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彭博财经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为1979亿美元,同比减少43亿美元。中国再次成为清洁能源投资额最高的国家,第三季度超过26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14年中国新能源投资比重超过70%,风电(993亿元)和水电(960亿元)投资都分别超过了火电(952亿元)。然而,人无

首页 > 配售电 > 电力金融 > 财经 > 正文

新能源投资:盛宴背后亦有隐忧

2015-10-20 14:10 来源:中国石油报 

根据彭博财经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为1979亿美元,同比减少43亿美元。中国再次成为清洁能源投资额最高的国家,第三季度超过26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14年中国新能源投资比重超过70%,风电(993亿元)和水电(960亿元)投资都分别超过了火电(952亿元)。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盛宴背后,亦有隐忧。

“强心剂”刺激下的能源盛宴

当前,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确实有较好的政策环境,电改9号文、碳排放峰值、光伏补贴、可再生配额、碳市场、微电网、电动汽车等政策,以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讲话,足以让新能源投资盛宴高潮迭起。

但是,经济新常态预示着中国能源消费已步入中低增量和中低增速的时代,能源消费年增长过亿、年增速超过5%的情况将越来越难出现。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比上一年增长2.2%,电力消费量增长3.8%,比上一年回落3.8%,为1998年以来的年度最低水平。今年1月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1%,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0.7%,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58个小时,同比减少205个小时,再创新低。

在有大增量的情况下,新能源投资高速增长有巨大空间,但在窄幅缩量时期与火电的挤压也更为明显,导致各地“风光不再”、弃风弃光屡见不鲜。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其中甘肃弃光电量11.4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5.41亿千瓦时,弃光率19%。

同时,因特高压等输配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时日,即使建成也面临需求不足的窘境,新能源投资的可持续增长面临很大挑战。进一步讲,仅动增量的“奶酪”还比较容易,如果要涉及火电存量的替代,无异于伤筋动骨,需要更大的改革动能和政策利好,也要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

“无形之手”遵循的有形规律

悉数“现象级”投资热潮,新能源产业在本世纪至少已经历2000年和2008年这两轮过热。每轮过热都有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第二轮过热后2013年尚德的破产和重组,沉重打击了新能源发展的热情。

不过,资本逐利的原始动能让投资市场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光伏遭遇欧美“双反”后,中国政府被动启动“救市”措施,间接造就了本轮新能源的“集体狂欢”,投资金额动辄百亿元。而现行的以配额制为基础的补贴机制,再次激发了地方政府强制新能源企业本地化的冲动,造成大量空心化的无效投资。也就是说,投入和产出效率反而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

圈地式的新能源开发模式是一场极为危险的游戏,最终可能拖垮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造成新能源再次泡沫化。即便有英利、汉能等知名企业的危机警示,新能源的投资冲动仍持续高涨——政府在不断地修改规划数字,行业和企业在用各种峰会力证事业的辉煌。

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遵循着一个有形规律:成本和经济性。只有在新能源的成本优势达到可与传统能源一争高下的阶段,新能源产业不断洗牌的命运才有可能被改写。

彭博财经研究显示,全球陆上风电的平均度电成本(LCOE)从今年上半年的85美元/兆瓦时降至今年下半年的83美元/兆瓦时,光伏从129美元/兆瓦时降至122美元/兆瓦时,海上风电则从176美元/兆瓦时降至174美元/兆瓦时。受益于设备和融资成本的持续走低,近几年的降速非常显著,但相较于煤电约75美元/兆瓦时及以下的成本仍有不小差距,至少仍需要10年至15年的时间。

当前,成本的降低并非来自技术的重大突破,很大程度是来自设备国产化及货币量化宽松的效应,后续成本持续降低的空间十分有限。另外,目前新能源土地使用也不够集约,虽然可以利用边际土地或互补用地,但其单位面积产能效率不足传统火电的10%。所以,我们不能过于乐观。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兼气候变化特使蕾切尔˙凯特所说,能源替代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容易捅破碳泡沫,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探索未来世界的能源逻辑

当前,由招标电价、补贴、高负债等形成的新能源高速扩张模式怎么看都是脆弱的,某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危机,反过来也将伤害新能源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保持政策的节制性和稳定性同样重要,否则又一轮市场起伏和动荡将只是时间问题。

新能源发展的最大症结在于未在终端消费市场形成安装热潮,反而是在传统能源早已称雄的上游,与煤炭开展正面竞争。这就如同在革命势微时愣打“阵地战”而非“游击战”,焉有不折腾之理。“双反”之后,新能源转移国内市场却迟迟打不开局面,整个行业仍处于产能高度过剩的状态。政府补贴也只是将这种过剩转移到下游。

新的能源逻辑很重要,这远比单纯的通过圈地、“玩金融”吹出来的新能源泡沫有价值,但要想终结一个时代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2010年以来,陆续有跨国企业纷纷撤离新能源,其中也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壳牌等石油巨头。科技大佬谷歌也实施过雄心勃勃的“RE

如今,我们又开始对杰里米˙里夫金、埃隆˙马斯克进行追捧,希望全新的能源逻辑能够改变世界。从长期看,新能源拥有非常广阔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这个行业在未来仍需面对大洗牌的考验。也许,本轮投资热潮将是新能源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次冲锋。(作者柴麒敏,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中心兼职研究员)

原标题:新能源投资:盛宴背后亦有隐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