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晴雨表,8月份用电量重回正值,显示经济开始企稳向好。不过从今年以来的波动情况看,无法得出经济完全向好的结论。
9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8月份用电量数据。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9%,相比7月负增长1.3%,增幅提高3.2%。8月数据也与去年8月份社会用电量增速为负1.5%,基数较低有关。
撇除去年基数低的因素,结合今年以来用电量变化及用电结构调整,也显示经济开始出现企稳向好的迹象。
今年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6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最高,第三产业用电量4756亿千瓦时,增长7.5%,第一产业用电量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
占据用电量大头的第二产业用电量26431亿千瓦时,下降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890亿千瓦时,增长4.3%。
今年以来,月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呈现波动回升的局面。2月和3月用电量出现负增长,二季度用电量增速转正并逐月回暖,7月份再次出现负增长。
7月份用电量数据短期波动主要是受天气等因素影响,8月份用电量增速重新恢复,增速逐步回升反映经济企稳的迹象。
占据当前全国用电量7成左右的工业用电增长也是社会用电量增长的原因,8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由7月的-3.3%回升至0.8%,带动用电量增速向好。
用电量数据与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工业数据相互印证。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7月份微升0.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汽车制造等行业生产增速有所回升,高技术产业继续加快增长。
从8月份数据看,相比于第二产业用电量的温和增长,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月提高3.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三产业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提高,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有所下降。
用电增长动力呈现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这与经济总体反映出来的服务业发展对应。包括高技术产业、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需求旺盛,节能环保、绿色经济发展势头向好,都显示经济结构调整在逐渐进行。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此前在分析下半年能源形势时称,从二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和能源指标看,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预计全年用电量将达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左右。
中电联发布的上半年电力供需报告也预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气温及基数以及电能替代等因素,预计下半年用电量增速有望总体回升。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
此外,电力供需在数据中也有体现,1-8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58小时,同比减少205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925小时,减少250小时,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274小时,减少25小时。
当前电力总体供应宽松,存在一定的过剩,在国家支持清洁能源电力的政策下,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属应有之意,未来一段时间电力供应宽松的局面还会维持。
用电结构调整对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在经济大环境偏弱的情况下则无法简单判断。
看完8月用电量数据想说经济企稳不容易!
中国经济究竟怎么了?虽然,8月国家统计局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财新中国PMI均处于50荣枯分界线以下,但是发改委发布的8月用电量增速却创下今年新高。有媒体认为是阅兵导致了PMI指数下降,究竟是怎么回事?看完8月的用电量数据和这篇分析文章你就明白了。
9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8月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根据数据,今年8月全社会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9%,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0.7%,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7.5%。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和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均创出2015年以来的新高,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8月份的用电量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尤其是第二产业用电量再次由负转正,反映出稳增长政策下推动的基建项目正逐步开工并很可能导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继续回暖。
一、8月用电量数据提前吹风 释放稳增长信号?
【数据】9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消息称,根据国网能源快报数据,8月1日至28日,中国发用电同比增长2.97%,预计8月份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3%左右。
评析:通常情况下,中国的月度电力数据会在下个月的15号左右公布,这次发改委公布的快报数据的行动似乎意在扭转外界对中国经济情况的担忧。
【数据】今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有1.0%。
评析:但仔细分析电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今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占到全社会用电量71%的工业用电量增速仅为-0.7%。
二、用电量增速不再是经济发展指标?
