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源市区出发,驱车向南行驶约三十公里,便来到一片森林环绕、农田 遍 布 的“世外桃源”——埔前镇。开着车窗,贪婪地呼吸带着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气,古朴的村落不断闪现,狗吠和牛哞不绝于耳……这一切仿佛是一台时光机,将我们带回了遥远的童年。然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充满诗意的田园采风,而是远处若隐若现的一片现代化工业厂区——河源电厂。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电厂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两个硕大无朋的冷却水塔耸立在厂区之中,旁边不远处倒扣着两个绿色的“大碗”,银灰色的各种管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林荫道两旁,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的歌唱……这个电厂有点不同寻常,没有传统印象中的煤渣满地、尘土飞扬,也没有让人焦躁不安的巨大噪音,若不是电力设备静静地矗立在两旁,很难相信它竟是一个现代化的火力发电厂。
河源电厂到底拥有怎样的“绿色密码”而做到这一切的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厂区,一探究竟。
传承“绿色基因”的年轻电厂据电厂工作人员介绍,作为能源集团产业升级的示范项目,2009 年投入商运的河源电厂其实早在规划设计初期,就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超超临界节能发电机组的引入,让河源电厂一跃成为华南地区首家采取此类先进高效设备的电厂。相较于传统火力发电技术,它具有参数高、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每年可以节约数量可观的标准煤,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贡献。“从这一点来说,它真可以算得上是‘吃得少,干得多’劳模。”电厂工作人员的这个比喻很形象。而烟气余热利用、电机变频节能装置的广泛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河源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当我们来到刚才看到的那两个绿色“大碗”前,立即被这宏伟的穹顶建筑所折服。如此巨大的跨度,竟没有一个柱子支撑,让人不得不惊叹这个工程学杰作。它,便是河源电厂投入巨资修建的圆形封闭式煤场。除了取煤、配煤安全可靠、效率高等技术特点之外,它还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圆形的封闭煤场结构使得它占地面积小、场地可利用率高,且外形美观、环保性能突出,彻底告别了过去其它传统煤场一下雨就煤水横流,一刮风就黑灰漫天的情形。
东江边上的“神奇貔貅”
爬上锅炉顶端,鸟瞰电厂全景,周边景色一览无余。近处,屋顶和厂区空地上大片蓝色的面板熠熠生辉。据了解,这也是河源电厂的创新之一。通过见缝插针地利用场地,河源电厂于 2014 年底完成了面积约 12505 ㎡的光伏太阳能面板的安装并成功投入商用。经过测算,这些光伏面板预计 25 年可累计发电 5098 万千瓦时,总共可节约标准煤 16570 吨,减排二氧化硫 115 吨,减排氮氧化物 116 吨,减排烟尘 20 吨,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远处,一条银色的缎带蜿蜒而过,那便是东江。它不仅是深圳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广东省河源、惠州、东莞和广州等多个城市共 4000 多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此外,香港超过 70% 的饮用水皆由东江供应。作为支持粤港两地发展的水源“命脉”之一,东江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河源电厂据东江仅数百米,位于环境保护高度敏感地区,所以在选址初期,国家环保部环评批复要求河源电厂必须达到“废水零排放”。面对这样史无前例的高标准,深能人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结合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丰富经验,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二级混凝沉淀预处理 +多效蒸发结晶深度处理”技术,攻克了“废水零排放”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当看见那一池黑色的污水几经处理,便成为了白花花的工业结晶盐,而其它固体废物则经过再加工,成为砖块、石膏板和建筑原料,真让人不禁感叹深能人魔法般的智慧和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而正是这样的智慧和本领,将河源电厂变成一头神奇的貔貅,躺卧在美丽的东江边,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纯净与安宁。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从锅炉上下来,漫步于厂区中,无论在哪里,你都能看见那两个巨大的冷却塔和一座高耸的烟囱,它们大概就是普通民众对电厂最直接的认知,也往往是口诛笔伐的对象。

