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纵横,纵横电力行业热点资讯。本周开始,北极星输配电网带您走进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去重温试点地区电改的辛酸史。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一个圈。此后,深圳就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作为改革先锋的深圳在电力行业表现如何?能否为延宕多年的电力改革带来一丝希望?
3月29日,备受关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文件终于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向全国刊播!新电改方案中提到本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三放开”,即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新电改下发将会激发市场活力。下面,我们就从输配电价、配售电业务两方面来看看深圳是如何践行新电改方案的。

一、深圳试点输配电价改革
2015年1月1日起,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正式实施。此次输配电价改革改变了电网企业以往依靠购售电差价弥补成本、获取利润的方式,是我国第一次以电网总资产为基础,在成本监审基础上,按准许成本和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的输配电价。经审核,2015-2017年深圳市电网输配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2015年水平比2014年深圳电网实际购电、售电价差每千瓦时0.1558元下降1.23分,按照深圳市2014年的售电量计算,降价金额9亿元,这一改革成果将通过降低深圳市销售电价的方式惠及广大电力用户。
深圳电价改革迫在眉睫,原因在哪?
深圳成为国内首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城市,并不让人意外。原因在于深圳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深圳总体电价水平较高,输配电成本比较低,每千瓦时才0.1元以上,其他地方0.2元。随着国内其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深圳逐渐失去区位优势,制造企业纷纷转移,地方的降电价诉求越来越迫切。
第二,深圳承担了几乎整个广东不发达地区的交叉补贴。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上网电价,即电网购电的成本。2013年,南方电网整体的平均上网电价是每千瓦时0.424元,广东省是0.519元,广州市是0.564元,深圳为0.658元,是全省最高。
但深圳的平均终端销售电价为0.792元,以价差计算的输配环节电价才0.134元;整个广东省电网平均销售电价0.722元,平均输配电价是0.202元,其中广州的输配环节电价为0.232元,广西电网公司0.170元,海南电网公司0.280元,贵州电网公司0.168元,云南电网公司是0.175元。
从这几组数据看,深圳在广东省网中购电成本最高,但在输配环节赚到的价差最少;在广东省的总电量中占比不到七分之一,却贡献了最多的利润——相当于广东省电网40%的利润。
“一分钱”降价的背后 输配电价是如何算出来的?
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表明,电价改革初期,共用网络输配电价由电网平均销售电价(不含代收的政府性基金)扣除平均购电价和输配电损耗后确定,逐步向成本加收益管理方式过渡。
2014年12月底出台的 《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在成本加收益管理方式下,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电网经营企业输、配电业务总体收入进行监管,并以核定的准许收入为基础制定各类输、配电价。其中,准许成本由折旧费和运行维护费用构成。折旧费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有效资产中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定价折旧率为基础,运行维护费用原则上以电网经营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核定。
然而,在能源局华东电监办发布的2012年报告中可以看到,2012年华东电网的单位输配电成本0.1599元/千瓦时。其输配电成本1811亿元的成本构成中,31.83%是折旧,其他费用占29.19%,职工薪酬占12.21%,材料费占7.94%,修理费占8.71%,财务费用占4.07%,委托运行维护费占3.47%,输电费占2.58%。
显然,深圳试点中准许成本的覆盖范围是比较有限。
从准许收益上看,深圳改革的准许收益等于有效资产乘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有效资产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仅包括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价值、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价值)三部分,不含应当从电网经营企业分离出去的辅业、多种经营及三产资产。
经过这样的核算,深圳试点的输配电价较之前电网“一手买电,一手卖电”的方式实现了下降。周大地认为,“深圳没有外送电源。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深圳电网相对独立、单纯,所以输配电价的核定比较容易,它的试点经验能不能复制,还要看其他地方的试点情况。”
输配电价改革的目的并非是降电价,而且即使有这方面考虑,效果也很有限。在试点的探索道路中,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一步步调整电网的“身份”,单单改变它的经营方式并不真正解决问题。

三问深圳输配电价:一分钱的意义有多大?
一问:一分钱改变了什么?
