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本周大事:
1、上市公司动作频频
拨云见日,先来看看本周上市公司方面有哪些动作。
智慧能源公告,公司拟购买福斯特集团100%股权项目获证监会通过,重组完成后,福斯特集团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信国安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恒通科技拟以其持有的盟固利电源公司96.05%股权,作价2.6亿元对华夏泓源公司进行增资。
胜利精密公告,拟以5204.08万元对控股子公司苏州捷力增资,同时苏州捷力拟在合肥建设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研发和生产基地,大幅提升产能。
天赐材料公告,公司拟投资1.26亿元建设2000t/a固体六氟磷酸锂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2、原材料逼抬电芯价格
To be or not to be 莎翁的终极之问现在成了电芯企业亟需回答的命题。
在动力锂电池需求放量的推动下,六氟磷酸锂最新报价达每吨26万元,今年涨幅近200%。而电池级碳酸锂的主流报价也已经达8.5万元,年内价格有望飙升到9万元。
材料涨价压力之下,本周,多家电芯企业对外发布上调电芯价格的通知函,将产品价格在原来基础上上调5%-10%,并要求现金交易,以缓解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分析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电芯涨价潮有利于加速锂电行业洗牌力度和进程,迫使电芯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和制造工艺,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提升锂电行业集中度。
与此同时,合理的涨价也可以提升电芯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促使锂电行业市场竞争回归理性,推动锂电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3、扭扭车市场危与机
全球扭扭车基本都产自中国,而该行业的春天还未过好,冬天似乎就已经来了。
本周,高工锂电网连续报道了两起扭扭车爆炸事件,并剖析了该产业链条上存在的深层次弊病。
今年6-7月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的扭扭车。全球80%产自中国深圳,基本都采用18650锂电池,今年的出口量预估在1000万辆,产值高达100亿。
事实上,扭扭车问题几乎渗透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低劣电池、不绕铜的电机、会断电的控制器、易断裂的壳料、不合格的充电器等,都是扭扭车安全事故频发的诱导因素。
安全事故频发已经给行业敲响警钟,追求短期盈利,盲目抛货重量不重质,最后可能白砸了这一原本前景还不错的锂电池新兴市场。
4、格林美动力电池材料布局加速
随着动力电池企业布局的加快,材料领域正在在迎来新一轮的市场需求潮。瞄准于此,锂电池回收企业格林美正大刀阔斧迈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
本周,格林美与ECOPRO就有关车用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铝(NCA)正极材料业务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ECOPRO同意将三星SDI公司的锂离子电池前驱体制造项目委托于格林美。
对于格林美而言,这样的合作意味着其间接进入三星SDI动力电池供应链,既有利于提升其NCA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同时也能助力其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全球市场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SDI和LG位于中国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将会在国内选择材料供应商。业内分析认为,此举有望像当年数码3C领域一样,带动一批国内锂电材料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
5、赢合科技募资8.9亿抢滩锂电智造
本周,赢合科技公告,拟募集资金不超过8.9亿元,拟用于全自动动力锂电池生产线产能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自上市以来,赢合科技已经通过一系列对外布局释放其战略转型的积极信号。根据其规划,赢合科技将在现有的锂电产线自动化技术基础上,结合MES技术、锂电产线视觉控制技术及锂电产线智能机器人,实现“整线设备+机器人+软件控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公司向全流程锂电设备生产线提供商转型。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锂电设备企业光靠单机设备、分散订单的发展模式已很难满足动力电池市场的高要求,而整线解决方案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今日推荐】
发展电动车产业 两岸需共建中国自主标准
新能源客车:金矿还是陷阱?
原标题:本周锂电行业你应该知道的7件大事(1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