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事故频发,引人关注的是安全问题。煤化工是化工行业内的一支细分领域,其安全同样备受关注。大唐克旗、广汇能源都曾发生过煤化工事故,有什么方法能够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事故酿惨剧经济损失严重2013年4月6日,广汇能源新疆煤制气燃爆引起火灾。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报道 > 正文

【安全】一个探测器就能降低煤化工事故的发生?

2016-01-11 09:49 来源:化工707 

化工行业事故频发,引人关注的是安全问题。煤化工是化工行业内的一支细分领域,其安全同样备受关注。大唐克旗、广汇能源都曾发生过煤化工事故,有什么方法能够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

事故酿惨剧 经济损失严重

2013年4月6日,广汇能源新疆煤制气燃爆引起火灾。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2014年1月13日,大唐克旗煤制气中毒事故,造成2死4伤。停产及事故的直接损失体现在资金投入上,累计达到8000万元。

为何会发生?

两起事故虽然具体成因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准确测出温度变化过程的方法,而提前预警。

多数煤化工项目都会用到煤气化炉,它作为煤化工行业的重要设备,其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行业的一把利剑。对气化炉表面进行温度监测,及时发现表面异常过热点,对安全运行来说非常重要。

以德士古气化炉为例,其工作温度在1200度以上,内部压力也在4MP以上,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各企业都非常重视气化炉的运行安全,不但在其内部有温度、压力探头监视其内部温度和压力,还在表面增加炉壁温度监控设备,全方位地监视气化炉。

一般气化炉的基本结构有两个,一个是内部耐火材料,也常叫耐火砖。一个是外壁,一般外壁都是金属壁。在正常情况下,气化炉的外金属壁受力均匀,能够承受气化炉的高压。但是由于气化炉里面的环境特别恶劣,高温火焰的冲击、砖缝炉渣侵蚀,使得内部耐火砖磨损、变薄、老化甚至脱落。这样,炉内的高温就会侵蚀到外部的金属壁,导致金属壁局部过热,使其强度降低,这样,本来应力均匀的外壁,就产生了应力集中,使得气化炉表面会产生鼓包现象,甚至爆炸。

因此,要想全方位地给气化炉进行监测,不但要监测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还要监测气化炉表面的局部过热异常。气化炉表面异常热点的监测,就需要引进气化炉表面热点探测系统。

气化炉表面温度监测有什么要求?

由于气化炉自身的结构以及功能特点,要求探测器本身能耐高温。并且气化炉的表面温度监测需要做到无盲点监测,实时探测,本质安全等,对于探测器探测到气化炉出现表面异常小热点的时候还要进行及时和正确的预警。

探测器耐高温需求

气化炉正常工作下表面温度高达200-300度,因此用来制作传感器的热敏材料和感温电缆表面包裹的材料必须能耐高温。

无盲点温度监测需求

气化炉局部过热可能发生在气化炉表面的任何位置,这就要求探测器能够无盲点地进行探测,在过热的第一时间里进行预警。

实时温度监测需求

气化炉正常运行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气化炉表面的平均温度,在气化炉表面出现出现局部过热异常的第一时间,我们更应该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因此要求气化炉热点探测系统,必须做到实时测温并及时预警。

本质安全需求

煤气化产生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等易燃气体,气化炉本身运行过程中,其周边环境也会含有这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因此对安装在气化炉表面的传感器本身,必须要求其本质安全。同样,现场仪表也有本质安全的要求。

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有效监测?

其应用环境除了适用于煤化工行业,也适用于石化、电力等行业。

HSD-T-CTTC有什么优势?

1、电利通HSD-T-CTTC电阻变化范围很大,材料阻值达到兆欧,从室温~200℃电阻变化1000~5000倍,所以表面热电偶高温热点探测性能更好,热敏感度更高。而国内表面热电偶产品电阻变化在200~300℃时仅为30~100倍。

2、热点捕捉能力优于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因表面热偶“热点”捕捉主要依赖于阻值变化,故当气化炉表面温度上升至正常温度(如200度)时,国产其他产品热偶阻值降为欧姆级,两极间成为等阻体,输出始终为表面热偶端部温度,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热点探测及预警作用。

3、HSD-T-CTTC经受26200个小时的高温抗氧化试验,实际应用达20年寿命,输出为标准K型热电偶信号,连续多年使用也完全无需标定。

4、表面热电偶均匀度好,单位长度的热点探测器电阻一致,电阻变化率相同,一致性达到99%。而其它同类产品的均匀度差,各部位材料分布不均匀,单位长度电阻差别在10倍以上,测量效果误差大。

煤气化炉表面温度探测器的性能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重大事故的发生次数,为煤化工项目建设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原标题:一个探测器就能降低煤化工事故的发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