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在我国是一个正在起步的新能源产业,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相比,生物质发电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大力发展生物质燃烧技术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最新的能源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总量位居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市场 > 正文

打破新能源“鸡肋”窘境 生物质发电铁肩担重任

2015-12-16 09:16 来源:新能源发展网 

生物质发电在我国是一个正在起步的新能源产业,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相比,生物质发电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大力发展生物质燃烧技术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最新的能源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催生了体量庞大的能源市场。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这种格局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最常讨论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风能和太阳能,但生物质可以而且应该在更新能源基础设施起关键作用。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藏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问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能转化为固态、液态、气态燃料。生物质能遍布世界各地,每年聚集的生物质能相当于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的20倍,或者说,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生物质能源是对相关植物提取和加工后生产出的一种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燃料性物质。生物质能源因其清洁、可再生性而倍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利用生物质原材料生产乙醇、甲醇、柴油等液体燃料,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物质发电作是目前总体技术最成熟、发展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物质利用技术。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kW,力争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kW。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多元化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需求,对于推动我国生物质资源规模化、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大的作用。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生物质发电行业在技术、设备以及产业环境培育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经过产业初期鱼龙混杂局面的锤炼,适合我国生物质资源现状和农村实际条件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大浪淘沙,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从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已摆脱了一味求大求高的思维,转而追求与项目周边燃料资源情况相适应的规模,并根据燃料情况提出更合理参数配置。总体而言,生物质发电产业目前已经进入了健康理性的平稳上升发展状态。”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骆仲泱认为。

生物质发电的前景可观,但眼下的现状并不是一帆风顺。生物质燃烧技术与常规化石燃料利用技术相比仍然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建议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研究经济高效的燃烧技术,促进建立健全生物质燃料的收集、预处理和配送体系,鼓励建设和使用生物质发电系统,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起到重大深远的影响。

业内权威专家还指出,在发展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对生物质资源的管理,科学制定生物质发电规划,优化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布局,切实加强生物质发电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促进技术研发和设备国产化,为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低碳环保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生物质发电在低碳和环保上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无论从技术发展、产业现状还是国家导向的角度来看,生物质发电都应承担起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责任,未来应着力在降低化石能源依存度、提升能源供应可持续性、处置废物物资源、避免化石能源耗用和废弃物焚烧污染、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可知,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广大科研人员、投资者和国家最为关心的事情。

原标题:【生物质能】打破新能源“鸡肋”窘境 生物质发电铁肩担重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