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被誉为克强指数,部分投资者认为克强指数比官方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而2015年1至8月工业用电量-0.7%的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7%增速间的巨大差距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甚至是统计数据的质疑。
小知识
什么是克强指数?克强指数源于李克强总理在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用以衡量真实的经济情况的重要参数。但2007年至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2.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为46.7%。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2013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1-6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5%。可以说第三产业已经取代了过去的高耗能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火车头。
2015年1-8月,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增速高达7.5%,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8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0%的枯荣线以上,这些都表明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动态。但因为第三产业用电量仅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 %,因此对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贡献很小。
评析: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用电量增速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成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因为占其最大权重比例的高耗能产业的耗电量已经与中国经济脱钩。在新的时代,较低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和较高的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三、电源建设未能适应“新常态” 值得警惕
但与此种新常态不匹配的是火电机组的大量上马,特别是在新疆、山西和内蒙古。
2015年1-8月向环保部以及地方环保局提交环境影响报告的煤电项目的总装机已高达96吉瓦,已超过2014年全年全国向环保部递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煤电总装机。其中新疆、山西、内蒙古的拟新建煤电装机占全国拟新建装机的40%以上。
另据媒体报道,2015上半年有近190吉瓦的火电装机在建和200吉瓦的煤电项目已拿到路条。上个月,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指出,目前已核准和发路条火电项目的发电能力已超过“十三五”新增电力需求。
评析:考虑到在中国经济发展由依赖重工业到主要靠第三产业拉动的转型,未来较低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也将成为大趋势。
政府也应与时俱进从两方面充分应对此种情况。从宏观规划上来说,未来的能源十三五规划应制订适当的各电源建设目标,要避免过高的煤电装机目标给行业释放错误的信号,造成大量的电源建设投资浪费。从地方执行层面上来说,应控制现有的拿到路条的200吉瓦火电装机应新建火电规模。
附: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据国家能源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6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用电量26431亿千瓦时,下降0.7%;第三产业用电量4756亿千瓦时,增长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890亿千瓦时,增长4.3%。
1-8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58小时,同比减少205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274小时,减少25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925小时,减少250小时。1-8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6074万千瓦,其中,水电790万千瓦,火电3082万千瓦。





8月份用电量增速转正 “克强指数”释放经济企稳信号
国家能源局9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这是在7月份下降1.3%的基础上完成的反转。
在7月经济数据密集发布的时候,包括用电量在内的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回落,“克强指数”示警成为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
在铁路总公司发布8月份数据的新闻稿中,“克强指数”之一铁路货运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散货发送量数据。该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散货发送量达13684万吨,增长9.7%。此外,国家发改委在上月底发布的8月中上旬数据显示,铁路日均装车数字也已出现好转迹象。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日均装车量与发送量数据运行情况比较接近,也可以被看作经济指标,但散货发送量在整个货运量中占比较低,指标意义也比较弱。
预计9月发用电继续增长
先行指标被认为是能够预测未来经济走势的预兆性指标,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在被称为“克强指数”的三大先行指标当中,用电量在7月出现了回落。
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下降1.3%,是今年3月份之后的第二次负增长。
在当前的用电量结构中,工业用电占到约七成。而7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3%,成为拖累用电量数据的黑手。
可以对比的一个数据是,这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是三个月来最低。
从数字来看,8月份的工业运行情况的确出现了积极变化。8月,第二产业用电量由负转正,增长了0.7%,同时1至8月累计下滑0.7%,降幅也有所收窄,工业增加值较7月份微升至6.1%。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认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汽车制造等行业生产增速有所回升,高技术产业继续加快增长,以及作为对比基数的去年同期工业增速为全年低点等,是工业生产增速略有回升的原因。
伴随着密集出台的稳增长措施,一系列重大项目逐渐开工,这也将反映在工业增加值和用电量数据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当前电力运行趋势看,预计9月份全国发用电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尽管如此,今年的用电量增速仍低于去年同期3%到4%的水平,中电联在7月底发布的预测报告也已经将今年用电平均增长目标由年初的3%到5%下调为2%到4%。
铁路散货发送量增长9.7%
铁路货运量被认为是经济的“风向标”之一,其增减能直接说明全社会物资的流动程度,反映出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
继2014年上半年国家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3.6%之后,2015年1至7月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19.81亿吨,同比下降10.2%。
在铁路总公司本月9日发布的月度数据中,铁路货运量这一被外界普遍关注的数据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散货运量。这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散货发送量达13684万吨,同比增加1209万吨。
这一变化延续了国家发改委之前的做法。上个月底,发改委少见地提前公布了部分经济数据,其中就包括全国铁路日均装车数和散货运量。
这些数据都在8月份表现优异。其中,全国铁路日均装车数在8月1日到27日之间,较7月份日均调度水平增加了1.2%;今年前8个月散货发送量达到13684万吨,实现增长9.7%。发改委初步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积极因素正在不断增强。
铁总货运总发送量由货物发送量和行包发送量组成,其中货物发送量,即通常所说的黑货,包括煤炭、焦炭、钢铁和矿石等大宗商品,占据货运总发送量的95%以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削减过剩产能,黑货货源的长期低迷,令铁总货运形势一直未得改观。
赵坚认为,铁路在运输白货方面并没有明显劣势,我国铁路系统需要加快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从黑货到白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