谈起它们,工作人员总是感到啼笑皆非而又无可奈何。这两弟兄,明明是“白白净净的大胖子”,但就是因为体量太大,还时不时呼出点热气,便总是被民众认为是“满身淤泥的邋遢鬼”。实际上,它们并非大家所误解的烟囱,而是一个被称作“冷却塔”的装置。顾名思义,它们是用来冷却机组循环水的,而时不时呼出的“白汽”则是我们熟悉的“水蒸汽”。“虽然看起来块头不小,实则很温柔”,这是电厂工作人员对它们的评价。
其实,矗立在电厂中间的那个“瘦高个”才是真正的烟囱。虽然名字如此,但它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脏。据工作人员介绍,河源电厂现行的排放标准为烟尘颗粒物含量不超过 30mg/m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不超过100mg/m3。 而 就 在 2014 年7 月1 日, 国家环保部开始执行新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份号称“史上最严火电厂排放标准”之中,对于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有着明确的要求 :烟尘颗粒物由过去的50mg/m3 削减到 30mg/m3,二氧化硫排 放 要 从 400mg/m3 削 减 到 200mg/m3,氮氧化物排放则从 450-1100mg/m3 削减到 200mg/m3。对比清晰可见,河源电厂执行的排放标准高过史上最严国标。
若横向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该减排成绩也毫不逊色。欧盟 2001/80/EC指令要求新建大型燃烧装置的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必须小于 30mg/m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均小于 200mg/m3 ;而美国 2005 年规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值折合 184mg/m3,氮氧化物排放则小于135mg/m3。不难发现,河源电厂等先进火力发电机组所执行的排放限值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现行标准都更严格。但即便这样,河源电厂在追求绿色洁净的发展之路仍没停歇。据检修总监董海英介绍,河源电厂近期正在投入巨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改造完的电厂排放指标将进一步降低(烟尘颗粒物小于 5mg/m3,二氧化硫小于35mg/m3,而氮氧化物则小于 50mg/m3),全面向天然气电厂标准看齐。

开放担当,赢得理解回到了电厂行政楼,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河源电厂的科普展厅。它通过有机地将文字介绍、图像说明、模型演示和高科技虚拟导游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示了现代化电力生产流程,解答了大家普遍困惑的问题和误区,并带领我们展望了清洁电力的美好生活,这真是一个生动的科普宣传媒介。回想起河源电厂这几年的转变,工作人员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倾诉 :“过去的发电厂你也知道,都是武警站岗,严格把守,普通人根本无法靠近,更别来一场深度探索了,我想这也是电厂总是被误解的根源。但现在不同了,河源电厂正变得更加开放、更加自信。”
公司副总董海英对此也深有感触 :“其实我们特别理解附近的村民,好端端的家园突然来了这么大一个工厂,那两座巨大的冷却水塔还时不时地冒着白色的水汽,而且电厂把守森严,也不知道那群人成天在里面捣鼓什么。如果我是村民,我也会感到焦躁不安的。过去我们的宣传力度的确不够,所以周边村民对我们存在一定的误解。但我们转变了思路,由封闭变得开放,这个科普展厅就是一个证明。除此之外,我们也多次邀请《河源日报》、河源电视台等媒体和市民代表一道,走进电厂进行参观交流。将来我们也会将电厂参观做成一个常态化工作,只要提前预约,谁都可以参观电厂。我们相信‘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而开放的姿态也是河源电厂对自己技术自信的表现。”
交谈之中,董总还提到一个重要的事实。虽然河源地处粤东北,在广东省排放标准属于二类地区,但河源电厂依旧按照珠三角一类地区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于超低排放的机组,国家给予上网电价补贴,但烟尘这一指标的参照标准为不超过 10mg/m3 即可。为了追求更洁净的 5mg/m3 的烟尘排放,河源电厂为此投资超过 2000 万元,加装湿式电除尘装置。类似“多此一举”的举措在河源电厂还有很多。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对未来环保标准将不断收紧的一致认同之外,还有河源电厂作为国有企业,自我加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兑现对河源人民的庄严承诺。
河源电厂主动开放、加强宣传、积极与周边村民进行互动的姿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厂、了解电厂。在交流过程中,河电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参观民众从“误解”到“和解”的转变,这个转变无疑是令人欣慰的,它也许就象征着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现代工业只有不断提高标准,更加开放透明,做到与周边民众和解,与大自然和解。
半天的参观一晃而过,除了领略到河源电厂在环保方面的雄厚技术实力之外,我们还感受到河电人身上的那种质
朴与执着。我想我们找到了那传说中的“绿色密码”,因为它就隐藏在这群可爱的工程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