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没有散热塔,没有高耸烟囱,核反应堆堆芯只有高压锅大小的微堆(全称微型中子源反应堆),成为热门话题。
据报道,3月底,在圆满完成低浓化改造后,微堆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于是,世界目光聚焦微堆诞生地——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这一重要进展被写入《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
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评价,微堆低浓化改造,是降低高浓铀流失风险、提升核安保水平的有力举措。
但其实微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从1984年至今,我们利用微堆分析的样品多种多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及地质学、地球化学、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原子能院微堆室主任李义国说,分析结果为不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原子能院的原型微堆的每一根燃料元件的直径仅有5毫米,换言之只有约5张纸的厚度,每两根元件间隙只有5.48毫米,这些燃料元件被放置在实验用的“鸟笼架”内。“鸟笼架”是直径240毫米、高270毫米的狭小空间,也就是该堆的堆芯。
自主研发,自主改造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完全掌握微堆研究建造技术的国家。”李义国告诉记者,我国的微堆研究建造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多种物理设计方案的理论计算和零功率实验验证,1984年3月,原子能院自主开发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座微堆顺利建成并投入满功率运行。
“最难的是堆芯设计。”李义国说,“由于低浓铀堆芯的燃料芯体和包壳材料与之前的不同,其热工、物理性能等也均有较大不同,须重新进行物理、热工和结构设计,且只能在原有小尺寸的堆芯空间内做出合理调整,设计难度大大增加。”
经过5年攻关,原子能院成功地将微堆中的核燃料富集度从90%降至12.5%,并实现满功率运行。
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认为,首座微堆低浓化后首次满功率运行意味着原子能院已完全掌握了微堆低浓化的全套技术。
战友辣评:
洪领精
就冲全球唯一这几个字,我都要开一罐82年的雪碧压压惊!
Ddrhlk
不错,以后真的能造核动力火箭了
幽燕壮士
虽然不太了解,但是想问:“如果可以实现发电了,是否意味着核动力汽车离大家不远了呢?”
白泽之辞
现在看来核能的能量还是以辐射和热的形式被利用,不能直接变成易取用的电能
sunboom
是否意味着原来的核废料又可以用来做原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