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国家能源局召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会议,部署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重点工作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能源电力国际合作进入了发展新阶段。近日,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电力国际合作课题组和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筹备工作组撰写的《2015中国电力国际合作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突破困局电力能源企业“走出去”占领重要国际平台

2015-07-08 08:03 来源:电力系统装备 作者: 高双

5月份,国家能源局召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会议,部署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重点工作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能源电力国际合作进入了发展新阶段。近日,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电力国际合作课题组和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筹备工作组撰写的《2015中国电力国际合作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为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指明了战略方向。

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服务全球能源电力产业发展

多年来,我国能源电力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电力投资、电力贸易、设备出口、技术合作、工程承包、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了解,在对外投资方面,我国企业以股权并购、BOT建设、特许经营等为主要形式,投资领域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电网等。

《报告》显示,国家电网公司以收购等方式,获得菲律宾、葡萄牙、巴西、意大利等国家输配电网络特许经营权;南方电网公司以BOT形式投资越南永兴燃煤电厂;华能集团收购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大士能源公司100%股权,获得新加坡电力市场超过25%的市场份额;华电集团投资印尼巴厘岛一期(42.6万千瓦)燃煤电厂;中广核公司以股权投资及技术输出方式参与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华北电力设计院收购立陶宛国家电网设计院,尝试建立华北院在东欧及环波罗的海市场经营平台。

在电力贸易方面,我国企业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电力联网和交易。其中包括南方电网公司与老挝、越南等国家签订谅解备忘录,向越南、老挝输电,缓解当地缺电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发利用俄罗斯、缅甸等国家的水电、新能源,为其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做出积极贡献。

而在对外承包方面,我国企业主要以火电、水电、太阳能、风电及输配电领域的EPC总承包为抓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此外,我国电力对外工程承包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以工程公司为主。《报告》指出,中电建集团、中能建集团在境外工程承包中扮演了主力角色,业务范围包括水电、火电、输变电线路、交通和市政改造等。

不仅如此,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ACP1000通过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至此,中国自主核电技术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2014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之后,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出口信用机构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倾斜:优先支持核电、高铁、通信、电站等出口项目,重点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发达国家互联互通战略等涉及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持续推动我国政府与相关国家政府达成包括能源、核电、海上风电等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重点推介光伏、核电、高铁及电站建设等核心技术、高端装备“走出去”发展。

推动区域合作,再造中外能源电力合作新优势

作为世界两个重要经济体,中欧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合作潜力巨大。据了解,目前,中欧能源电力合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欧清洁能源国际合作。以太阳能、风能、核电、燃气发电、生物质为代表。而德国的太阳能、丹麦的风能、法国的核电均与我国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二是智能电网合作。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收购,在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智能电网领域拓展业务。三是电动汽车产业合作。

2014年,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正式启动,根据合作协议,未来我国和德国电动车将实现充电接口标准完全统一,最终实现充电设施的完全共享。

除欧盟外,非洲也是中国电力能源企业投资的重点区域。根据《报告》,目前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多的5个国家是尼日利亚、赞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刚果,其中在南非的投资最多。EPC工程建设是我国参与非洲电力产业的战略重点,并呈现全方位发展态势。近年来,中水电、葛洲坝等企业在非业务不断扩大,在苏丹、阿尔及利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赞比亚、马里、南非、刚果和尼日利亚等近50个国家承揽项目工程,承建非洲超过70%的水电站。而随着“走出去”脚步的加快,我国企业对非洲的电力产业投资力度正逐步加大,投资领域包括BOT形式的燃气电厂及电力装备等。

中美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双方已开始实质性合作。《报告》指出,为了加强中美能源合作,中美政府支持设立能源合作项目(ECP),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能源局、商务部、美国能源部、美国商务部、美国贸易发展署的支持。ECP目前下设10个工作小组,分别是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清洁煤炭、节能建筑与设计、清洁交通核燃料、工业能效、核能、能源金融与投资、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动、页岩气。而截至目前,ECP成员公司已从最初的17家增长到44家,合作重点项目集中在航空生物燃料、智能电网技术、清洁煤技术的合作案例研究方面。

此外,近十年来,中国与亚洲在能源电力领域优势补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国亚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目前,拉美地区也是我国企业积极开拓的国际市场,中拉电力市场合作主要表现为工程承包、智能电网、太阳能、风能及核能等领域。而俄罗斯作为中国的近邻,电力合作也在稳步推进,特别是2015年中俄电力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表示将加强火电、输电、水电等领域合作。

电力能源企业“走出去”仍需突破困局

然而,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电力能源企业也遇到不少问题。首先是竞争无序,损害了中方“走出去”的利益。目前在境外拓展电力及新能源项目投资或并购过程中,经常遇到多家大型国企同时参与某个项目的竞标,很多海外电力及新能源项目成为中国国企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造成成本增加或是低价中标,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形象。

其次,融资成本过高,降低了海外项目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大都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而中国银行难以实现完全的项目融资模式,需要集团公司担保,同时政治保险、法律咨询等费用普遍偏高,项目融资成本偏高,直接影响中国参与境外项目招投标的竞争优势。

再次,中国标准尚未融入国际,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同度不高。大部分国家对中国制造的设备设有经认证方可进口的强制性要求,施工方面只认可国际标准。参与境外项目基本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当地标准进行转换,极大地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开发时间和经营成本。

《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电力及新能源“走出去”自律、协调机制,促进企业自律,促进企业抱团出海,增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

而中国电力能源“走出去”战略,是以中国企业融入和适应国际投融资规则的必然过程,在业绩和股东回报为核心的管理绩效体系下,中资企业应该建立以资本市场退出为核心,并围绕电力及新能源国际化的投融资平台建立融汇产业链、供应链和金融链的资本运营体系,进行“融、投、管、退”的全资本周期管理。通过电力及新能源国际化项目投资来带动中资银行国际化、顺应国际专业的项目贷款模式、熟悉国际金融规则。通过银行的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进而促进中资企业的电力及新能源国际化进程。针对对外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保费过高,融资相关保费、咨询费、法律费等中介费用过高,并要求集团公司提供全额担保等情况,增加了项目的开发成本。

此外,还需要建立本地的国际化团队,整合国际资源。当前,中央能源电力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的主力军,但其管理机制需要与国际接轨。《报告》强调,企业国际化的重点在于管理机制的国际化,而不是人员比重的国际化。而国际化的优质资源和专业往往控制在少数外资企业和其中的部分高管手中,因而可以通过股权入股等方式,吸纳优秀外资专业人员和高管加入中国企业中,从而培养出一批兼具国际商业规则和中国企业文化的中资队伍。

原标题:突破困局电力能源企业“走出去”占领重要国际平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