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与国家能源战略息息相关,属于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惠政策及补贴措施。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光伏及风电行业面临的监管状况及行业现状,以便为光伏及风电企业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关阅读十三五风电规划定调:降补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市场 > 正文

【最新】风电及光伏行业研究报告——概况、前景、政策等

2015-11-16 09:42 来源: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秦亮

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与国家能源战略息息相关,属于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惠政策及补贴措施。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光伏及风电行业面临的监管状况及行业现状,以便为光伏及风电企业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相关阅读

“十三五”风电规划定调:降补贴降成本稳规模整合行业

WWEA告诉你5年的风电装机态势

1、行业监管体制

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主要接受以下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的直接监督管理: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是我国政府负责接纳及批准清洁发展项目的主管机构,其职责为:负责起草电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电价调整政策,制定电价调整的国家计划或确定全国性重大电力项目的电价;负责拟订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推动清洁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指导引进的重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的消化创新工作。

国家能源局及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风电项目的核准。国家能源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提出能源发展战略、政策,研究拟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的建议,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组织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指导能源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

(2)行业监管组织

新能源发电行业全国性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是联系国内外产业界与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纽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成立于1979 年,是国内可再生能源领域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下设光伏专委会、风能专委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旨在成为科技工作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致力于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

截至2015年7月31 日,与本公司所属行业相关的主要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如下: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微信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1、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1)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风力发电市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2001年至2014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5%,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4.4%,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2014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3196MW,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5.4%,位居全球第一。

2014 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风电装机量刷新历史记录。据统计,全国(除台湾地区外)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3121 台,新增装机容量23196MW,同比增长44.2%;安装风电机组76241 台,累计装机容量114609MW,同比增长25.4%。

在风电行业技术领域,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风电技术日益成熟。过去20年里,我国的风机制造技术经历了技术引进、联合开发和自主研发三个阶段。由于我国逐步掌握了先进的风机制造技术,风电成本逐步下降,成为发电成本最接近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品种。

(2)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风电“十二五”规划1亿千瓦的风电装机目标,我国将继续落实三条风电规划路径,分别为陆上大型基地建设、陆上分散式并网开发、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2020年公司风电装机总量将翻1倍,达2亿千瓦。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大,大规模风电并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以及海上风电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大规模风电并网方面,未来风电场无功控制技术将以“闭环”控制为主,通过风电机组、无功补偿装置以及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实现对风电场无功的有效控制;同时,储能技术研发在国内正在进行,我国的储能技术正在迅速追赶国际水平。

智能电网以独特的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与优化等技术特点,成为国内风电的发展战略,使风电成为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的能源供给方式。因此,智能电网建设将提上日程,提高风电的接纳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将风电场建在海上,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可利用海上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从而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欧洲许多国家都制订了大规模开发海上风力资源的计划,海上风电在未来几年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2、光伏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1)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2004年前,中国光伏市场应用主要以农村电气化、通信和工业应用为主。2004年,深圳首个兆瓦级光伏电站落成,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光伏示范电站,该阶段光伏电站仍处于示范研究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光伏电站的融资,进而也影响到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为了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中国于2009年启动了“金太阳”政策和“光电建筑一体化”政策,拉开了中国光伏市场迅猛发展的序幕,中国的光伏产业进入成长期。2012年,为期四年的“金太阳”投资补贴结束,转为以区域上网标杆电价为主的度电补贴,此后,中国光伏行业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国内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2014年新增装机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五分之一,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00万千瓦的目标。

2015年3月16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国能新能〔2015〕73号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综合考虑全国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各地区2014年度建设情况、电力市场条件以及各方面意见,为稳定扩大光伏发电应用市场,2015年全国计划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0万千瓦(17.8GW)。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各地区能源主管部门随时受理项目备案,电网企业及时办理并网手续,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

(2)光伏行业发展前景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35GW)以上;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0万千瓦(100GW)以上。

2015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项目成果。研究显示:2050年可再生能源满足我国一次能源供应60%、电力供应85%以上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可承受的;届时电力将占到整个终端能源消费的60%以上。中国《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分析了2050年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约束下,中国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从而倒逼能源发展部署和政策完善,并将在研究基础上形成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广泛共识以及建立明确的能源转型战略,指导未来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趋势日趋明显

当前我国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开发清洁的新能源势必成为未来的趋势。201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然而,我国太阳能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仍不足1%,实现能源结构向自主、自立、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调整,加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尤为紧迫。

世界各国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由化石能源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目前,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已明显由石油、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保证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随着国际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呈现绿色环保的新趋势。

(2)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当前,中国光伏市场仍是政策驱动型市场。2009年中国出台的“金太阳政策”和“光电建筑一体化”政策推动了中国光伏市场爆发性的发展,2009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是2008年十四倍。2012年在金太阳政策结束之前出现了大量的项目申报和抢装。2013年作为中国光伏区域上网电价的转折点,国家出台一些列政策支持光伏行业发展,从电价、项目管理、电站运营监管等方面共同为光伏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目前,中国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光伏产业政策体系,为光伏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供应商积极参与,促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稳定发展。

(3)技术进步降低了光伏及风力发电成本

随着我国光伏及风力发电产业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光伏及风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加快了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的普及应用,为企业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机遇。

(4)普通民众能源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近年来,中国大范围持续雾霾等大气污染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依赖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现有能源结构体系已严重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优化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大幅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将是近期作为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持续恶化,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的百年大计,是从源头驱霾治霾,是我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出路之一。

2、不利因素

(1)发电成本高,受政策影响明显

当前,新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相比成本较高,目前行业发展还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随着技术进步、设备成本和使用寿命延长、原材料成本下降,光伏发电成本将逐渐下降,预计到2020年,光伏发电将实现平价上网,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但在短期内光伏发电成本仍远高于火电成本,其发展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和政策的可持续性。

(2)国内光伏行业过度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光伏产品方面,国内各逆变器生产企业核心装备及主要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生产线差异度不大,光伏产品功能及性能均基本接近,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在电站开发及EPC方面,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相比欧洲差距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关阅读

“十三五”风电规划定调:降补贴降成本稳规模整合行业

WWEA告诉你5年的风电装机态势

原标题:国海证券:光伏及风电行业研究报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