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智能电网的发展引领了电力系统的重大变革。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直接面向社会和用户,将供电端到客户端的重要设备,通过灵活的电力网络、高效设备和信息网络相连,形成高效完整的用电和信息服务网络,通过

首页 > 输配电 > 输配电 > 智能用电 > 评论 > 正文

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展望与思考

2015-09-10 09:35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作者: 李扬 王蓓蓓 李方兴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电网的发展引领了电力系统的重大变革。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直接面向社会和用户,将供电端到客户端的重要设备, 通过灵活的电力网络、高效设备和信息网络相连,形成高效完整的用电和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电网和用户的灵活双向互动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智能用电带来了用电模式的变化:一是电力用户由消费者转变为消费者和供应者的双重身份;二是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多种新型用电形式出现;三是各类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出现,社会对供电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

本文将总结智能用电的关键内容,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推动智能用电发展提供参考。

1.智能用电用户响应机理研究

间歇性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化使电力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利用新兴技术的优势协调调度电力系统中各种可用资源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智能用电用户响应机理研究主要侧重以下3个方面:

① 需求响应资源的建模

② 需求响应在虚拟电厂中的功能

③ 源网荷综合资源优化

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将着眼于:1) 快速响应柔性负荷的控制模型, 提供多维时间尺度的备用指标模型的发展; 2) 如何将需求响应引入虚拟电厂调度运营中;3) 如何在更大地域范围和更广阔时间尺度上实现需求侧和发电侧的优化协调运行规划。

2.智能用电灵活互动技术实现

智能用电在技术上以高级量测体系(AMI)系统及终端技术为支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① 高速通信技术

② 智能电表

③ 智能用电交互终端

④ 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

⑤ 智能用电服务系统技术支持平台

目前国内外已经在灵活互动技术领域开展了很多实践,如智能电表已实现自动抄表、自动测量管理、支持多种电价机制等功能,但在用电设备运行状况的诊断评估和远程控制上还有欠缺。大量智能用电交互终端和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已经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电网企业的用电服务系统已实现“智能用电服务系统技术支持平台”的大部分功能。

今后需重点关注通信网络的综合规划以及标准化、终端设备的软件可移植性及可扩展性、服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交互手段的丰富性等方面,同时各种技术的市场化推广也是待研究的重点。

3.智能用电商业运营模式

智能用电的推广需要建立在商业化的基础之上,成功的商业运营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以及项目的运作管理。因此应关注以下方面:

① 智能用电与市场环境融合

智能用电允许需求侧参与到电力市场中。系统运营商可将需求响应逐步融入到已有的电力市场中并完善其参与电力市场的方式。

② 智能用电的政策与规则设计

由于智能用电涉及多个参与方,政策的逐级细化与实施效果的及时反馈有助于协同多方, 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智能用电政策。

③ 智能用电的项目商业运营模式

主要包括项目设计、融资、项目管理、激励机制设计、效益分享机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④ 智能用电的宣传引导支持

为帮助用户了解智能用电,APP、门户网站、社交媒体、邮件短信等宣传手段必不可少。本地社区、地方非盈利机构的参与也有助于项目实施。

⑤ 智能用电技术的标准化过程

现有智能用电相关标准主要有OpenADR、AS 4755、IEC 62746标准草案、智能能源规范SEP2.0、OASIS标准等。目前相关标准的国际化正在进行中。

该领域应进一步关注智能用电激励政策、商业运作模式探索, 尝试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宣传引导手段, 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提升智能用电的推广效果。

4.智能用电延伸应用

智能用电在促进系统绿色运行和新技术融合等多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效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新能源消纳

智能用电可引导用户调整负荷以降低新能源接入影响。今后需关注系统安全约束、新能源和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及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激励机制设计等。

② 电网与电动汽车互动技术

可通过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技术(V2G)平抑新能源波动。将来需侧重全面评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以及探索电动汽车的商业运营模式。

③ 能效改善技术

智能用电引导了能效改善技术的发展革新。将来需完善能效评测方法及规范、能效智能诊断模型、能效机制推广、能效标准及指标体系建设、公共服务模式等方面。

④ 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分析用户数据,是实现智能用电双向互动的关键。该领域需在大数据关键技术应用、效益评估、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⑤ 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可以为智能用电多技术融合提供平台。该领域尚在起步阶段,需研究机制设计、技术支持、系统建模、优化调度设计、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

原标题:【精彩论文推荐】李扬, 等: 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展望与思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