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安电厂6号机组于2008年7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作为我国首批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之一,上安电厂6号机组不负众望,将2011年度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空冷超临界机组竞赛一等奖、2012年度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空冷超临界机组竞赛二等奖、国家能源局2014年度60万千瓦火电机组可靠性评比第一名、2014年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华能集团】663天:上安6号机组的新名片

2016-03-17 10:02 来源:上安电厂 作者: 高晓良 黄巍

上安电厂6号机组于2008年7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作为我国首批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之一,上安电厂6号机组不负众望,将2011年度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空冷超临界机组竞赛一等奖、2012年度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空冷超临界机组竞赛二等奖、国家能源局2014年度60万千瓦火电机组可靠性评比第一名、2014年度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超临界空冷机组一等奖接连收入囊中,成为华能当之无愧的明星机组。

2015年10月8日,上安电厂6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663天后按计划停机,运行天数领跑华能同类型机组,长周期成为6号机组的新名片。

 摄/刘磊

精品检修铺就“平安”路

2013年,上安电厂6号机组迎来了投产以来的第一次大修。这次检修是上安电厂建厂以来投资最大、项目最多、工程最为复杂的一次,同步实施脱硝、脱硫、电除尘、引增合一、尖峰冷却五大改造项目,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多,是对全厂管理水平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验。“确保安全,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在检修动员会上,上安电厂厂长潘宇峰向全体参检人员提出了要求。

“兵起先知所向”。按照集团公司《检修管理标准化导则》要求,电厂成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流程,从修前分析到资料准备、项目确定、物资采购,各环节辐辏并进、有条不紊。

为实现“践行价值工程理念,打造检修精品工程,创建绿色标杆机组” 的目标,电厂将“以价值最大化为逻辑起点提升全厂管理水平”课题研究成果引入了大修改造,将“价值最大化”的理念与检修标准化管理紧密结合。

在作为大修总指挥的副厂长刘庆伏看来,本次检修技改工作量很大,有变化就有风险,要实现修后连续长周期运行,必须做到百密零疏,人人不拉后腿,班班不当短板。在他的主持下,上安电厂对机组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明确了检修的重点目标,编制了项目清单、评价报告模版、质量验收点清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各专业精心编制了检修文件包,将安全措施、质量控制点、工艺要求、质量标准等编入文件包内,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关键点都有专业人员把关、签字认证,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结果的良好控制。

脱硫增容、脱硝改造、引增合一改造及烟道优化,风险大、责任重,作为奋战在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脱硫专工张永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他看来,不管谁的事,最后都是上安电厂的事,设备大修技改绝对不能“差不多”,必须要“实打实”。那段时间,由于加班太多顾不上回老家,老母亲还以为他有什么“情况”,赶到生活区看个究竟,见到儿子确实常常加班,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2013年12月13日,上安电厂6号机组完成大修改造并网发电,踏上征程。

“平安”协奏曲

机组长周期,运行第一线。为尽可能将事故消除于萌芽状态,上安电厂针对机组不同季节的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防火、防汛、除隐患活动,强化事故分析和防范,持续开展锅炉“四管”防磨防爆专项技术攻关。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运行部利用班后时间开展了“5分钟培训”,定期组织“专工培训”,开展岗位分析,全面提升运行人员思考和参数分析能力;定期开展电气防误操作、仿真机技能、操作票调考等竞赛活动,提高事故处理能力,“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为机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机组长周期,检修来护航。2015年2月间, 6号炉空预器堵塞严重,检修人员抓住机组负荷低的机会对蓄热元件进行了水冲洗,使机组得以继续安全运行。9月初的一天,6B引风机轴承温度升高,振动增大,为避免对机组运行产生影响,电厂决定对6B风机进行解列停运检修。检修现场温度高、空间小,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锅炉专工冯胜波、班长王永利和同事们连续奋战96小时,终于消除了这个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从检修现场出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青年员工付欣慨叹:“经过这次锻炼,雾霾神马的,都是浮云!”引得大伙笑成一片。

机组长周期运行离不开燃料保障。为满足6号机组的燃煤需求,上安电厂在煤场管理、掺配方面精益求精,对低硫煤的存放区域进行了彻底清理,在多雨季节及时加盖防雨苫布,2015年7、8月间,三期单独低硫煤盖苫布多达23块,确保了雨后机组干煤供应。6号炉对指标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就必须对煤种及时进行分析。2015年5月26日下午5点多,已经下班的制样班员工刘建东正坐着班车回家,突然手机响了:一列低硫煤入厂。想起近期低硫煤供应紧张,到厂后需第一时间化验分析的“特殊待遇”,他毫不犹豫,立即下车。回厂的路拥堵难行,他先乘公交车到县城,然后请朋友用摩托车把自己送到厂里,“好不容易来了点低硫煤,不能误在咱手里!”他说。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从完成大修启动运行到按计划停机,663天的时间里,上安电厂面临的环保压力一再加码: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单位排放限值,从每立方米50、400、650毫克,到20、200、100毫克,再到20、50、100毫克,分别降低了60%、87.5%、84.6%。疾风知劲草,6号机组顶着压力一路前行,显示了优良的性能,也成为上安电厂管理水平的一个注脚。

“不怕慢,就怕站”。663天,连续15933小时的长周期运行,为上安电厂6号机组多发电打下了坚实基础。663天,6号机组发电近68亿千瓦时,减少C级检修1次。按C 修时间25天、机组负荷率70%计算,6号机组减少一次C修,相当于多发电量2.52亿千瓦时; 60万机组检修费用以及机组启动调试期间用油、用电、用煤等都不是小数,少修一次,又相当于增加了数千万元的利润。

663天的长周期,恰似一首美妙的“平安”协奏曲,书写历史、点燃希望。2015年12月13日,上安电厂6号机组又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在清洁发展的路上披挂上阵,续写新的辉煌。

原标题:663天:上安6号机组的新名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