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三北”地区从未如此盼风而又“愁风”。盼的是大风快点吹散盘踞京津冀上空的雾霾,愁的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弃风现象依然突出。弃风,这个前两年略见好转的问题为何在今年愈演愈烈?解决的根本出路又在哪里?
弃风是能源转型
变革期的“阵痛”
中国风电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数据显示,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接入风电规模和风电增长速度均居全球第一;风电是我国各发电类型中第一个完成“十二五”规划装机目标的能源种类;今年1~11月,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风电累计发电量1290.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31%。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真的像风一样快。
但是,一种能源的发展并不是越快越好。弃风问题显现于2010年,2012年达到峰值,当年弃风率超过17%,其后两年弃风率呈下降趋势。根据今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预计,今年全年弃风率以及弃风损失电量将比去年有所增加。
弃风,再度升至一个较为严重的水平。我们不禁要问,问题出在了哪里?是新能源的间歇性所致?还是我们的消纳能力不足?
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次电改配套文件出台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既造成了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削弱新能源行业发展动力和后劲,也严重影响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能简单地将弃风问题归咎于一个方面继而作出结论。除了技术因素外,弃风问题更多是体制机制原因,进一步说,是中国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能源转型变革期出现的一种“阵痛”。缺乏统筹协调、统一规划、顶层设计,直接导致了风电送出条件不具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弃风现象。
网源建设不配套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造成弃风的重要现实因素。所谓网源不配套,就是指大量风电项目快速集中上马,而配套送出电网工程却并没有及时跟上。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瑞兆看来,风电和电网、风电和其他电源之间没有做到统筹规划,加剧了弃风隐患。
今年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也是弃风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风电装机大省甘肃的售电量持续负增长,大量电力富余,而周边省接收甘肃新能源的需求也在减少。自己本身产量就多,别的地方还不需要,成为当前风电资源大省面临的尴尬局面。
要着力处理好
两对主要矛盾
弃风有解吗?笔者认为,解决弃风问题必须处理好两对矛盾:一对是当前风电快速发展与有限消纳空间之间的矛盾,一对是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之间的矛盾。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明年经济发展的五大任务之一。从201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透露的消息看,国家“十三五”风电规划将淡化装机目标,重点解决补贴资金、弃风限电问题。国家能源局今年5月也发文提出,弃风限电比例超过20%的地区不得安排新的建设项目,年度开发方案完成率低于8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一年度不安排新建项目。也就是说,在外送、消纳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就不适宜再进行大规模风电建设了,要严控过剩产能。
“风电装机目标的规划虽然重要,但是比规划装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包括风电在内的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刘永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这样说。当前弃风问题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风电规划缺乏与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新常态下电力需求的匹配,尚未实现全国一盘棋运作。
另一对矛盾来自于网源之间。风电从立项、核准、建成一般只需要半年时间,但配套电网建设即使审批立项完成,最快的建设周期也在2到3年。±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送端是被誉为“陆上三峡”的甘肃酒泉,拥有千万千瓦级装机的风电基地,而该工程从立项到核准经历了漫长的5年时间,预计建设还需要2年周期。因此,解决弃风问题,必须加大电网建设与风电跨区域外送力度,尽早核准和建设相关工程,让电网建设与风电装机“齐步走”。
综合来看,虽然弃风在短时间得到根本性转变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还应对风电充满信心。风能是当前技术较为成熟、能够规模开发并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世界上风能利用较为先进的国家——德国、丹麦等都在筹划扩大风能利用比例。
国家层面,新的电改配套文件从建立清洁能源优先发电制度等方面着力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并将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的相关管理办法。电网企业层面,国家电网公司围绕新能源并网建设、运行消纳、管理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风电并网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发电企业层面,各企业也早已不满足于“吃补贴”过日子,纷纷通过研发新材料、更新设计理念、开发全产业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手段来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
由此看,只要方法合理、措施得当,弃风现象终将得到缓解,甚至彻底消除。未来,中国风电完全能够有更大作为。
原标题:弃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