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一、如将智能停车和充电桩结合,则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收费,大力推广PPP模式,

首页 > 储能 > 充换电站 > 市场 > 正文

新风口:智能停车与充电桩结合

2015-08-13 14:24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8月11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

一、如将智能停车和充电桩结合,则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

《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收费,大力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意见》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推动停车智能化建设,包括各地加快对城市停车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并对外开放共享;促进咪表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

停车智能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成本,分流高峰车流,车主可以根据实时监控的停车场车位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原本的行程,避免了到了目的地四处寻找车位带来的车流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并可有效地将停车场空余资源利用起来。

智能停车,从概念到模式,在欧美早已出现,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比较成熟。美国本土最知名的停车软件Park me建立了P2P 网络,居民可将私家车位或其他可停车的空间分享给急需找车位的车主。这背后是美国政府对停车场资源的集体管控以及对智能停车企业的开放扶持政策。智能停车企业可第一时间获得丰富的停车资源和车主数据,实现从终端引流。

在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指导意见》指出,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

如果将智能停车和充电桩结合,则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由于目前多数社会充电桩均建在既有停车场内,应该大力发展升降横移式智能充电停车场、电动乘用车一体化智能充电停车场。未来车辆进场充电时,除了需要支付充电成本,还需交纳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停车费。

去年,国内首座升降横移式智能充电停车库——电动乘用车一体化智能充电停车场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对充电设施建设具有巨大的示范意义。

电动乘用车一体化智能充电停车库坐落于国网上海电力市区供电公司,是由国网上海电力出资,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

具体来说,以车主一年4000元的停车、充电花费测算,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近1.5亿辆,停车收费的静态市场空间达到约6000亿元;同时,停车应用平台对接汽车后市场的服务提供商,目前相关行业先行者均开始上线预约洗车、修车、汽车美容等业务;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二、企业如何玩转下一个风口

正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试点项目利用传感器网络检测人口密集城区的开放停车空间。然后将该数据与移动设备分享,应用程序可将您导航至最佳停车位置。这种传感器潜在地提高了利用率。但这里管理的真正资源(以及我们愿意为此项服务付费的原因)是时间。这种IOT停车系统将大幅缩短人们在任何繁华大都市的停车时间。

但在国内,要大发展发展智能停车市场,首先要迈过的门槛就是如何获得丰富的停车场资源。

智能化停车将成为今后停车场发展趋势,但需要多个部门协作,整合社会中的各个资源,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在技术与管理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可以借鉴周边国家的经验,比如,日本在乱停车监管上的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停车智能化切实解决我国停车难问题。

与此同时,智能停车是一个细分行业,其需求也多种多样。相比功能单一的打车、顺风车、专车等,智能停车领域涵盖日常停车、错时停车、车位租赁、车场导航、车辆缴费等。

在移动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生活的当下,要想吸引用户,除了补贴,用户体验也绝不可忽视。只有软件功能强大、信息准确、操作简便,才能俘获更多用户的心。

从根本上来说,智能停车应用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如何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来帮助化解停车难题,是有远见的智能停车企业所要考虑的问题。相反,如果短视地只注重自身盈收能力,智能停车的发展之路不会维持太久。

看来,对于智能停车O2O行业来说,只有分析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找准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才能赢得未来。

三、智能停车场是以“互联网+”方式开展c端业务的最有力抓手

智慧云停车场系统功能强大,商业模式灵活,有望颠覆业内传统生态。企业应该加大移动互联网转型力度,致力打造国内智能停车第一入口。以社区用户为基础,积极拓展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开发云停车、周边APP等产品,完善社区O2O 布局,打造国内智能停车第一入口。

智慧云停车管理系统包含:停车管理云平台、车场管理云平台、车场出入口设备、自助缴费终端、视频引导/寻车系统、手机APP,整合了云计算技术、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移动/银联支付技术,采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把分散的停车场连接起来,使停车市场发生深刻的变革,停车向着无人化、移动化、快速通行、车场集中管理的方向发展。

同时,云平台形成的停车大数据未来有望产生灵活的商业模式,实现消费者、停车场、公司多方共赢。成熟的云停车场业务样本在积累到一定的用户数量后,可以逐步引入垂直O2O 领域的增值服务和商业应用。

企业可逐渐从产品供应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商业模式的不断尝试、创新将引领细分行业和市场的变革。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