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5日,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当天,华电集团公司在区域“做实”的试点单位江苏公司召开了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集团公司围绕“改革创新调结构、做实强基稳增长”这条主线,全面部署下半年工作,谋划新常态下的“十三五”规划。
新常态:顺势而为 主动适应从新鲜出炉的中国经济半年数据中可以看出,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集团公司在此背景下,面对电量增长、环保约束加大等压力,迎难而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措施,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稳增长作用,外拓市场抓开源,内控成本抓节流,公司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主要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项目发展方面,近千万千瓦的外送项目、沿海和沿江项目、新能源等项目获得核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今年国家出炉了多份改革文件。集团公司顺应改革大势,顶层设计,配套推进,公司管控体制优化、营销体制改革、7S管理、人力资源机制建设等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抓总”、“做实”、“强基”工作不断深化。按照国资委关于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要求,公司治理进入新阶段。
“三严三实”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是新常态下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基本遵循。集团公司努力践行“三严三实”,把专项巡视和审计问题整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肃认真抓好整改。同时,制定和完善了管控制度。新常态下,领导干部要在思想、工作、能力、行为上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有所作为。
新挑战:审度时宜 虑定而动
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庆奎强调,认清时和势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经济新常态下,电力、煤炭行业正从“短缺”进入“过剩”,这要求电力企业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发展高效环保的大型火电和优质的水电、风光资源项目。能源空间布局上,在国内,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国家能源局规划的“五基两带”、特高压通道、煤电基地上;在海外,要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今年1月1日起,新 《环保法》开始实施,环保约束和监管的日趋严格,倒逼煤炭清洁利用,促使燃煤发电向整体节能环保转变,超低能耗、超低排放成为重要的产业方向。
随着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进入能源领域,未来电力市场将转向用户导向。当格局从“我能给你什么”“转变为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时,需要公司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中国制造2025”大的战略机遇下,公司的工程技术产业应该转型为科技和工程装备产业,学习借鉴吸收当今世界最新技术成果,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业务,增强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新一轮电改已经开启,集团公司要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营销体制改革,思考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投资决策体系。
国企改革方面,中央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近期将会陆续出台。公司将跟踪研究这些政策,抓好集团总部层面的改革推进,加快推进重点专业领域改革,下大力气抓好区域“做实”和基层“强基”,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新战略: 统筹兼顾 优化调整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之年。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十三五”规划编制。
李庆奎提出,在制定中长期战略中,要遵循价值思维理念,把握“三个统筹”,即统筹抓好增量的战略性增长和存量的内涵式提升、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动差异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精益化管理。通过“三个统筹”的实施,最终实现“六个华电”、“三化一流”的愿景目标,即打造价值华电、绿色华电、创新华电、阳光华电、法治华电、幸福华电,建设具有现代化治理架构、市场化运营方式、国际化战略布局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
对于产业发展,未来五年要继续坚持以发电为主体,适度沿电力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协同发展好煤炭、金融、科工以及新兴产业,走相关多元化发展路子。发电产业要把握机遇,把规划布局放在首位;煤炭产业要固本强基提高效益;金融产业要稳健发展,强化产融结合;科工产业要重视创新,提高技术含量。
作为能源央企,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走出去”。集团公司将把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作为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与公司年度计划、境外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紧密衔接,完善境外产业风险管控体系,围绕“两片一链”,重点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