如果按照上下游环节划分,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配电、售电4个部分组成,由此也形成了上网电价(电网购入发电企业电力的价格)、输配电价(输配电环节价格)、销售电价。目前,电价改革的思路就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在电力产业链上要放开竞争性业务,在发电和售电两头形成“多买多卖”的格局,但是没有输配电价的独立,“两头”很难放开。
根据测算,输配电价下降一分多钱,给深圳供电局将减少8.46亿元的收入。其意义在于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意味着旧模式的终结。现行电网企业监管主要是核定购电售电两头价格、中间差价都由电网企业获得。按照新的方式,将以电网资产为基础对输配电收入、成本和价格全方位直接监管,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提前公布监管周期内输配电价水平。;对于政府而言,它让政府的监管方式从间接监管变为了直接监管,电网的公共服务性质更明确,更透明。
二问:深圳输配电价是如何核算出来的?电网是否能承受?
“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这三个逐年递减的价格是科学核算出来的,不是简单的政府定价和行政命令。”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电价改革专家张粒子告诉记者。
据专家介绍,此次深圳试点主要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式确定输配电总收入和输配电价。电网实际成本高于政府核定的准许成本时,高出部分由企业自行消化;低于准许成本时,节约成本可在企业与用户之间分享。
“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这个词组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非常复杂。“关键在于‘准许’和‘合理’,到底准许多少成本,多少收益是合理的,很难说清楚。”张安华说。
的确,输配电价的确定关系重大,难度也极大,原因在于核定电网的输配成本非常困难,特别是需要核定成本的对象是一个总资产2.57万亿元、投资跨越金融、制造、矿业、地产等多个领域的超级电网——国家电网。
作为电价制定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07年、2008年公布了前一年的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但正如许昆林所说,这一输配电价只是前一年实际的购销差价。
按照2007年公布的输配电价,最高的几个省分别是:海南0.215元/千瓦时,新疆和上海均为0.196元/千瓦时,广东0.18元/千瓦时,重庆0.173元/千瓦时,江苏和黑龙江0.16元/千瓦时,京津唐0.156元/千瓦时;输配电价在0.1元以下的是河北、山东、河南、贵州和蒙西,最低的河南为0.082元/千瓦时。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各省差异极大。张粒子解释道:“当然各省市差别是有原因的,有些地方电网建设时间较早,折旧率较大;也有些地方农电较多,所以输送成本较高。这也导致了如果专门独立核算全国统一的输配电价比较困难。但一般来讲,电网的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率、运行维护费用、输电费、职工薪酬,等等。”
专家认为,由于深圳电网建设于改革开放之后,各项核算数据齐全,较为清晰,适于成为输配电价核算的样本。“关键不在于算出来是多少钱。说实话,几亿元对于电网来说不至于伤筋动骨。关键在这个价钱是国家核算出来的,并且明确告诉电网输配费用是要逐年递减的,哪怕减得幅度只有几毫,它传递的信号就是电网必须在保障供电安全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张安华说。
三问:是否可以全国铺开?还需要哪些配套改革?
如上所说,深圳电网是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配合经济特区的发展需求建设的资产、运作都相对独立的区域电网,它的改革经验和成果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开受到广泛关注。张安华告诉记者:“深圳的确属于相对独立的区域电网,并不属于国家电网管辖,其试点的借鉴意义在于国家监管方式的转变和输配电价的核算方法。这两点无论放在大电网还是区域电网都是同样适用的。我认为全国推开最快会在2016年,不会晚于2017年。”
在批复深圳输配电价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目前已批复内蒙古西部电网启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今年还将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和完善政策,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为全面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创造条件。
当然,专家们也建议,在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步伐的同时,也需要配套改革跟进。而目前最需要跟进的是处理交叉补贴的问题。
所谓交叉补贴,是不同电压等级的用户之间支付的用电成本不对等。按照常理,电力升压和降压都需要成本,电压等级高、用电规模大的工商业用户的电价应低于分散、规模小、电压等级低的居民用户,以及偏远地区的农业用电。但实际上,工商业的电价反过来要补贴居民和农业用电。
按照深圳试点部署,建立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妥善处理交叉补贴也是未来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具体做法就是,当实际输配电收入超过当年输配电准许收入一定幅度时,相应调整输配电价和市场化定价以外的销售电价,逐步取消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用户类别销售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

二、深圳先行先试“售电市场”
想象一下,买电就像买大白菜一样,在交易市场里,什么卖家都有,有发电企业自产自销的,有批发的中间商,还有电网外的服务商们,甚至于小到有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小区里居民互为买家和卖家,买卖双方可以讨价还价,甚至可以拍桌子瞪眼,电网企业在这过程中的唯一职责就是将电安全可靠地从卖家送到买家,这是不是很美妙的事情?
