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也就是2006年,笔者曾经专程去拜访著名电力专家、中国电力改革的推动者之一陈望祥。虽然天人已隔,但是这位坚强老人的音容笑貌却仿佛仍然历历在目。至今还记得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为望祥老人撰写的一篇题为《水电人的骄傲》的文章,怀念这位业内称之为既让很多人害怕、又深受很多人尊敬的老电力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独家】回忆已历经10年的售电侧改革过程

2015-12-09 09:59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10年前,也就是2006年,笔者曾经专程去拜访著名电力专家、中国电力改革的推动者之一陈望祥。虽然天人已隔,但是这位坚强老人的音容笑貌却仿佛仍然历历在目。

至今还记得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为望祥老人撰写的一篇题为《水电人的骄傲》的文章,怀念这位业内称之为“既让很多人害怕、又深受很多人尊敬”的“老电力”。

文中说:“望祥同志是一个水电人,他没有直接参加过一座大坝的建设,他参与了水电界精神高坝的建设。我们水电人从来建设两种坝:一种是实体经济的大坝,一种是精神世界的高坝。望祥同志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清正廉洁,荣辱不惊,显示了一座精神高坝的风采。”

无论是说他让人又怕又爱,还是说他“显示了一座精神高坝的风采”,原因都是一个——陈望祥正直敢言。诚如钱正英在文中所说:“他数次在关键时刻的发声,注定要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根据回忆,实际上,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就曾经想推进售电侧改革,建立售电市场,但是由于利益集团的阻挠而未成新行。10年后的售电侧改革也不如人意。

当时,一份旨在推进“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递交到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这份由当时的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办公室(“电改办”)提交的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在发电侧竞争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售电侧垄断。

根据回忆,“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就试图建立所谓“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电价机制。即最终发电侧上网电价与售电侧销售电价形成竞争格局,而输配环节电价由政府制定。

据称,改革将以放开购售电主体为切入点,鼓励多个配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向发电商购电,并结合农村电力投资多元化改革,最终形成多个购售电主体竞争的格局。

据陈望祥老人称,但是在现有格局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各自范围内控制着购电、输配及供电、售电,成为具有垄断地位的单一购买主体。

“电力紧缺时,单一购买体制没有大的问题。但现在电力富余了,单一购买者就可能会照顾网内的发电企业,同时压低外部发电厂的电价。但任何一家发电企业都不敢得罪它。”陈望祥说。

延伸阅读:

【深挖】售电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2002年,原国家电力公司按“厂网分开”原则组建了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在各自范围内,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控制着购电、输配及供电,成为具有垄断地位的单一购买主体。

据透露,目前,售电侧由电网公司下属供电局独家在辖区内售电。下一步,要放开购售电主体,形成多个购售电主体竞争的格局。最终形成多个配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向发电商购电。即今后发电商可以把电力卖给大用户、独立交易商或者电网公司。

购售电主体多元化将与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相结合。在明晰县级供电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把县级供电企业逐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培育为独立的购售电主体;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供电企业改制、改组。

按照当时的电改上报方案,“十一五”期间,将开展对输配分开改革的研究,适时选择部分地区积极开展输配分开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输配分开改革。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改革方案体现了当时的电监会在电力改革实施中主张其监管权和改革主导权的积极姿态。这种姿态背后的一个现实因素,是围绕当时的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三级电力交易中心的一场争议。2002年,根据“五号文”,电监会成立。作为是电力监管和主导电力改革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划,监管市场运行,处理电力市场纠纷等。

当年的9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在公司总部、区域电网公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实施市场交易与电网调度职能分开,分别设立三级电力交易中心。各级电力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所辖范围内的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交易工作。但此举随即遭到业内质疑,被认为是国网公司方面意图“弱化区域电网”。

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下简称“5号文”),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开端的标志,其中明确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

为此,在电监会主导下,国内先后成立了东北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和华东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分别在东北、华东区域进行电力交易的试点。当时确定的体制框架下,国网公司管辖范围内,设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五大区域电网。南方电网公司则在5省区域内将原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分公司或子公司。

