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非凡,但这20年留下了一组让人黯然伤神的数据:全球每年有33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有1300万公顷森林消失、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长了50%。伍德罗克拉克认为,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工业革命的崛起和来临,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发展的关注焦点。伍德罗克拉克从自己多年的研究出发,指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观点】下一站 “绿色工业革命”

2015-07-20 08:33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过去20年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非凡,但这20年留下了一组让人黯然伤神的数据:全球每年有33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有1300万公顷森林消失、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长了50%。”

伍德罗˙克拉克认为,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工业革命的崛起和来临,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发展的关注焦点。

伍德罗˙克拉克从自己多年的研究出发,指出绿色工业革命是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模式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的必然发展之路。

什么是绿色工业革命?

绿色工业革命将是一次全方位的产业革命:它既包括低能耗的绿色产业,也包括对过去“黑色产业”的“绿化”。绿色工业革命,就是要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工业制品、绿色消费等,使基要生产函数与碳排放脱钩,最终实现生态要素资本与经济发展间的“全面脱钩”。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为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出新的发展模式,避免重蹈西方国家200年来的传统黑色发展模式,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绿色工业革命还处于酝酿期、萌芽期和发动期,在不远的将来很快会进入爆发性增长、大规模应用、超大规模扩展期。

伍德罗˙克拉克指出,绿色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它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或许是地球唯一的生存机会。到2050年,预计全球人口将达到100亿,因此这次革命与每个家庭和组织都息息相关。绿色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是一种关注可持续发展公共利益的绿色经济,这种经济以可再生能源生产为中心,重点发展能源、运输、电信、建筑和自然资源的社会基础设施。

中国在绿色工业革命中将充当什么角色

从参与国家来看,前几次工业革命只有少数国家参与其中,而绿色工业革命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危机是全球性的,也需要全球合作的集体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首次作为工业革命的主导者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如今,绿色工业革命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伍德罗˙克拉克指出,“中国全力以赴,已经超越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进入了绿色工业革命。”

2008年,国际智囊机构“气候组织”报告了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程中获得的快速发展,其通过国家级五年规划成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方面的领导者。因此,中国在这次革命中极有可能成为亚洲甚至世界的龙头,成为世界绿色革命的驱动力。

能源和电网将这次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

从主要能源来看,前几次工业革命中,人类开发了煤炭、石油等“黑色能源”,并因此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绿色工业革命则是对这一“挑战”的回应:将从根本上促使能源结构发生重大改变,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上升,化石能源比重迅速下降,同时,也会带来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广泛运用。

伍德罗˙克拉克指出,世界各国正在逐步意识到,能源是绿色工业革命的关键和核心,一个智能化并且长期持续不变的能源政策,对稳定能源市场非常必要。那些具有政治远见、抢抓绿色工业革命机遇的国家,正在迎来一个创造就业与商业机遇的新时代。

而在绿色工业革命中,电网将发挥巨大作用。“实地发电和集成电网发电注重能效、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形成智能体系;绿色和蓝色纳米技术用于诸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和波浪能的可再生能源与化工、电子和工程技术的整合;绿色智能电网以及水力发电等,将会使电网成为关键。”伍德罗˙克拉克说。

同时,在《绿色工业革命》一书中,伍德罗˙克拉克也提出了他关于未来电网格局的一些有趣设想(有些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现实),比如:能源网一些小型的发电设施,包括以替代能源诸如风能、太阳能为基础的发电设施,同实时监控系统协调起来,可以更好地完善电网;写字楼和医院自行发电并将富余的电力卖给电网;氢动力汽车在不承担运输任务的时候可充当发电机;储能技术消除了风能太阳能供应上的波动,以这种方式输送电力减少了传输损失、运营成本以及高架电力线对环境的影响,未来前景大有可为……

伍德罗˙克拉克还提出,通过打造智能绿色城市、可持续社区,可以将太阳能、生物气工厂、氢气燃料电池为代表的零排放交通工具等有效结合在一起,让社会和民众共享绿色工业革命的成果。

(伍德罗˙克拉克提出的智能绿色城市模型)

(伍德罗˙克拉克提出的社区规模的智能电网模型。)

(伍德罗˙克拉克提出的未来绿色交通能源网的设想)

原标题:【观点】下一站 “绿色工业革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