基础。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的出现就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果能在近年来风云多变的能源市场有所作为,抛开滚烫的情怀,其本身也是一场大生意,而阿里用以博弈的就是自己积攒的资本以及数据。阿里能否再一次成为那个改变游戏规则者,目前还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又是一次展示资本力量的机会。
关于能源,阿里巴巴发现了又一个藏满宝藏的山洞,只不过这次阿里巴巴如果像小说《一千零一夜》中写的那样,喊芝麻开门,还会有奇迹出现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