这正是新电改方案“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等关键要义的一个理想化场景,新电改方案中的核心焦点之一就是放开售电,而首张售电牌照很有可能在深圳发放,但该说法还未得到发改委有关部门的确认。但是,日前深圳已经成立了民营售电公司,民营资本准备从虎口拔牙,从两网的嘴里分一杯羹,售电市场虽然形势还不明朗但是已经开始暗潮涌动。
新电改发牌照或首选深圳
多位电力行业人士表示,由于深圳已获发改委首肯、进行输配电改革试点,加上此前深圳各方做了不少案头工作,因此有可能在新电改方案下发后,国家将在深圳发出首张售电牌照。
据电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深圳现有的大型发电厂、高新产业园区或者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式电网用户或微网系统、供水及供气等公共服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等都可能成为售电主体,大电厂和公共服务公司获得牌照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一些。
据记者了解,包括粤电集团在内的部分广东当地发电企业已在筹备售电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也多次表态支持国家改革,“南方电网是中国电力改革的试验田,肩负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责任和使命,必须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全力配合国家深入改革。”
自2012年1月起,南方电网公司也将深圳供电局变为一家全资子公司,实现了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而多位电力行业人士也透露,未来的电改,发电厂可能会受益不少。一些成本低又拥有牌照的发电公司,其不仅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运作,将更多的电量卖给用户,从而获得更多收入及利润,从而摆脱“计划电量、计划小时数”的传统体系束缚。当然,这是改革的方向,但并不一定会很快实现。

电力工程龙头企业进驻民营售电领域
今年3月,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提出,电力体制改革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并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
新一轮电改方案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而作为电改的先行试点城市,深圳早在今年1月就已展开相关试点工作,为电改在各地的展开提供参考。9日,深圳茂源电力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源电力”)作为民营售电公司正式开业运行。
这一在新兴产业勇尝“头啖汤”的企业注册于前海,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也可根据政策获得相应扶持,享受前海的一定税收优惠。
在目前的体制下,地方供电局承担着配售电的职责,是电网公司中的售电主体。按照新电改方案,5类企业包括高新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售电公司、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事业公司、节能服务公司、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未来可以售电。
按照深圳公布的输配电改革试点方案,未来3年每千瓦时输配电价将下降1分多钱,未来3年电网收益累计减少大概24亿元。
与茂源电力同期成立的另一家民营售电公司为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电能”)。投资于深电能的上市公司科陆电子3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得深电能总计20%的股权,深电能售电为公司参股子公司,这也意味着,售电市场竞争之局正式拉开。
不同于深电能法人代表曾经供职于供电系统的背景,茂源电力的前身是一家在电力板块拥有15年开发经验的民营电气工程龙头企业,其客户包括中国国电集团、南方电网、深圳机场、天誉威斯丁酒店等,在电建、智能电网服务等电力板块关键领域拥有成熟的经验。
改变电网公司一家售电局面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国家发改委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专家曾鸣此前表示,电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单独核定输配电价”,输配电价要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这将改变电网公司一家售电的局面,引入更多竞争。
此轮改革对电力板块资深企业来说可谓利好。以往电网企业向输电公司购电后销售给市民,电力价格由电网公司垄断,而此次试点后深圳民营售电企业可向输电公司购电,直接销售给市民,这些售电公司将逐渐与现有的电网公司产生竞争,并且最终实现售电端的市场化。
茂源电力董事长唐志威表示,此次试点后将利用企业多年积累的成熟经验,整合电网公司和配电资源,从而降低售电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优化市场环境。“预计未来深圳电价或同比下降10%。”唐志威说。
“电力改革实行后,市场引入公开竞争机制,最终受益的是用电企业和老百姓。”唐志威认为,此轮改革后,用户将会体验到创新的科技技术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通过茂源电力自主研发的“电力智能远程管理系统”,企业用户将能使用包括配电设备维保、投资管理、节能服务的完整电力智能管理服务方案,享受电力改革后的服务创新。而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企业推出的“威电力”惠民工程定位为“电保姆”的角色,未来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无可非议,这是几乎停滞了十二年的电力体制改革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深圳试点是肯定要全国铺开的,这就是要打开电网垄断的缺口,这个过程中,随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
截至目前各地成立售电公司一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