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记者从中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等单位获悉,近期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压裂、储层改造、带压作业等一系列关键装备陆续实现国产化,摆脱了被国外厂商在装备价格上卡脖子的境遇,为页岩气低成本和规模化开发创造了新的动力。目前随着页岩气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各机械制造公司都将目光聚焦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报道 > 正文

涪陵页岩气田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 摆脱国外厂商“卡脖子”待遇

2015-07-15 09: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白麟 戴莹

7月13日,记者从中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等单位获悉,近期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压裂、储层改造、带压作业等一系列关键装备陆续实现国产化,摆脱了被国外厂商在装备价格上“卡脖子”的境遇,为页岩气低成本和规模化开发创造了新的动力。

目前随着页岩气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各机械制造公司都将目光聚焦在页岩气装备制造上。而由于国内相关领域起步较晚,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一些关键装备技术都依赖于国外公司。

据涪陵页岩气田国产装备研发设计单位负责人介绍,在页岩气长水平段分段压裂中需使用桥塞,这种设备研发难度极大。过去,在涪陵页岩气田主要使用的是美国哈里伯顿公司和贝克休斯公司生产的桥塞,单只价格15万元,每口井需要约15个,核算下来购置费用高达220多万元。

“没有实现国产化之前,我们只能被国外公司‘卡着脖子’。”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解决高成本问题,研发单位积极整合技术资源,形成研发合力,根据页岩气开发特点,历经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密封性、稳定性、承压性好的国产化复合桥塞,单只价格只需两万多元。使用国产化复合桥塞,能够使一口井的装备购置费,减少近200万元。

除了桥塞以外,近期涪陵页岩气田,还实现了包括“井工厂”钻井装备、大型储层改造装备、大容量连续油管装备等众多装备国产化。在涪陵页岩气开发中,装备投入约占投资总额的25%,相关装备和技术的国产化,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页岩气开发成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