按2002年的改革方案,区域电网公司主要负责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进行电力调度。国网公司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电力交易和调度。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我国电网建设以省为基础,区域之间是弱连接。据估算,在国网万亿资产中,区域之间电网资产不到5%,区域之间电力交易也非常少。按当时的政策和状况,一旦区域电力成熟,国网与区域电网“分家”,国网公司能够调配的输配电资产,电能交易非常有限。

显然,提出建国家级、省级电力市场,其实就是弱化区域电网。设立电力交易市场,关系到电力体制改革,关系到电力交易模式,不是哪个企业能决定的。国务院“五号文”要求和目前政府在推进的,都是建立区域电力市场。

当时的数年内,国网公司一直在弱化区域电网,包括上收各省电网主要资产;全力建设联结各大区域电网的特高压线路。据了解,电改办此前曾书面致函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提供有关建设三级电力市场的书面报告,并对这些行为“做出解释”。但一直到其对外宣称三级电力市场成立,国网方面未予答复。

按照当时的改革方案,购售电主体多元化将与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相结合。在明晰县级供电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把县级供电企业逐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培育为独立的购售电主体;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供电企业改制、改组。

大力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工作,同样是售电侧改革的一部分。所谓“直购电”,就是发电企业与大用户之间直接供电协议。这项改革“十五”期间曾在吉林进行过试点,“十一五”期间,将大力推进大用户直接购电,逐步扩大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范围,完善试点内容。

据介绍,用户侧放开,将采用从大用户至小用户逐步放开的方式,但也不是所有用户都参与直购电,一些居民类小用户还得通过售电中介机构采购。

但在电监会看来,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由于涉及过网费,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取决于输配分开,而这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

例如,2005年3月,吉林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同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电量直接购售合同》,成为中国首个直购电用户。去年,吉林炭素“过网直购”电量4.2亿度,每度电便宜了五分七厘,一年节省了2000多万元。

“十五”期间,吉林炭素为全国唯一直购电试点。个中原因最主要的是输配电价尚未形成,无法大规模推开。

电力环节包括发、输、配、售。由于目前除发电之外的环节均在电网公司,政府方面仅制定发电价格和销售价格,电网收入即两者差价。购电方与发电谈妥购电价格,使售电环节脱离了电网,电网公司在其中仅起电力输送的作用。由于国内尚无独立的输配电服务,如何收取电力过网费成为一大难题。

当时,吉林炭素、龙华热电、电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四家商量,以吉林销售电价减去平均上网电价为基础,核算形成输配电价。

但是,如果全面辅开,这条路走不通的——不同的用户个体,由于其所处的电压等级不同,其接受电网服务的长短距离不同,如果用平均法计算过网费,显然对部分用户不公平。

要形成输配价格,首先要主辅分离,剥离非电网资产,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牵涉面极广的工作;其次要输配分开,意味着肢解国网公司,这项工作同样艰难而工程浩大,并且,这意味着电力系统现有利益格局将全部打破。

按照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要求,现各级电网企业所属电力规划、施工、修造、燃料供应等辅助性业务单位和三产、多种经营企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均要与电网企业脱钩。目前,中国电力行业厂网分开的资产划转移交工作尚未完成,主辅分离尚未到位,输电、配电资产不清,成本根本无法核算。

按照电改上报方案,“十一五”期间,将开展对输配分开改革的研究,适时选择部分地区积极开展输配分开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输配分开改革。

对电网而言,将依功能、等级不同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其中,将众多电源连接起来的主干网及联接不同电网之间的网架为输电网;将电力分配至用户并提供配电服务的支网为配电网。

与输电网纯粹输送电力不同,连着用户的配电主体可承担独立购电主体。我国约有1/3的电量通过配电商批发。这部分电力可以转售给零售商,因而需要核定独立输电价格;而对零售商来说,需要独立配电价格。

延伸阅读:

【电改】邢雷:售电放开是改革目的 改变“电老虎”作风

【深挖】售电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售电侧改革打开市场大门 七大企业借势腾飞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